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雪春

作品数:25 被引量:236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腹泻
  • 11篇病毒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6篇流行病学特征
  • 6篇轮状
  • 6篇轮状病毒
  • 6篇病毒性
  • 6篇病原学
  • 5篇婴幼
  • 5篇婴幼儿
  • 5篇其他感染性腹...
  • 5篇流行病学特征...
  • 5篇感染性
  • 5篇感染性腹泻
  • 5篇杯状病毒
  • 5篇病毒性腹泻
  • 4篇星状病毒
  • 4篇腺病
  • 4篇腺病毒

机构

  • 24篇四川省疾病预...
  • 6篇成都市儿童医...
  • 3篇成都市妇女儿...
  • 1篇成都市公共卫...

作者

  • 24篇廖雪春
  • 11篇任敏
  • 10篇郝彩霞
  • 8篇袁珩
  • 8篇刘雅琼
  • 6篇马小珍
  • 6篇吕强
  • 5篇谢晓丽
  • 4篇刘伦光
  • 3篇周更生
  • 3篇曹冉冉
  • 2篇毛素玲
  • 2篇徐耀方
  • 2篇黄婷
  • 2篇袁伟
  • 2篇程秀伟
  • 2篇杨小蓉
  • 2篇祝小平
  • 2篇罗隆泽
  • 2篇刘学成

传媒

  • 10篇预防医学情报...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2021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2
2023年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2017—2021年四川省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1年四川省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210 67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0.60/10万,年报告发病率为42.87/10万~67.71/10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4 926.705,P<0.001)。男性和女性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13 661例和97 0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3.49/10万和46.76/10万;各年龄组人群中,2岁以下幼儿报告病例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51.52%(108 537/210 677);各职业人群中,散居儿童报告病例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63.15%(133 037/210 677)。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呈现冬季和夏季两个发病高峰,12月—次年1月为冬季高峰,7—9月为夏季高峰。四川省21个市(州)均有报告病例,各市(州)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60/10万~70.16/10万。明确病原诊断的病例22 541例,其中,病毒性腹泻病例20 901例,细菌性腹泻病例1 625例,真菌性腹泻病例15例。病毒性腹泻病例中,轮状病毒感染占88.64%(18 526/20 901)。2017—2021年四川省共报告暴发疫情20起,其中19起为诺如病毒感染,1起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合并感染。结论 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岁以下散居儿童是防控重点人群,轮状病毒是主要病原体。应积极关注并加强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和防控。
郝彩霞刘雅琼廖雪春袁珩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病原学
2002-2011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疫情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2002-2011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为更好的控制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02-2011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报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1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在35.25/10万至59.21/10万之间。5~10月病例占报告总数的62.05%,0~5岁儿童病例占报告总数的43.29%。2004-2011年间,全省共报告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23起。结论 0~5岁的散居儿童是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重点人群;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学校和村组。
刘磊吕强廖雪春黄婷程秀伟郝彩霞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儿童
2012-2016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分析2012-2016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所有2012-2016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卡,整理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四川省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140 665例,年均发病数28 133例,发病率34.68/10万。3岁以下幼儿占病例总数的54.70%,0岁组发病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30.11%,男女性别比为1.25∶1,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57.76%。全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地区间发病水平差异明显。结论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3岁以下散居儿童是防控工作的重点。
刘雅琼廖雪春袁伟吕强刘学成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
小双节病毒在成都地区腹泻婴幼儿中流行情况分析
2015年
目的了解小双节病毒在成都市腹泻婴幼儿中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成都市儿童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7-12月腹泻婴幼儿(≤5岁)粪便样本428份,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小双节病毒,同时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人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结果检出小双节病毒感染36份,检出率为8.41%(36/428)。其中Ⅰ型9份、Ⅱ型25份、Ⅰ和Ⅱ型共同感染2份,检出率分别为2.10%(9/428)、5.84%(25/428)和0.47%(2/428)。小双节病毒与其他腹泻病毒合并感染共31份。调查期间小双节病毒检出高峰为8、9月,主要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结论小双节病毒是引起成都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之一,以小双节病毒Ⅱ型为主,2岁以下婴幼儿是其高发人群,8、9月为其下半年高发季节。
曹冉冉马小珍廖雪春任敏
关键词:腹泻
口服补液盐Ⅲ治疗杯状病毒腹泻患儿临床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2012~2014年住院腹泻患儿人杯状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口服补液盐Ⅲ(ORSⅢ)治疗杯状病毒腹泻患儿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腹泻患儿粪便进行人杯状病毒检测。并将杯状病毒感染患儿分成两组:A组67例患儿使用口服补液盐Ⅲ;B组74例患儿不使用口服补液盐Ⅲ,其余治疗相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2012~2014年病毒性腹泻住院患儿共1064例,其中杯状病毒感染267例(25.1%),三年分别为28.4%(93/328)、21.6%(100/463)、27.1%(74/273)。在267例中141例人杯状病毒感染患儿纳入研究,其中A组67例患儿脱水纠正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入院后24小时静脉输液量较B组明显减少(P<0.05),且血钠浓度较B组患儿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儿血钾浓度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杯状病毒感染是成都地区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口服补液盐Ⅲ治疗杯状病毒腹泻住院患儿可有效缩短腹泻病程、脱水纠正时间以及减少入院后24小时静脉输液量。
向梅熊励晶谢晓丽廖雪春马小珍欧小琴杨静蒋茂林
关键词:人杯状病毒回顾性队列研究
四川省成都市433例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监测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了解导致成都市婴幼儿腹泻疾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获得成都市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谱,为预防控制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成都市儿童医院<5岁婴幼儿门诊和住院腹泻患儿采集粪便样本,并对样本进行10种细菌、7种病毒和3种寄生虫检测。结果共采集433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共检出各类腹泻病原微生物337株,总检出率为77.83%。其中肠道致病细菌30株,检出率6.93%,腹泻病毒305份,检出率70.44%,寄生虫2份,检出率0.46%。肠道致病细菌中沙门菌最多(25株,6.89%)。腹泻病毒中A组轮状病毒130份,占38.58%;其次为杯状病毒最多(109份),占32.34%,结论成都市<5岁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例主要集中在0~1岁年龄组,引起成都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以腹泻病毒和肠道致病菌为主,其中杯状病毒、A组轮状病毒和沙门菌为主要病原微生物。
杨小蓉谢晓英任敏赵晋廖雪春徐耀方李莉曹昌志马晓珍雷高鹏黄玉兰郭宗琪罗隆泽何树森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
2011—2020年四川省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分析2011—2020年四川省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了解近十年四川省细菌性痢疾疫情概况,为下一阶段科学防控菌痢提供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2011—2020年细菌性痢疾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年份发病率变化用χ_(趋势)^(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1—2020年四川省累计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71459例,发病率8.77/10万。全年发病高峰为5-8月;5岁以下幼儿占病例总数的39.70%,1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17.21%;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37.64%,其次是农民(31.66%)和学生(9.58%);地区发病水平差异明显,发病率居前3的依次是阿坝州,凉山州和攀枝花。结论2011—2020年四川省细菌性痢疾整体发病水平呈下降趋势,但重点地区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应加大对重点地区的重点人群,特别是民族地区婴幼儿看护人的健康教育,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有效控制细菌性痢疾的蔓延。
郝彩霞刘雅琼袁珩廖雪春刘伦光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疾病控制
2017-2018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分析2017-2018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提高监测工作质量、贯彻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17-2018年四川省所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卡,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7-2018年四川省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72840例,年均发病率44.08/10万。男女性别比为1.23∶1,2岁以下幼儿和0岁组婴儿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8.53%和32.31%,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8.35%。全省各市州地区间发病水平差异明显,成都平原及川西高原地区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每年有2个发病高峰,夏季高峰为7-8月,冬季高峰为12月至次年1月。有明确病原学诊断的病例中,轮状病毒感染占94.67%。结论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水平存在地区差异,2岁以下散居儿童是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确诊病例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应进一步提高病原学诊断率,在高发季节和高发地区积极开展综合防控措施。
刘雅琼廖雪春郝彩霞吕强乔蓉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病原学
成都市2006~2008年儿童医院婴幼儿腹泻腺病毒感染的调查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了解肠道腺病毒在成都市腹泻患儿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对2006~2008年在成都市儿童医院收集的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标本进行腺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在268名腹泻患儿中检出腺病毒阳性标本12例,阳性率4.4%,其中男婴感染者有9例,占阳性比例的75%,感染均发生在3~15个月大的婴儿,全年均可感染肠腺病毒,无明显季节差异。[结论]肠腺病毒感染是导致成都市腹泻住院患儿的重要病原之一,感染者年龄偏小,且感染无明显季节差异。
任敏谢晓丽周更生廖雪春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腺病毒
2011-2020年成都某哨点医院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谱分析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了解2011—2020年成都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谱,为病毒性腹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成都地区2011—2020年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样本2520份,用ELISA、逆转录巢式多重PCR、RT-PCR和PCR方法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人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进行检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20份样本中检出病毒性腹泻阳性样本1213份,阳性率为48.13%。其中男性患儿阳性检出率为49.64%(779/1569),女性患儿阳性检出率为45.64%(434/951),男女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性腹泻检出率呈现随着年龄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2~17月组检出率最高为63.12%(380/602)。轮状病毒在秋冬季高发,诺如病毒在秋季高发,肠道腺病毒在5月和10—12月分别出现了两个感染高峰。存在单一病原感染和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为6.79%(171/2520);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检出率位居前2位,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高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以GⅡ型为优势株;轮状病毒自2012年起以G9P[8]为流行株。结论2011—2020年成都地区哨点医院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
马小珍曹冉冉廖雪春任敏
关键词:病毒性腹泻儿童诺如病毒轮状病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