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世龙
- 作品数:136 被引量:452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林业科技项目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喀斯特地区苏木栽培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喀斯特地区苏木栽培的方法,包括采种及种子处理、苗木培育及造林抚育的工序,通过选择苏木优树作为采种母树,采集种子进行种子处理,置于装有育苗基质的容器中培育幼苗,苗木出圃造林,对新造林地进行抚育管理。本栽培方...
- 庞世龙申文辉朱积余侯远瑞黄小荣郝海坤彭玉华
- 文献传递
- 石漠化地区珍贵树种柚木的育苗造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漠化地区珍贵树种柚木的育苗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壮苗培育,细致整地,苗木种植及种植后管理的工序,对柚木种子进行容器苗培育后形成壮苗,细致整地,2~3月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种植,种植后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
- 侯远瑞申文辉陈金艳庞世龙黄春妮黄宏珊黄志玲郝海坤曹艳云
- 桂西南退化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研究与应用
- 申文辉侯远瑞欧芷阳黄小荣庞世龙彭玉华郑威周全连黄宝珍李大勇杨秀昕陈金艳
- 桂西南是中国西南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该成果是紧紧围绕桂西南退化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理论与实际需求脱节、造林树种单一与优良栽培模式欠缺、造林成活率及生长水平低、植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缺乏系统评价等重大难题联合攻关取得的石漠化...
- 关键词:
- 关键词:树种选择造林技术
- 一种肥牛树扦插繁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肥牛树扦插繁殖方法,包括采穗圃营建、穗条采集与处理、扦插及插后管理工序,其特征在于:1~2月采集树龄2~5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野生苗木,栽培驯化成采穗母树,然后采集穗条,扦插于准备好的基质中,通过插后...
- 庞世龙申文辉侯远瑞黄小荣郝海坤彭玉华李文付
- 文献传递
- 桂东丘陵地区人工林小气候效应对比被引量:2
- 2009年
- 为探讨桂东丘陵区森林小气候效应,选择苍梧县具代表性的几种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林内外的小气候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荷木湿地松(Schima superba×Pinus elliotti)混交林内的气温、大气相对湿度与林外的差值较大;湿地松大叶栎(Pinus elliotti×Castanopsis fissa)混交林光合有效辐射最大,达1663.8μmol/(m2.s),与光合有效辐射最低的竹林相差97.4%。初步认为,林分类型和结构对林分小气候及森林防火、
- 毛丹唐玉贵黎建雄黄荣林庞世龙
- 关键词:人工林小气候效应
- 大叶栎苗期生长模型及分析被引量:23
- 2011年
- 以大叶栎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其地径和苗高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达到极显著相关,经卡方(x2)测验也表明方程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因此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大叶栎苗期地径和苗高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是可行的。依Logistic曲线方程上两个曲率最大的点准确地将大叶栎苗期年生长进程划分为:渐增期、速生期和缓增期,并对其不同生长时期的生长特点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佳育苗技术措施,为高效培育大叶栎优质苗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 庞世龙黄志玲郝海坤覃康平莫耐波
- 关键词:大叶栎播种苗生长节律
- 桂西南石漠化治理树种选择及复合栽培研究
- 侯远瑞朱积余申文辉庞世龙黄宏珊黄春妮郝海坤彭玉华黄志玲陈金艳陈晓明曹艳云黄小荣何琴飞钟瑜刘秀欧芷阳谭一波郑威方国肯黄宝珍韦云钟
- 广西石漠化面积192.6万hm<'2>,居全国第三位,加快石漠化山地造林绿化,促进广西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是广西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桂西南石漠化地区是广西发改委“十一五”区划的4个石漠化综合治理区...
- 关键词:
- 关键词:树种选择生态系统
- 生态经济型番荔枝优良新品种及培育技术引进与示范
- 朱积余申文辉彭玉华侯远瑞郑威黄志玲黄礼勒庞世龙李开祥马文志曾祥艳邓斌胜郝海坤曹艳云李秀连许东雄刘秀何琴飞谭长强何峰
- 该项目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下达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属林木育种与森林培育领域,项目针对广西石漠化治理面临的适宜造林树种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矛盾的突出问题,通过与越南的有关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经济型...
- 关键词:
- 关键词:番荔枝栽培技术
- 桂西南岩溶区18种适生植物叶性状变异及经济谱被引量:20
- 2021年
- 叶性状反映了植物的生活史对策。本研究以广西平果市岩溶山地18种适生植物为对象,分析其叶面积(LA)、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和叶组织密度(LTD)等性状在种内和种间水平的变异特征,以了解岩溶植物对异质性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5个叶性状的变异程度差异较大,LA的种内和种间变异系数最大,分别达32.92%和228.44%,LDMC的种内和种间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9.41%和20.33%;物种对各性状变异的解释度(85.3%~91.3%)最高,其次是科类群(28.4%~73.4%),再次是生活型(12.4%~59.1%),最次是生长型(3%~24.3%);生活型和生长型的交互作用对各性状变异的解释度(26.7%~61.2%)大于生活型和生长型的单独解释度;除LT与LA、SLA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外,叶性状间存在着广泛的相关性。这与全球尺度基本一致,验证了岩溶植物叶经济谱(LES)的存在。常绿植物具有较高LTD、LDMC和较低的SLA及LA,在LES中的位置更靠近"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而落叶植物则与之相反,位于LES"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一端,表明该区植物通过性状间的权衡采取了不同的适应策略。采取人工辅助措施促进植被恢复时,应结合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立地条件以及经营目标等筛选适生物种,加速其自然恢复进程。
- 庞世龙欧芷阳凌福诚何峰陆国导彭玉华
- 关键词:叶性状岩溶
- 桂西南喀斯特山地主要植被类型凋落物累积量及其持水特性被引量:16
- 2013年
-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浸水法,对桂西南喀斯特山地5种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灌丛林、灌木林、乔灌过渡林、蚬木林和仪花林)林下凋落物的蓄积量进行了研究,并对各植被类型的持水特性和拦蓄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凋落物蓄积量变幅在2.73~4.59 t.hm-2之间,从大到小排列为:蚬木林>乔灌过渡林>仪花林>灌丛林>灌木林,差异显著(P<0.05)。自然含水率和最大持水率的变幅分别为15.47%~36.36%和128.23%~168.36%,差异极为显著(P<0.01)。蚬木林的自然含水量最大,仪花林则最小;灌丛林的最大持水率最大,仪花林最小。各植被类型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之间差异不显著(F=1.540,P=0.211>0.05),蚬木林最大,仪花林最小。最大拦蓄率和有效拦蓄率变化范围分别在95.13%~147.49%和75.41%~122.77%之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灌木林最大,蚬木林最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变幅分别在377.55~520.62 t.hm-2和313.54~430.74 t.hm-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乔灌过渡林最大,蚬木林其次,仪花林最小。凋落物的蓄积量、持水特性和拦蓄能力因植被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
- 彭玉华欧芷阳曹艳云黄小荣何琴飞庞世龙
- 关键词:植被类型凋落物持水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