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恩盈

作品数:115 被引量:338H指数:9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38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农业科学
  • 10篇文化科学
  • 8篇生物学
  • 4篇理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8篇玉米
  • 14篇基因
  • 12篇性状
  • 9篇叶斑
  • 9篇叶斑病
  • 9篇栽培
  • 9篇弯孢菌
  • 9篇弯孢菌叶斑病
  • 9篇教学
  • 9篇斑病
  • 8篇植物
  • 7篇鲜食
  • 7篇小麦
  • 6篇淀粉
  • 6篇胚乳
  • 6篇胁迫
  • 5篇玉米弯孢菌
  • 5篇玉米弯孢菌叶...
  • 5篇土壤
  • 5篇耐盐

机构

  • 94篇青岛农业大学
  • 10篇莱阳农学院
  • 10篇扬州大学
  • 8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德州学院
  • 1篇江南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种子管...
  • 1篇寿光市委党校
  • 1篇威海市农业科...
  • 1篇青岛金妈妈农...
  • 1篇三角洲有限公...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作者

  • 113篇张恩盈
  • 48篇宋希云
  • 32篇裴玉贺
  • 31篇郭新梅
  • 10篇程丽巧
  • 9篇徐辰武
  • 9篇赵美爱
  • 7篇杨泽峰
  • 7篇李军
  • 7篇赵永厚
  • 5篇王小丽
  • 5篇刘霞
  • 5篇吕莹莹
  • 4篇张萌
  • 4篇刘兰浩
  • 4篇潘亮
  • 3篇王兆华
  • 3篇穆春华
  • 3篇刘树堂
  • 3篇夏连胜

传媒

  • 15篇山东农业科学
  • 7篇玉米科学
  • 4篇教育教学论坛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科技导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辽宁农业科学
  • 2篇莱阳农学院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现代仪器

年份

  • 9篇2025
  • 5篇2024
  • 15篇2023
  • 1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1篇2011
  • 1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马铃薯苗期耐寒性鉴定装置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耐寒性鉴定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马铃薯苗期耐寒性鉴定装置,包括输送机构;还包括环境模拟机构、鉴定机构和培养机构,环境模拟机构、鉴定机构和培养机构均安装于输送机构上;其通过输送机构将承载马铃薯苗的育苗钵...
张恩盈张超刘倩彤陈子怡牟欣尚张佳琪杨鑫
玉米花期基因的SNP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花期基因的SNP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属于坩埚技术领域。它包括检测待测玉米的基因型,根据待测玉米的基因型鉴定或辅助鉴定玉米花期;所述基因型为玉米基因组中KASP_D8位点的基因型;所述KASP_D8位点是...
张恩盈程丽巧
不同贮藏条件对甘薯块根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以甘薯品种‘徐紫8号’‘普薯32’和‘烟薯25’为试验材料,通过冰冻切片制片技术和显微镜观察,研究绿原酸在甘薯块根不同部位的分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不同贮藏温度(10℃和20℃)以及不同贮藏时间甘薯块根中绿原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3个甘薯品种块根中均含有绿原酸,甘薯块根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不同,外部含量较高。不同品种甘薯在不同的贮藏温度下绿原酸含量变化不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除‘徐紫8号’在10℃和20℃贮藏温度下块根外部绿原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外,其余品种在10℃和20℃两个贮藏温度下块根外部绿原酸含量均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10℃贮藏温度下的‘徐紫8号’甘薯块根外部绿原酸含量最高可达0.23%,而同温度下的‘普薯32’甘薯块根外部绿原酸含量最低仅为0.01%,最高值为最低值的23倍。试验结果为确定甘薯的最佳贮藏时期和贮藏温度提供参考。
陈子怡牟欣尚王庆佳张斌逄岩赵恩江辛华张恩盈
关键词:甘薯块根绿原酸组织化学定位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生育后期0~100cm土壤水分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试验针对半湿润地区的土壤、气候的实际条件,研究了玉米种植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有利于土壤保水性的增加,并且肥料的合理配施同样有利于土壤保水。不同施肥对土壤水分影响明显的是0~20cm、20~40cm土层。玉米拔节期单施有机肥、有机肥配施氮肥、氮磷钾配施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4.19%、14.86%、8.69%和20.05%、13.39%、11.79%;开花期增加了7.85%、7.08%、7.32%和7.51%、5.04%、5.59%;灌浆期增加了14.77%、13.03%、12.61%和14.81%、14.26%、11.85%。
丁建国李海波李翠芹杨振刚张恩盈
关键词:施肥玉米生育后期土壤水分
三阶段减压贮藏工艺对采后绿芦笋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以常压冷藏为对照,通过对绿芦笋总糖、还原糖、非还原糖、膳食纤维、抗坏血酸、可滴定酸、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及总游离氨基酸的测定,研究了三阶段减压贮藏工艺对绿芦笋采后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阶段减压贮藏可显著抑制绿芦笋还原糖向非还原糖、膳食纤维的转化,延缓绿芦笋抗坏血酸、可滴定酸、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可溶性蛋白的降解,降低总游离氨基酸的上升速度(P<0.05)。三阶段减压贮藏工艺可明显抑制绿芦笋采后衰老进程,延长绿芦笋保鲜期达50d,而常压贮藏保鲜期仅为25d。
李文香孙宝山张恩盈张慜
关键词:绿芦笋营养品质
鲜食玉米酚类化合物含量及体外功能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选择‘天紫23’‘西星黄糯6号’和‘京科糯2000’3个不同颜色的代表性品种,探讨鲜食玉米籽粒在鲜食期和完熟期多酚类化合物及体外功能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鲜食玉米籽粒中的酚酸类物质大多以结合态形式存在,黄酮和花色苷类物质则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且鲜食期的多酚含量均高于完熟期。鲜食期多酚提取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均显著(P<0.05)高于完熟期,且多数游离酚表现出高于结合酚的抗氧化活性。3个品种鲜食期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的α-淀粉酶抑制率分别是完熟期的1.3~1.5倍和1.4~1.8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则分别为1.1~1.5倍和1.5~8.1倍。鲜食玉米多酚提取物对胆酸钠的结合能力最高,游离酚和结合酚分别在172.99~219.92μmol/100 mg DW和362.48~417.16μmol/100 mg DW,3个品种鲜食期的胆酸盐结合能力均高于完熟期,结合态多酚表现了更强的胆酸盐结合能力。
田晓闽陈利容孙琳琳王兴亚郭玉秋龚魁杰刘开昌张恩盈
关键词:鲜食玉米多酚抗氧化活性降糖降脂
高校《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被引量:7
2016年
生物统计学是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工具,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提高生物统计学教学,本文从课程定位、现状分析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张恩盈程丽巧赵永厚刘芳宋希云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
玉米淀粉合成相关基因ZmSSIIa的序列变异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玉米淀粉合成酶Zm SSIIa在淀粉生物合成途径中主要作用是将支链淀粉的分支链由6~10个延长至12~25个,对于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在86个优异玉米自交系中对该基因进行基因序列定点捕获,并获得该基因全长为4836 bp的核苷酸序列。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该基因座位上有78个SNP和19个Indel。玉米Zm SSIIa基因的编码区具有24个SNP,将该基因划分成9种编码区单倍型,并编码7种Zm SSIIa蛋白质。供试材料的群体中,Zm SSIIa基因至少经历8次重组,可能对单倍型的分化和连锁不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中性进化测试表明该基因在供试群体中没有明显的人工选择。
杨泽峰张恩盈杜灿灿马思佳胡芸芸谢政文潘亮陈庆陈庆
关键词:玉米序列多态性单倍型
普通玉米与糯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1、通过对5×4不完全双列杂交实验进行配合力分析,筛选出优良组合6个,P1/P6、P2/P7、P3/P8、P4/P7、P5/P6、P5/P8。其中P3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低,这说明特殊配合力比较大的组合,双亲的一般配合力...
张恩盈
关键词:通径系数回交转育玉米单株产量
文献传递
氨基酰化酶-1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酰化酶‑1在改善植物性状中的用途,改善植物性状选自:提高植物种子发芽率;提高植物植株高度;增加叶面积;增加茎粗;增加根长;增加叶片数;增大根面积;增加荚果重量;和增大植株鲜重中的任意种。本发明还提供了...
郭新梅宋希云陈东滨李军裴玉贺赵美爱张恩盈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