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毅

作品数:38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赤峰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细胞
  • 9篇肺癌
  • 7篇蛋白
  • 7篇预后
  • 7篇-CATEN...
  • 6篇褪黑素
  • 6篇肿瘤
  • 6篇小细胞
  • 6篇黑素
  • 5篇通路
  • 5篇非小细胞
  • 4篇血红素加氧酶
  • 4篇羊血清
  • 4篇山羊
  • 4篇山羊血清
  • 4篇试剂
  • 4篇试剂盒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内毒

机构

  • 34篇赤峰学院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汕头大学
  • 3篇包头医学院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赤峰市医院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舟山医...
  • 1篇盘锦职业技术...
  • 1篇沈阳市浑南新...
  • 1篇沈阳市苏家屯...
  • 1篇石家庄市中医...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8篇张俊毅
  • 7篇王洪权
  • 7篇王玉敏
  • 6篇董彩凤
  • 5篇丁春华
  • 5篇崔其福
  • 5篇赵伟丽
  • 5篇李蕾
  • 4篇凌亦凌
  • 4篇白春英
  • 3篇孙丽红
  • 3篇张朝军
  • 3篇于佳乐
  • 2篇周静
  • 2篇索晓华
  • 2篇綦会霞
  • 2篇谭家庆
  • 2篇其木格
  • 2篇史铁伟
  • 2篇白玉勤

传媒

  • 4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赤峰学院学报...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内蒙古医学杂...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包头医学院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肿瘤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LK-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LK-3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ELK-3对人肝癌HepG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0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及49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18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新鲜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LK-3蛋白在肝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LK-3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HepG2细胞,设立对照组(control-siRNA)和ELK-3干扰组(ELK-3-siRNA),将ELK-3siRNA转染至HepG2细胞,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及体外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肝癌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ELK-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且ELK-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肝癌患者肿瘤数、TNM分期、Edmondson分级和门静脉浸润有关联(P<0.05)。新鲜术后标本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18例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ELK-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ELK-3-siRNA组细胞的迁移距离明显变短(P<0.05),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ELK-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干扰ELK-3会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表明ELK-3蛋白可以通过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对其产生影响,从而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天柱王加茹张俊毅王洪权史铁伟周静白春英金成浩
关键词:HEPG2细胞细胞迁移细胞侵袭
褪黑素对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
目的: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是临床常见的由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弥漫性肺实质损伤,也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或...
张俊毅
关键词:内毒素性肺损伤褪黑素抗氧化核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文献传递
5‑脂氧合酶通路蛋白联合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试剂盒
本发明是联合5‑脂氧合酶代谢通路蛋白抗体检测食管癌患者石蜡包埋手术标本的表达情况进而预测患者预后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3种目的蛋白的抗体‑5‑LO、FLAP、LTA4H抗体,还包括山羊血清、0.01M柠檬酸盐修复液、3%...
白春英张俊毅史铁伟瑞云许秀娥吴健谊许丽艳李恩民
文献传递
Plakophilin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与目的:Plakophilin 2蛋白是细胞膜桥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肿瘤的发生中扮演何种角色却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Plakophilin 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NSCLC标本及其中40例配对的淋巴结转移灶中Plakophilin 2的表达情况,分析Plakophilin 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另选30例新鲜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用于Plakophilin 2的mRNA和蛋白表达检测。结果:采用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发现,Plakophilin 2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且Plakophilin 2的表达与肿瘤的低分化、高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Plakophilin 2的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lakophilin 2可能在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癌蛋白的作用。
张俊毅孙志娟李蕾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CBL联合PBL模式在肿瘤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4年
肿瘤内科学是医学生临床教学的重要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繁多、复杂,临床教学难度较大。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存在手段单一、过程枯燥、与临床脱节等不足,易造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综合利用知识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将案例教学法(CBL)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应用于肿瘤内科的临床实习带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达到提高肿瘤内科学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
王玉敏王洪武綦会霞常桂花崔艳艳张俊毅
关键词:教学方法CBL教学PBL教学
褪黑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现状
2007年
就近些年研究较多的肿瘤性疾病、老年相关性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及MT对其的影响作一综述.
张俊毅单百会
关键词:褪黑素抗氧化自由基
Delta-catenin蛋白通过抑制JNK通路活性而减少肺癌细胞的凋亡被引量:2
2016年
背景与目的:作为黏附蛋白catenin家族中的一员,Delta-catenin蛋白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然而其提高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检测了Delta-catenin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hinase,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关系,并初步探索了Delta-catenin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癌细胞过表达Delta-catenin前后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蛋白活性的变化,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肿瘤细胞凋亡数量的改变,还通过Matrigel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了肿瘤细胞侵袭数量的变化。结果:与未处理组和空载体对照组相比,过表达Delta-catenin后肺癌细胞的p38蛋白活性没有变化(P>0.05),但JNK的蛋白活性却显著减少(P<0.05),与此同时,肿瘤细胞的凋亡比例显著下降(P<0.05),而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却明显增强(P<0.05)。结论:Delta-catenin可能通过抑制肺癌细胞JNK通路的活性而减少肿瘤细胞的凋亡,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
董彩凤孙丽红张健张朝军张俊毅
关键词:肺癌
关于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认识被引量:1
2013年
病理学作为医学教育体系中的桥梁课程,医学生掌握其程度的深与浅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后续临床各学科的理解及运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做一归纳总结.
张俊毅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斑菲素蛋白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斑菲素蛋白2(PKP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5例ESCC组织标本、2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标本PKP2表达情况。比较ESCC组织标本与正常癌旁组织标本PKP2阳性表达检出率。分析PKP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比较不同PKP2表达患者生存情况。比较ESCC组织与正常癌旁组织PKP2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KP2的预测价值。结果:115例ESCC组织中,检出PKP2高表达54例,检出率为46.96%,较20例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增高(P<0.05)。与阴性表达组比,阳性表达组患者TNM高分期占比高,淋巴结转移率高(均P<0.05)。生存分析发现,PKP2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较阴性表达组短(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PKP2阳性表达用于预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和0.763,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PKP2在ESCC组织中普遍呈高表达,对预测患者生存情况、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应用价值。
林晓溪张俊毅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淋巴结转移
PD-L1、δ-catenin共表达与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讨PD-L1、δ-caten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组织中的共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具有完整随访信息的100例NSCLC标本及5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L1、δ-catenin在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个蛋白的相关性,以及共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患者生存时间、预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NSCLC中,PD-L1和δ-catenin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01),两者共表达率为45%(45/100),共表达与肿瘤组织低分化、淋巴结转移、高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且共表达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也明显短于非共表达的患者(P<0.05),共表达还是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D-L1和δ-catenin共表达提示NSCLC患者有着更差的临床预后,两个蛋白联合检测可能具有更重要的预测肿瘤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李燕玲李威萱赵志敏李蕾李蕾
关键词:PD-L1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