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毅

作品数:50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4篇内镜
  • 18篇手术
  • 16篇颅底
  • 14篇肿瘤
  • 13篇鼻内
  • 11篇鼻内镜
  • 9篇切除
  • 7篇外科
  • 6篇入路
  • 6篇手术治疗
  • 6篇经鼻内镜
  • 6篇鼻咽
  • 5篇缺损
  • 5篇外科手术
  • 5篇颅底肿瘤
  • 5篇内镜手术
  • 4篇脑膜
  • 4篇内窥镜
  • 4篇窥镜
  • 4篇鼻腔

机构

  • 50篇中南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作者

  • 50篇张俊毅
  • 40篇蒋卫红
  • 40篇章华
  • 39篇谢志海
  • 26篇赵素萍
  • 24篇肖健云
  • 15篇范若皓
  • 10篇王风君
  • 9篇谢淑敏
  • 6篇唐瑶云
  • 4篇刘勇
  • 2篇冯永
  • 2篇蔡鑫章
  • 2篇吴学文
  • 2篇李果
  • 2篇刘建平
  • 2篇徐婧
  • 2篇王承龙
  • 2篇邱元正
  • 2篇黄东海

传媒

  • 18篇中国耳鼻咽喉...
  • 10篇中华耳鼻咽喉...
  • 4篇中华医学会2...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4年全...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筛前动脉为血管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在额窦后壁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章华高可雷谢志海张俊毅范若皓赵素萍肖健云蒋卫红
以筛前动脉为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在额窦后壁缺损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介绍一种以筛前动脉为血管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应用于额窦后壁缺损修复重建的新方法,并总结其疗效和初步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蒂鼻腔外侧壁黏膜瓣修复15例额窦后壁脑脊液鼻漏病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2~51岁,平均年龄32岁,均为外伤引起的颅底骨折、术前均经过至少1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脑脊液鼻漏患者。采用内镜下Draf IIB型额窦开放+上方带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进行颅底修复。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性重建成功,术后1个月拔除填充物后无脑脊液鼻漏发生,随访1~3年,无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发生,额窦及上颌窦均引流通畅,上皮化好。主要副反应为鼻腔干燥结痂。结论以筛前动脉为血管蒂的鼻腔外侧壁黏膜瓣取材方便,应用于额窦后壁颅底缺损修复疗效满意,该术式有创新性。
章华覃艾球高可雷谢志海张俊毅范若皓赵素萍肖健云蒋卫红
关键词:颅底缺损颅底重建
头颈部多发副神经节瘤的诊疗分析和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头颈部多发副神经节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头颈部多发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诊疗经验及预后情况。结果 3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诊断是主要诊断依据,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未放、化疗。结论头颈部多发性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易误诊、漏诊,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与肿物发生部位、大小、侵犯范围及分泌激素情况有关;影像学检查在本病的诊断、手术及随访中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
焦新芳龚巍陈琳瑶蒋卫红章华张俊毅唐瑶云邱元正张欣黄东海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多发肿瘤颈静脉球体瘤颈动脉体瘤
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硬脑膜外来源的海绵窦区肿瘤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切除硬脑膜外来源的海绵窦肿瘤的可行性,并介绍手术入路选择、海绵窦重要结构保护和出血控制。方法硬脑膜外侵犯海绵窦的肿瘤39例,其中为垂体腺瘤1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5例、神经鞘膜瘤6例、脊索瘤6例、腺样囊性癌2例、软骨瘤2例、纤维肉瘤1例。根据肿瘤原发的部位和范围,分别选择内镜下经鼻中隔经蝶、扩大鼻中隔经蝶、扩大上颌窦后壁、翼突根和鼻外上颌骨等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33例肿瘤获得全切(全切率84.6%);6例肿瘤获得次全切(次全切率15.4%),无致残和致死性手术并发症。结论只要选择手术入路恰当,手术中保护海绵窦重要结构,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海绵窦出血,经鼻内镜切除硬脑膜外来源的海绵窦肿瘤是可行的。
蒋卫红谢志海章华张俊毅肖健云赵素萍
关键词:内镜海绵窦肿瘤颅底
斜坡脊索瘤的内镜手术治疗
蒋卫红谢志海章华张俊毅
鼻及颅底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治分析(附8例报道)
2025年
目的:探讨和总结鼻及颅底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 IgG4-RD)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4年1月在湘雅医院鼻颅底外科就诊的8例鼻及颅底IgG4-R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8~69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结果、治疗方案以及随访结果,并结合既往文献总结分析鼻及颅底IgG4-RD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8例患者的首发症状以鼻塞、头痛、感官功能下降、面部外形改变为主,其中3例伴随有腮腺、肺部累及。8例IgG4-RD患者中手术部分切除+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手术部分切除+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单独激素治疗1例;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2例。治疗1个月后进行随访,随访5~79个月,在随访期内1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1例单用激素的患者出现复发,其余6例均明显缓解。结论:诊断鼻及颅底IgG4-RD需联合组织病理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以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对于有明显压迫症状、影响感官功能或面容外形的患者,手术切除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该疾病复发风险高,应做到及早干预、积极治疗、长期随访。
钟薇袁璇孟来贾嘉欣谢邵兵谢淑敏张俊毅章华蒋卫红谢志海
关键词:IGG4相关性疾病鼻腔鼻窦颅底
经鼻内镜颅底肿瘤手术后硬脑膜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探讨
<正>目的探讨颅底肿瘤内镜手术后硬脑膜缺损的修复重建材料和方法。方法完成颅底肿瘤切除后,分别应用游离鼻中隔粘软骨膜-软骨瓣、同侧带蒂鼻中隔粘软骨膜瓣、对侧带蒂鼻中隔粘软骨膜瓣、鼻腔外侧壁带蒂粘膜瓣、带蒂中鼻甲粘骨膜瓣及游...
谢志海张俊毅章华范若皓赵素萍蒋卫红
关键词:颅底肿瘤硬脑膜缺损经鼻内镜
文献传递
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俊毅谢志海章华王风君谢淑敏蒋卫红
喉部纤维组织瘤样增生(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0年
目的探讨喉部纤维组织瘤样增生的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1例右侧喉旁间隙纤维组织瘤样增生病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支撑喉镜下切除病变,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纤维组织瘤样增生是以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但在生物学行为上表现为侵润生长。结论喉部纤维组织瘤样增生MRI是最佳的辅助检查,需依靠病理切片确诊,治疗以瘤体完整切除为首选,辅以放疗及药物治疗。
李果刘勇张俊毅邱元正
关键词:病理学磁共振成像
钩突水平段影像学分型及其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中的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一种根据鼻窦影像学对钩突水平段进行分型的新方法.方法 在鼻窦HRCT冠状位扫描的钩突水平段层面,以下鼻道穹窿顶和眶底各作一条垂直线和水平线,以此参考线将钩突主体位于十字架的象限区域,将其分为内下型、内上型,外上...
章华赵素萍谢志海张俊毅肖健云蒋卫红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