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儒
- 作品数:20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保山学院图书馆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由圣返俗的时代性回归——晚明文学世俗化倾向散论
- 2008年
- 明朝末年,中国正统的封建社会呈现出"礼毁乐坏"、"纲维崩摧"的颓势,代之而出现的是社会变革浪潮波澜壮阔,思想解放运动如火如荼,平等、自由、享乐、个性解放等意识成了引领社会风尚的主潮。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晚明文学浓厚的世俗化趋向成了最鲜明的时代特色。
- 张国儒
- 关键词:晚明文学世俗化人性回归
- 傈僳族支系划分探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一、傈僳族支系划分
谈到傈僳族支系,早在唐代,樊绰就把他们划分为黑白两种。《蛮书》中提:副:“栗粟两姓蛮,雷蛮、梦蛮皆在邛部台登城东西散居,皆乌蛮、白蛮之种族。”乌蛮、白蛮即黑彝或白彝的一支。这种划分是基于他们身着的服饰颜色考虑的。有的学者也认为,早在唐代,傈僳族先民集团内部分为“两姓蛮”,有“乌”和“白”两种,
- 侯兴华张国儒
- 关键词:傈僳族支系唐代
- 略论李贺诗歌的冷艳之美被引量:1
- 2008年
- 李贺诗歌以瑰诡冷艳著称,其另类的诗风是李贺坎坷人生和独特个性的艺术体现。李诗的"冷艳"是从诗人内心深处外放出来的,并呈现为意境、意象、色彩、语言等无所不在的美。
- 张国儒
- 关键词:诗歌冷艳美感
- 试论徐霞客及其游记对保山文明史的贡献和影响被引量:2
- 2000年
- 徐霞客及其游记对保山文明史具有特殊的位置和影响。其考察及游记是对保山山川自然最早最全面最详实的梳理和评介 ;徐霞客所激赏称赞的特异景观和山川奥秘形成了其后保山重要的旅游、自然资源 ;徐霞客从人文、自然相生相克、和谐统一的理念基础上 ,对保山人的文化心理和精神面貌作了描述 ;徐霞客的游记成了认识保山、宣传保山的重要资料 ,是研究保山明代历史文化、自然山水、民俗风情、文学艺术、经济政治、边关国防等百科全书式的宝贵史料 ;
- 张国儒
- 关键词:徐霞客游记文明史
- 此身疑是梅为骨 不到严寒不肯开
- 2008年
- 李学诗是腾越辛亥"9.6"起义的参与者和领导者之一。腾越起义在云南边陲燃起了推翻封建帝制的火焰,有力地配合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基本达到了"滇西起义推动全省"的战略目的。李学诗用诗歌的形式全面、生动、细致地记录了起义从酝酿、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为人们了解、认识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积极的帮助,也为研究地方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张国儒尹家正
- 关键词:腾越辛亥革命史诗
- 泰国傈僳族及其文化认同被引量:3
- 2013年
- 一、人口与分布
保罗和路易斯认为,泰国傈僳族大概是于1921年前后从缅甸迁徙而来的。第一批进入泰国的傈僳族只有4户人家,他们住在清迈一个叫会三的村庄,同年又有另外15户人家迁到这里。数年后,傈僳族开始向四周扩散,一些人迁移到了清莱府北部一个叫多亦昌的村子。Jiachim Schliesinger认为,傈僳族迁徙到泰国的历史最早不超过150年,其中大多数人还是在二战后迁来的。②还有的学者也认为,迄今为止傈僳族在泰国已经经历五代人,大概100年的历史。可以肯定的是,泰国僳僳族进入泰国的时间比较晚,人数也不多。
- 侯兴华张国儒
- 关键词:傈僳族文化认同迁徙
- 泰国傈僳族及社会文化变迁
- 2011年
- 泰国傈僳族主要居住在泰北地区,是泰国的六个主要山地民族之一。近年来,因受泰国主体民族泰族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泰国傈僳族的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从经济、婚恋习俗、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结构、民族关系等几个方面的发展与演变,简要阐述这种变化。
- 侯兴华张国儒
- 关键词:傈僳族社会文化
- 泰国傈僳族被引量:3
- 2008年
- 一、泰国傈僳族的由来
傈僳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和四川两省、缅甸北部和中部地区、泰国北部山区。在中国,傈僳族主要分布在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江并流的腹地,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共634912人。缅甸傈僳族约有38万人,主要分布在缅北高原的克钦邦及迈立开江、伊洛瓦底江流域的葡萄地区至八莫一带,有些散居在萨尔温江流域的掸邦高原等地。
- 侯兴华张国儒
- 关键词:傈僳族第五次人口普查跨境民族三江并流金沙江
- 实施“走向南亚战略” 发挥保山区位优势
- 2004年
- 实施“走向南亚战略”保山先行一步 ,是云南建设“大通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 ,是保山谋求大发展的难得机遇。保山具有走向南亚的得天独厚的区位战势 ,也已具备诸多基础条件。应顺势而谋 ,乘势而上 ,争取国家和云南省的认同和支持 ,尽快启动“走向南亚战略” ,促进保山社会经济的发展。
- 张国儒
- 晚明小品文繁盛的文化透视被引量:2
- 1996年
- 小品文发展至晚明而趋于极盛,实乃明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有小品文自身诸多内在的因素。明中后期的社会经济变革是小品文繁盛的根本原因;晚明声势浩大的文学解放思潮是小品文走向辉煌的前提;人们对明中叶以来文学复古思潮沉闷局面的普遍厌弃和反拨,则是晚明小品勃兴的直接导因;同时,晚明小品文的空前繁荣,也是小品文体自身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 张国儒
- 关键词:文化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