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伶 作品数:73 被引量:889 H指数:18 供职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菌根学发展前瞻——菌根研究转向的预测 2025年 我国菌根学领域的研究一直在发展中,研究方向更为多样化,菌根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研究领域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鉴定发展到分子技术手段,从个体到种群到生态系统,从生理过程到分子界面机制,在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菌根真菌生理及抗逆性、菌根真菌应用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在菌根真菌-植物共生分子机制及菌丝际微生物研究领域逐渐形成特色。然而,相较于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关于外生菌根真菌和其他菌根的资源特征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张俊伶关键词:生态功能 分子技术 多样性 一种拍照计数辅助工具 本申请涉及实验室计数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照计数辅助工具,其包括一端为敞口的安装箱,活动插设在所述安装箱敞口端上的移动箱,设置在所述安装箱内的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箱内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箱的一端为敞口,在所述... 张俊伶 孙新展麦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对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的响应 被引量:28 2013年 通过猪粪有机肥的施用和秸秆还田,研究其对农田土壤线虫数量、属的种类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田间试验处理为CK(不施肥对照)、HF(施化肥)、ZH(猪粪堆肥+化肥)、JHB(秸秆+化肥+秸秆伴侣)、ZHJ(猪粪堆肥+化肥+秸秆)、ZDH(猪粪堆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化肥)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6个施肥处理中共鉴定出4目11科22属线虫,其中食细菌线虫9属,食真菌线虫5属,植食线虫4属,杂食-捕食线虫4属。JHB、ZHJ和ZDH处理的土壤线虫数量显著高于CK和HF处理,而HF与CK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化肥、有机肥和秸秆配施可以增加食细菌线虫的丰度,抑制植食线虫垫刃属和螺旋属的繁殖;除了ZDH外,其他4个处理的植食线虫丰度明显低于CK。JHB、ZHJ和ZDH的线虫通路比值(NCR)显著高于CK,表明有机管理的农田土壤腐屑食物网的分解途径主要依靠细菌分解途径。CK、JHB、ZHJ和ZDH的的成熟指数(MI)显著高于HF,表明单施化肥对土壤环境干扰较大。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λ)、均匀度指数(J)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在6个处理中均没有显著差异。在6个施肥处理中,均以c-p 2类群的土壤线虫比例最高,其次是c-p 3-5,c-p 1类群比例最低。通过线虫营养类群、群落结构及生态指数综合分析得出,JHB和ZHJ为最佳施肥方式。 叶成龙 刘婷 张运龙 张俊伶 沈其荣 李辉信关键词:有机肥 秸秆还田 群落结构 西藏高山系统AM真菌的海拔梯度分布 盖京苹 刘蕾 李晓亮 张俊伶 李晓林黑麦草/红三叶草根系间菌丝桥传递磷的研究 被引量:11 1998年 应用五室分隔法研究了黑麦草体内的32P通过根间菌丝桥向受体红三叶草的传递作用。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能在黑麦草和红三叶草根系之间形成菌丝桥,并把黑麦草体内的32P传递给红三叶草,其传递量随受体红三叶草的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 艾为党 张俊伶 李隆 李晓林关键词:黑麦草 红三叶草 菌丝桥 三时草根间菌丝桥在磷(氮)传递中的作用 张俊伶关键词:三叶草 产教融合视域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基于香蕉种植企业多级化培训体系的构建实践 2025年 提升种植企业技术到位率是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成效的重要体现。广西金穗科技小院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产教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为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实践能力提升平台。研究生驻扎香蕉生产一线,运用产业问题诊断方法,解析“金字塔式”管理模式中技术传播衰减机理,针对性设计多级化培训体系。通过制定技术标准、组织分层培训、开发可视化工具等实践,研究生系统提升技术转化、组织协调与科学传播能力。实施后,香蕉商品率提高30.7%,形成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研究表明,以科技小院为载体的问题导向型培养模式,能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产业服务能力,为现代农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路径。 张江周 李海港 张俊伶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AM真菌多样性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蕴藏全球2.5%的土壤碳库,研究AM真菌分布特征并揭示AM真菌与土壤碳库之间的关系,对生态系统恢复和预测全球变化带来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米拉山的5个海拔为取样点,分析优势... 盖京苹 李晓亮 蔡晓布 李晓林 张俊伶关键词:丛枝菌根 莎草 群落分布 海拔 土壤团聚体 文献传递 农田土壤健康评价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 2024年 健康土壤是保障粮食安全、耕地产能提升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目前土壤健康评价已成为全球土壤学领域研究的焦点和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于土壤健康评价方法及指标的选择进行了系统总结,然而缺乏具体评价过程中的实操性建议。本文重点剖析了土壤健康的特点与多功能性、评价的通用原则、指标选择的n+X模式及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落地实现,提出了土壤健康差与基准值、基础指标和约束性指标的选择及指标选择的制宜性,明确了土壤健康指标体系建立需要考虑土壤质地、作物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气候条件等因素,建议土壤健康技术和模式落地实现需要与相关政策结合。未来需要继续开展土壤健康驱动机制和健康土壤培育机理研究;基于长期定位试验和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网点,构建基于土壤质地、作物类型、土地利用、管理目标和评价尺度的指标体系和阈值、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结合相关政策和区域环境的约束性,形成跨区域、跨国家的共识、公约和行动,推动全球土壤健康行动落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张江周 张江周 王光州 张文菊 张文菊 张俊伶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土壤健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5年 为明确国内外土壤健康领域研究现状与热点,选择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作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02—2023年发表的土壤健康领域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2—2022年土壤健康领域中英文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中文发文量远低于英文发文量,仅为英文发文量的14.50%。2)中国和美国土壤健康领域发文量分别占总发文量的28.63%和20.36%;中国科学院、美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农村部和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等是土壤健康领域发文的主要单位。3)中文文献关键词主要为土壤质量、土壤肥力和土地管理等,而英文文献关键词主要关注土壤环境安全。4)从发文时间来看,CNKI数据库土壤健康领域研究文献依次关注土壤肥力(2002—2014年),土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与粮食安全(2015—2019年),耕地产能、功能及生物活性(2019—2023年);而WOS数据库土壤健康领域研究文献主要关注土壤环境质量(2002—2017年),面源污染及重金属污染(2018—2023年)。未来中国和美国仍是土壤健康领域研究的两大中心,耕地质量、耕地产能、土壤污染、健康土壤培育和土壤微生态等可能成为土壤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焦点。 张江周 程金 孙新展 张俊伶关键词:文献计量法 CITESPACE 土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