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浩

作品数:24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南京军区“十一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0篇动脉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6篇成像
  • 6篇出血
  • 4篇动脉成像
  • 4篇卒中
  • 4篇微出血
  • 4篇脑微出血
  • 4篇冠状动脉成像
  • 3篇动脉弓
  • 3篇血流
  • 3篇血性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永存
  • 3篇预后
  • 3篇中动脉
  • 3篇神经功能
  • 3篇神经功能恶化

机构

  • 10篇泰达国际心血...
  • 7篇南京军区南京...
  • 4篇南京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24篇张晓浩
  • 9篇范丽娟
  • 6篇刘军波
  • 5篇刘新峰
  • 5篇管延芳
  • 4篇马楠
  • 4篇刘德志
  • 4篇段作伟
  • 4篇邱忠明
  • 4篇樊新颖
  • 4篇吴学胜
  • 4篇周伟
  • 3篇任书堂
  • 3篇黄云洲
  • 3篇陈元禄
  • 3篇谢霞
  • 3篇侯华娟
  • 3篇应援宁
  • 3篇谢怡
  • 3篇刘晓程

传媒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江苏省第十七...
  • 1篇华东六省一市...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09
  • 1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预防椎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既往研究提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后再狭窄,尚无研究探讨其在椎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探讨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对椎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单中心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选取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适合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并利用区组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组及对照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组连续接受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术前2d及术后3d)抗凝治疗,对照组不进行抗凝治疗,2组其余药物治疗相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组患者抗凝期间监测凝血功能。临床随访时间点分别为术后1、3、6、9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复查在术后6-9个月住院进行。主要终点事件为支架内再狭窄,所有数据均录入南京卒中注册系统。结果研究期间共有57例患者入组研究(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组27例、对照组30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组目标血管重建率在数值上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us13.3%,P=0.356)。术后复查,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组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us30.0%,P=0.031)。围手术期间和随访9个月2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其中包括再狭窄率(7.4%us30.0%,P=0.031)、目标位置重建(3.7%us13.3%,P=0.356)、死亡(0粥3.3%,P〉0.999)、复发率中或TIA(0us6.7%,P=0.492)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7%us0,P=0.474)。结论在行椎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中,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抗凝治疗不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可有效预防椎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史兆荣刘德志周露露张晓浩侯华娟王昭君林颖徐格林
关键词:再狭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脑卒中患者的电话版认知筛查
目的:在脑卒中患者中,探讨美国国立神经病学与卒中研究院-加拿大卒中网络(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and the Canadi...
陈响亮樊新颖赵玲玲段立辉王昭君韩云飞代齐良刘德志张晓浩陈忠伦熊云云刘新峰
关键词:脑卒中
个体化对比剂双低注射方案单心动周期冠状动脉CT成像可行性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100 kV下基于体重和碘流率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单心动周期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5至7月因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病变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CT造影(CCTA)检查者2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每组各90例:A组对比剂总量0.5 ml/kg,B组对比剂总量0.6 ml/kg,A组和B组采用对比剂注射流速=(体重×25)/对比剂浓度;C组(常规方案组)对比剂总量0.8 ml/kg,对比剂流速5 ml/s。3组对比剂均使用碘海醇(含碘浓度350 mgI/ml)。比较3组图像主动脉根部CT值、前降支中段和右冠状动脉中段管腔CT值、主动脉根部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标准差(SD)值、冠状动脉主观评分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差异。结果A、B和C组3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主动脉根部CT值、前降支中段和右冠状动脉中段CT值、主动脉根部SNR、CNR、SD值)和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对比剂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0.5)ml/s比(4.5±0.5)ml/s比5 ml/s,P=0.015],其中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C组(P=0.015);3组对比剂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3)ml/kg比(38±4)ml/kg比(53±7)ml/kg,P<0.001],A组
刘军波张计旺张晓浩周伟袁滨范丽娟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
高时间分辨率宽体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可行性研究
刘军波凌坚范丽娟徐东生张晓浩管延芳周伟
基于冠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进展
2020年
冠状动脉CT血管(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成像对冠状动脉解剖学狭窄评估检查具备较好的应用价值,但该检查方法无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特别是心肌缺血情况进行准确判断。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 flow reserve,FFR)是对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功能性缺血进行评估的主要方式,但其会对受检者造成检查创伤,同时费用较高,使得其临床推广受限。基于冠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则可将两种检查方式的优点进行整合,从而使冠心病诊断更为准确高效,本文就冠心病诊断中基于冠脉CT-FFR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张晓浩
关键词:冠心病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
基于CCTA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罪犯与非罪犯斑块定量参数对比研究
2025年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无创技术对比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罪犯、非罪犯斑块的定量参数并探讨斑块定量参数与罪犯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2021年1—12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的51例患者资料。将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atheter angiography,ICA)显示造成血运异常且进行支架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义为罪犯斑块(罪犯斑块组,56个罪犯斑块),其他斑块定义为非罪犯斑块(非罪犯斑块组,164个非罪犯斑块)。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罪犯斑块与管腔狭窄的关系,并比较2组的斑块定量指标。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定量指标与罪犯斑块的关系,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斑块影像学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罪犯斑块与管腔狭窄程度明显相关(P<0.05)。罪犯斑块组与非罪犯斑块组比较以及造成管腔中度及以上狭窄的罪犯斑块与非罪犯斑块比较显示,斑块总长度、斑块总负荷、钙化负荷、纤维脂质体积、纤维脂质负荷、坏死核心体积、坏死核心负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总长度、斑块总负荷、纤维脂质体积、纤维脂质负荷、坏死核心体积、坏死核心负荷均与罪犯斑块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总长度和纤维脂质负荷是罪犯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斑块总长度与纤维脂质负荷每增加一个单位则罪犯斑块的概率分别增加至原来的1.093、1.101倍。结论:斑块总长度、斑块总负荷、纤维脂质体积、纤维脂质负荷、坏死核心体积、坏死核心负荷等斑块定量参数能有效反映罪犯斑块特征,基于CCTA技术的斑块定量参数分析可为临床医生早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评估提供有力证据,便于医生及
刘冰李丽丽陈梦宇张晓浩范丽娟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发小梗死病灶形态与早期功能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发小梗死的病灶形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30 d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因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发小梗死住院患者1 45例,根据病灶在MRI弥散加权成像上的形态特征,分为规则病灶组95例和不规则病灶组5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3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早期的临床功能预后.结果 与不规则病灶组比较,规则病灶组END、基线收缩压、基线NIHSS评分明显降低,病灶直径明显缩小(P<0.05,P<0.01);其中END 27例(18.6%),脑卒中30 d后预后不良31例(21.4%).与预后不良比较,预后良好患者不规则病灶、END、基线收缩压、基线NIHSS评分明显降低,病灶直径明显缩小(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规则病灶(OR-3.949,95%CI:1.331~11.716,P=0.013)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OR=2.211,95%CI:1.473~3.319,P=0.007)和END(OR=6.136,95%CI:3.043~12.428,P=0.001)是3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穿支供血区病灶不规则的单发小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易发生END,并且短期功能预后表现较差.
邱忠明段作伟桑红菲杜鹃张晓浩马楠谢霞樊新颖刘新峰徐格林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预后
血清C反应蛋白和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既往临床研究表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显著升高,但CRP水平与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关系仍不明确。文中探讨血清CRP和基底节区脑出血END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经头颅CT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142例。END定义为48 h内复评加拿大卒中量表(Canadian Stroke Scale,CSS)较入院时减少≥1分。比较END患者组和非END患者组间基线资料,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CRP水平和基底节区脑出血END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14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31例(21.8%)发生了END。与非END组患者比较,END组患者高血糖症发生率(29.03%vs11.71%,P=0.018)、中性粒细胞计数[(11.8±1.2)×109/L vs(7.8±7.7)×109/L,P=0.019]、CRP(P=0.001)、血肿增大(54.83%vs 19.81%,P=0.001)、血肿体积[(23.6±21.9)m L vs(14.8±12.7)m L,P=0.005]及出血破入脑室率(68.75%vs 28.83%,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示:CRP(OR=1.072,95%CI:1.034~1.112,P=0.001)、出血破入脑室(OR=4.162,95%CI:1.498~11.564,P=0.006)及血肿增大(OR=5.297,95%CI:1.906~14.723,P=0.001)与住院期间发生END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CRP水平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预测价值(OR=0.812,95%CI:0.732~0.891,P〈0.001)。结论血清CRP水平升高和基底节区脑出血END显著相关,故可作为该病的重要预测因素。
张晓浩段作伟刘德志邱忠明马楠刘新峰
关键词: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脑室内出血血肿增大C反应蛋白
永存第5对主动脉弓的比较影像学及新分型
目的分析和比较永存第5对主动脉弓(PFAA)的超声心动图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图像特征并探讨本病的新分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FAA的超声心动图、CT及磁共振图像特征,依据当前分型法及新的改良分型法进行分类。结果3...
任书堂陈元禄吴学胜黄云洲应援宁张晓浩刘晓程
关键词:心动图主动脉弓比较影像学
文献传递
血清sE-选择素水平与脑微出血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表现之一,但与内皮功能紊乱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仍不明确.文中探讨CMBs与sE-选择素(soluble E-selectin,sE-se...
黄志新侯华娟周小龙段作伟张晓浩李壮丽樊小兵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