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凡
- 作品数:24 被引量:14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松江区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并发横纹肌溶解症一例被引量:2
- 2013年
- 横纹肌溶解症可导致急性肾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但常被原发病情掩盖,临床工作中易被忽视。本文报道了1例重症感染诱发的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结合文献进行复习,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借鉴。
- 王晶张一凡
- 关键词:胆管炎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
- 老年重症肺炎致横纹肌溶解1例临床分析
- 2014年
-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肌肉受到损伤后,大量肌细胞释放到血液循环,常引起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一组综合征[1]。据报道,RM患者中有10%-50%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中病死率可>50%[2]。创伤和非创伤等多种原因都可导致此病发生,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难度,而及时诊断和治疗又关系到患者的预后。上海市松江区乐都医院新近收治1例老年重症肺炎并发RM患者,因发现及时,经适当治疗后病情好转,转归明显。查阅中外文献,并无老年重症肺炎并发RM的报道,特报告如下。
- 赵刚张一凡
- 关键词:老年肺炎横纹肌溶解
- 转诊评估和多学科诊疗模式对老年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 评估转诊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和转诊后老年多学科整合团队(GIT)查房结合的诊疗模式对老年患者转诊后诊疗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急诊或留观的老年患者采用MEWS进行转诊前评估,转诊至松江区乐都医院老年医学科后分别进行GIT查房(观察组)和传统医疗模式查房(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好转率、死亡率、医疗费用、再住院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共转诊老年患者306例,其中156例(观察组)接受GIT查房诊疗,好转出院150例(96.2%),死亡1例(0.64%).其余1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医疗模式查房,好转出院134例(89.1%),死亡3例(2.0%).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17.7± 13.1)d,好转率96.2%,平均医疗费用(8275.32±4680.33)元,再住院率1.28%,家属满意率95.5%,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住院需求较高,转诊评估和GIT查房诊疗能为老年共病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管理手段,并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赵刚张一凡
-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 老年卒中后抑郁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率以及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92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老年患者,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SSS)对卒中急性期进行评分,根据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为三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随访调查抑郁评分。结果老年PSD的发生率在随访1年期间中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老年PSD的发病率和重度PSD的发生率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老年PSD的程度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加重。结论PSD是老年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卒中后1年中发病逐渐增加,其严重程度与卒中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一致。
- 钱春贤张一凡秦桂华
- 关键词:老年神经功能缺损
- 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方法对198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在发病1个月时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分,并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分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和非PSD两组。结果卒中后1月时,PSD的发病率在神经功能缺损组中明显高于神经功能正常组;在生活能力依赖组中PS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独立生活能力组。结论脑卒中后PSD的发病率在卒中后有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需依赖的患者中较高。
- 钱春贤张一凡秦桂华
-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
- ICU内获得性肌无力的鉴别诊断
- 张一凡刘鸿翔
-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用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脑循环动力学参数、治疗有效率、头颅 CT 片上的血肿量和水肿面积大小。结果治疗组用药后脑循环动力学参数中的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值较对照组用药后有明显的增高(P<0.05),外周血管阻力(R)、临界压力(C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其中 Vmean、Qmean、R 与 CP 值在治疗组治疗后双侧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的治疗好转例数明显较对照组高;治疗组治疗前后的水肿面积积分差、血肿量积分差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者具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调节脑血管功能、减少可能的广泛脑血管痉挛、提高近期治疗效果作用,但对血肿量和水肿面积无作用。
- 袁州张一凡张忠雷
- 关键词:尼莫地平高血压脑出血脑室出血
- 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情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了解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 (CRP)含量高低与病情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了 4 7例患者脑出血后 2 4h内血液中CRP的含量 ,并分析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 4 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 2 4例CRP增高 ,阳性率 5 1.1% ;依病情分型的轻、中、重程度不等 ,CRP的阳性率依次增高 ,其含量也有依次增高的趋势。CRP阳性率与预后的不良有关系 (P <0 .0 1)。
- 杨建华张一凡袁洲
- 关键词:C反应蛋白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情预后
-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安全性探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安全性。方法 :2 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缓慢静脉滴注 ,连用 7~ 1 0天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 ,连续应用至 2 8病日。观察治疗效果和继续出血、再出血、血压改变以及对颅内压的影响等。用出血量的改变、脑水肿面积的变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用药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有效率为 90 % ;用药前后出血量、水肿面积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都有显著的差异 ;没有出现再出血、血压明显降低以及颅内压明显增高的副作用。结论
- 张一凡袁洲张忠雷
- 关键词:尼莫地平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性
-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管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7年
-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的脑血管动力学参数(CVHI)的影响,探讨尼莫地平治疗HCH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96例HCH患者随机分成尼莫地平治疗组(57例)和常规治疗组(39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VHI进行检测,比较治疗前后的血肿量和水肿面积,评估两组疗效。结果尼莫地平组用药后的平均血流量(Qmean)值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的升高(P<0.05),外周血管阻力(R)和临界压力(CP)值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P<0.01),两组平均血流速(Vmean)差异无显著性;尼莫地平组治疗后的血肿量和水肿面积积分差较常规治疗组的差异不显著;尼莫地平组的好转率(85.97%)较常规治疗组(58.98%)显著提高(P<0.01)。结论尼莫地平治疗HCH具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提高近期疗效的作用。
- 张一凡袁州张忠雷
-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