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树永

作品数:161 被引量:1,509H指数:2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109篇理学
  • 102篇文化科学
  • 8篇电气工程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化学工程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电子电信
  • 3篇医药卫生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6篇教学
  • 29篇化学类
  • 28篇课程
  • 26篇化学类专业
  • 26篇化学实验
  • 23篇物理化学
  • 18篇电化学
  • 14篇教育
  • 12篇电池
  • 11篇教学内容
  • 10篇思政
  • 10篇物理化学实验
  • 9篇有机化学
  • 9篇工科
  • 8篇大学化
  • 8篇大学化学
  • 8篇有机化学实验
  • 8篇离子
  • 7篇实验课
  • 7篇实验课程

机构

  • 152篇山东大学
  • 34篇复旦大学
  • 29篇南京大学
  • 24篇厦门大学
  • 20篇大连理工大学
  • 18篇北京大学
  • 18篇吉林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技术...
  • 17篇湖南大学
  • 17篇华中师范大学
  • 15篇浙江大学
  • 13篇中山大学
  • 12篇南开大学
  • 12篇武汉大学
  • 10篇兰州大学
  • 9篇陕西师范大学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中南民族大学
  • 6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160篇张树永
  • 19篇张剑荣
  • 18篇朱亚先
  • 12篇刘永梅
  • 10篇刘占祥
  • 9篇郑兰荪
  • 8篇余广鳌
  • 8篇孙兴文
  • 8篇韩杰
  • 8篇郑媛
  • 8篇淳远
  • 8篇张奇涵
  • 8篇刘庆文
  • 8篇吴琳
  • 8篇宋淑娥
  • 8篇王玉枝
  • 8篇蔡双莲
  • 8篇侯文华
  • 8篇熊英
  • 8篇袁呈山

传媒

  • 82篇大学化学
  • 11篇中国大学教学
  • 5篇化学通报(中...
  • 4篇化学学报
  • 3篇电池
  • 3篇高等理科教育
  • 3篇第十三次全国...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化学教育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化学进展
  • 2篇实验技术与管...
  • 2篇2009年第...
  • 2篇第二十四届中...
  • 2篇第十一次全国...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电化学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材料保护

年份

  • 23篇2025
  • 4篇2024
  • 12篇2023
  • 5篇2022
  • 10篇2021
  • 10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1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建设重点——以化学类专业课程为例被引量:107
2021年
概述了近年来化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在体系建设、资源来源、实施模式和效果考核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出今后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应重点在明确思政建设内涵、强化整体设计、强化效果考核、注重示范引领等方面开展工作。
张树永
关键词:化学类课程
化学反应动力学在有机合成条件优化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影响有机合成选择性和收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反应机理、反应温度、立体效应、副反应等。由于缺乏相关数据和方法,一般很难对反应的影响因素(如溶剂和反应温度)进行理论预测,这使得合成路线的优化非常繁琐耗时。本论文基于反应的可能机理,在估算活化能的基础上,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对温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运用物理化学原理进行简单分析即可对有机合成路线的优化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鲁卓群张树永
关键词:化学反应动力学基元反应
环氧树脂的吸水研究被引量:18
1997年
对水在环氧树脂中吸收与扩散的影响因素、扩散的机理和动力学及其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张树永罗小雯李善君周伟舫
关键词:环氧树脂吸水集成电路塑封材料
电化学阻抗谱测定环氧涂膜吸水率被引量:2
1997年
The amount of water sorption of an epoxy coating can be determined approximately by measuring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a of both an Al electrode coated with the epoxy film and a preliminary wetted Al electrode covered tightly with the epoxy film. By comparing the double layer capacity of these two electrodes, the amount of water sorption can be estiinated. The resistivity of the electrolytic solution in the film may by thousands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bulk solution. This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cross-section area of the water passages in the film is of molecular size. The short-distanc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ons and the wall of the water passage retards the transport of the ions seriously. The structure of the water passages is discussed.
张树永罗小雯李善君周伟舫
关键词:电化学阻抗谱吸水率EIS
开尔文公式计算蒸气冷凝与液体沸腾温度的误差及其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讨论了利用开尔文公式计算液体沸腾与蒸气冷凝温度时的误差。指出这些误差是由于没有考虑温度变化对弯曲液面蒸气压和水平液面蒸气压之比等因素的影响,以及没有注意开尔文公式对小气泡的适用性导致的。指出了改善结果的方法,并进一步明确了开尔文公式的适用范围。
陶智彬张树永
关键词:弯曲液面蒸气压冷凝
高等学校应用化学专业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建议
2025年
针对当前应用化学专业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与化学专业趋同,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问题,通过分析普通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标准和专业特色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应用化学专业应该强化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并对应用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提出了建议。对应用化学专业更好地培养应用型和应用研究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张树永魏忠倪刚孙春艳李建平徐华龙韩喜江曹秋娥王彦广杨屹丁玉强张文清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内容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及其特点被引量:21
2013年
2009年,哈佛大学开始实施通识教育新方案,2011年-2012年度正处于由原来的核心课程向新课程过渡的中后阶段。本年度哈佛共开设通识课程185门,分布在审美与诠释的理解、文化与信仰、实证与数学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的科学、物理宇宙的科学、世界中的诸社会以及置身世界的美国等八大模块之中。哈佛通识课程面对现实,具有显著的实用主义色彩。课程具有鲜明的国际意识,对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问题颇为关注。课程超越了学科的界限,整合性强,充满探究性。过渡期内,哈佛通识课程的管理与更新相对稳健,但管理方法灵活,尤其注重教学与研讨的紧密结合。
张会杰张树永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管理
如何撰写高水平的《大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被引量:6
2015年
论述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提出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应符合先进性、创新性、实证性、示范性和发展性等原则。介绍了教学研究涉及的主要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对如何开展各领域教学研究并撰写高水平的教学研究论文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示例。
张树永袁梅
关键词:大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撰写
溶液组成及载体对Pd纳米催化剂催化甲酸-甲酸盐分解制氢的影响
氢是最清洁的能源[1],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氢气的制备和储存面临诸多挑战[2].因此,寻找合适的储氢介质和高效的制氢方法是利用氢能源的关键.甲酸及甲酸盐因无毒,运输方便,制氢效率高等优势被视为理想的储氢介质[3].
王鑫齐供伟庞新晶张娟张树永
溶剂热电化学还原氯仿制备类金刚石碳膜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报道了采用溶剂热电化学法还原氯仿制备类金刚石碳膜(DLC)的新体系.实验在-1.2或-1.6V(vs.Ag/AgCl/Cl-)下,对溶解在以Bu4NCl作为支持电解质的碳酸丙烯酯(PC)溶液中的氯仿进行电化学还原.研究了温度、氯仿/PC比例和电极材料对沉积的影响.采用拉曼光谱,SEM,FTIR,XPS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100℃,氯仿/PC比例为1:3,Pt电极上沉积的DLC膜含有较高的sp3杂化态碳.论文还提出了电化学还原氯仿沉积DLC薄膜的机理.
路丹花杜颖颖赵晓慧张娟张树永
关键词:类金刚石碳膜氯仿电化学还原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