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杰 作品数:42 被引量:114 H指数:7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中华医学会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研究专项资金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化学工程 更多>>
外周血NETs、TP53、STAT3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TP53、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1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R-CHOP方案进行治疗,记录患者外周血NETs、TP53、STAT3表达情况并分析DLBCL患者外周血NETs、TP53、STAT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髓细胞组织增生蛋白(MYC)阳性在TP53阳性中的占比显著高于TP53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844,P<0.001);Hans分型生发中心B细胞(GCB)在STAT3阳性中的占比显著高于STAT3阴性(x2=4.331,P=0.037),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截止至2022年6月,随访时长8~28个月,71例患者中共53例缓解DLBCL患者,其余18例为R/R DLBCL患者;NETs阳性、TP53阳性、STAT3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低于NETs阴性、TP53阴性、STAT3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ETs阳性、TP53阳性、STAT3阳性患者存活率均低于NETs阴性、TP53阴性、STAT3阴性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NETs、TP53、STAT3为DLBCL患者的影响因素(P<0.05);以患者预后情况(R/R DLBCL=1,缓解DLBCL=0)为因变量,将Ann Arbor分期、NETs、TP53、STAT3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NETs、TP53、STAT3为DLBC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P53、STAT3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应对DLBCL患者TP53、STAT3表达情况引起重视;NETs、TP53、STAT3表达为DLBCL预后的危险因素,可作为DLBCL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于婷 季杰 包琴 姜凯 雍宁静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TP53 病理特征 预后 23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12年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通过联合化疗后有近半数以上的患者可长期存活,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淋巴瘤进展而死亡。如何进一步评估DLBCL患者的预后,以及采用生物学分型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DLBCL的临床预后评估目前仍采用国际预后指数(IPI), 麻亮亮 袁进 向兵 常红 崔旭 牛挺 龚玉萍 吴俣 黄杰 李建军 何川 陈心传 马洪兵 季杰 潘峻 朱焕玲 刘霆 贾永前关键词: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国际预后指数 个体化治疗方案 DLBCL 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预防移植前预处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观察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治疗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肿瘤患者预处理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体及异体移植患者接受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预防预处理化疗所致CINV的成年血液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预处理化疗第1天和第3天,于输注预处理化疗药物前1 h口服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共2剂次。记录患者预处理化疗开始至干细胞回输后7 d CINV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125例血液肿瘤患者,预处理化疗期间完全缓解率在急性期、延迟期、总期分别为72.8%、80.0%、66.4%;无呕吐率分别为89.6%、92.0%、72.8%;无抢救用药率分别为95.2%、93.6%、73.6%。33例浆细胞肿瘤和46例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完全缓解率均超过70%,46例淋巴瘤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超过90%。预处理CHiGCB方案(西达本胺+白消安+吉西他滨+克拉屈滨)延迟期完全缓解率(93.5%)高于BenMel方案(苯达莫司汀+马法兰)完全缓解率(72.7%)及CHiFAB方案(西达本胺+白消安+氟达拉滨+阿糖胞苷)完全缓解率(71.7%);预处理CHiGCB方案随访期完全缓解率(91.3%)高于CHiFAB方案完全缓解率(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能有效控制拟行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肿瘤患者预处理化疗所致CINV。 陈小青 刘志刚 季杰 吴秋慧 徐娟 邝璞 牛挺关键词:化疗 恶心呕吐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国西南地区单中心56例噬血细胞综合征回顾性临床分析 目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名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由不同原因导致的过度炎症... 帅晓 刘霆 牛挺 常红 李建军 黄杰 崔旭 季杰 马洪兵 向兵 何川 吴俣 龚玉萍关键词:HLH 噬血细胞综合征 细胞淋巴瘤 回顾性临床分析 文献传递 抗CD20单抗诱发的间质性肺疾病(Ritaximab-induced lu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ILD)病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目的:通过病例报告我院血液科一例非霍奇淋巴瘤病人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三周期后出现不明原因的间质性肺病,结合文献复习,加深对抗CD20单抗治疗诱发的间质性肺疾病的认识。方法:通过个案报道一例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诊断... 吴俣 向兵 季杰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 病例报告 文献复习 文献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 被引量:9 2008年 刘志刚 季杰 常红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诊治 浆细胞骨髓瘤 流行病学资料 骨髓增生异常肿瘤伴单纯5q-进展为肥大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肿瘤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2023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肿瘤(MDS)伴单纯5q-进展为肥大细胞白血病(MCL)-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21年4月6日广元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MDS伴单纯5q-进展为MCL-MDS的66岁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例患者的病史、临床特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本例患者的随访截至2022年12月9日。本研究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肿瘤""肥大细胞白血病""原癌基因蛋白质类c-kit""5q-""ASXL1""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yelodysplastic neoplasm""mast-cell leukemia""proto-oncogene proteins c-kit"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服务知识平台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MCL-MDS患者相关文献,并对文献报道的MCL-MDS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文献检索时间为200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8日。本研究获得广元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文号:GYZXLL202379),并与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例患者因"气促、乏力5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院外就诊时发现血红蛋白(Hb)值显著降低,予悬浮红细胞输注后症状好转,但是气促、乏力症状反复。②入院后本例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示,大细胞性贫血,Hb值为41 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为119.7 fL。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示,轻度脾大。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和骨髓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示,红系、粒系、巨核系均存在病态造血。核型分析结果显示5q-。MDS全基因组芯片检测结果显示,5q-嵌合。二代测序结果示,存在ASXL1、KIT突变。③本例患者被诊断为MDS伴单纯5q-、KIT及ASXL1突变。予地西他滨(10 mg/d×7 d,6周为1个疗程)+来那度胺(10 mg/d×21 d,4周为1个疗程)治疗7个疗程后,患者病情好转,脱离输血依赖,Hb值维持为88~90 g/ 于婷 陈莎 季杰 袁颖 牛挺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单中心报告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比较我院血液科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新... 何东 向兵 黄杰 李建军 何川 陈心传 马洪兵 季杰 刘志刚 常红 崔旭 龚玉萍 谢莉萍 吴俣 代阳 朱焕玲 贾永前 刘霆 牛挺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 复发难治 中位生存期 高钙血症 高危组 文献传递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尸检分析 被引量:1 2008年 死者女,48岁。因右下腹疼痛6d,全身多处淤点、淤斑,多次发生晕厥、全身抽搐,意识不清1d于2005年1月21日人当地医院,人院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1h出现阴道流血,较平时月经量多1倍以上。随后该患者以“腹痛6d,阴道流血5d,意识不清1d”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并收入神经内科。体检:患者呈浅昏迷状态,全身皮肤多处淤点、淤斑,双肺未闻及湿鸣音,心脏无杂音。 王威亚 季杰 刘卫平关键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尸检分析 全身抽搐 意识不清 阴道流血 右下腹疼痛 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与老年DLBCL患者临床特征和R-CHOP方案化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与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和R-CHOP方案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2月广元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老年DLBCL患者127例的相关资料,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DLBCL且成功接受≥4个疗程R-CHOP方案化疗。依据DLBCL确诊时的ALC测定水平,将入选患者分成低ALC组(ALC<1.0×10^(9)/L,n=51)和高ALC组(ALC≥1.0×10^(9)/L,n=76),整理并比较两组系列临床特征指标的差异。依据化疗4个疗程后的疗效评估结果,将入选患者分成缓解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n=92)和未缓解组(稳定+进展,SD+PD,n=35),并分析ALC水平与R-CHOP方案化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低ALC组临床分期Ⅲ~Ⅳ期、IPI评分3~5分的比重明显高于高ALC组(P<0.05),化疗前ALC水平与IPI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720,P<0.05)。低ALC组R-CHOP方案化疗缓解率明显低于高ALC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Ⅳ期(OR=1.691,95%CI:1.147~2.540)、IPI评分3~5分(OR=2.457,95%CI:1.561~3.713)和ALC<1.0×10^(9)/L(OR=1.803,95%CI:1.283~2.615)均是影响R-CHOP方案化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LC不仅与老年DLBCL患者临床分期、病情危险分层紧密相关,而且ALC降低是影响R-CHOP方案化疗效果的危险因素。 陈莎 陈莎 季杰 袁颖 舒小华关键词:老年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