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婷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妊娠
  • 2篇高危
  • 1篇血压
  • 1篇孕期
  • 1篇妊娠高血压
  • 1篇双胎
  • 1篇双胎之一
  • 1篇胎盘
  • 1篇胎盘滋养细胞
  • 1篇停经
  • 1篇滋养细胞
  • 1篇子痫
  • 1篇子痫前期
  • 1篇子痫前期患者
  • 1篇无脑
  • 1篇无脑畸形
  • 1篇无痛分娩
  • 1篇细胞
  • 1篇脑畸形
  • 1篇卡前列甲酯

机构

  • 5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作者

  • 5篇张婷
  • 2篇吕东
  • 1篇吕晓辉
  • 1篇王凤莲

传媒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卡前列甲酯栓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效果
2025年
目的 探究卡前列甲酯栓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效果,以期为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2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宫缩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宫缩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和产后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1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3,P<0.05)。术后1 d,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大循环血量、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危妊娠产后出血预防中使用卡前列甲酯栓可发挥良好作用,能减少产妇术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张婷雷聪
关键词:卡前列甲酯栓高危妊娠产后出血
双胎之一胎儿无头无心畸形1例
2012年
患者女性,26岁。因“孕龄为31+4孕周,不规律腹痛1周”于201103—20入院。病史采集:LMP为2010—08—08,G。P。。停经2个月时超声显示双胎,停经4个月显示一胎为无心无脑畸形。不规律腹痛1周,伴腹部撑胀、睡眠困难。既往体健。
张婷吕东
关键词:双胎之一病史采集超声显示无脑畸形LMP停经
探讨孕期规范化管理对高危产妇妊娠高血压发生率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孕期规范化管理对高危产妇妊娠高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12月期间收治的妊娠高血压高危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孕期保健方法实施管理,观察组采用孕期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妊娠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遵医行为、经阴道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为妊娠高血压高危产妇实施孕期规范化管理,可提高产妇对疾病健康知识的认识,提高遵医行为,稳定心态,降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张婷吕晓辉神雪
关键词:高危产妇妊娠高血压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通过研究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胎盘滋养细胞Bax,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来分析胎盘滋养细胞Bax,Bcl-2蛋白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验胎盘中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组胎盘Bax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加重表达增加。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组胎盘Bcl-2阳性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加重表达降低。结论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组胎盘Bcl-2阳性表达强度降低,Bax阳性表达增加,它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张婷吕东王凤莲
关键词:BAXBCL-2子痫前期胎盘
浅谈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临床产科运用无痛分娩技术的应用价值,以此为临床提供相应指导。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该院84例接受分娩的产妇分为观察组(42例,应用无痛分娩技术)、对照组(42例,临床常规分娩)。对比两组产妇总产程时间、产后失血量、阴道分娩率、疼痛评分等。结果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率对比,观察组阴道分娩40例,占总比95.24%,对照组阴道分娩32例,占总比76.19%,数据对比(χ^2=6.222 2,P=0.012 6),观察组阴道分娩40例(95.24%)例高于对照组32例(76.19%)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疼痛评分,观察组疼痛评分(2.12±0.13)分,对照组疼痛评分(5.39±1.34)分,数据对比(t=15.7410,P=0.000 0),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失血量与总产程时间,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失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产科运用无痛分娩技术,可全面缩短产妇产程时间,减少其产后出血量,对缓解产妇产后疼痛也具有显著效果,可在产科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张婷
关键词:无痛分娩产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