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晓敏

作品数:22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心病
  • 10篇冠心病
  • 8篇动脉
  • 7篇血压
  • 6篇动脉弹性
  • 6篇高血压
  • 5篇心脉
  • 5篇心脉通
  • 5篇心脉通1号
  • 5篇冠心病患者
  • 5篇病患
  • 2篇动脉弹性指数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病变
  • 2篇青年高血压
  • 2篇中青年
  • 2篇中青年高血压
  • 2篇高血压病
  • 2篇高血压患者

机构

  • 18篇保定市第一中...
  • 4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省保定市...

作者

  • 19篇孟晓敏
  • 4篇孙宁玲
  • 4篇范新发
  • 3篇杨红艳
  • 2篇韩艳芳
  • 2篇喜杨
  • 1篇赵宝勇
  • 1篇刘喜荣
  • 1篇王鸿懿
  • 1篇陈会娟
  • 1篇潘洁
  • 1篇刘亚丽
  • 1篇杨帆
  • 1篇赵秀君
  • 1篇白会玲
  • 1篇李卫娜
  • 1篇张国强
  • 1篇顾莹辉
  • 1篇王荣花

传媒

  • 4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邯郸医学高等...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3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栓塞4例误诊分析
2002年
孟晓敏
关键词:肺栓塞D-DIMER误诊
心脉通1号治疗无症状型冠心病临床研究
范新发赵秀君孟晓敏靳全友刘瑞英等
该课题通过广泛深入的临床实践发现,郁热伤络,气阴亏损是该病的主要病机,故运用中医理论,借用现代医学先进设备研究治疗无症状冠心病的病例机制,以清热养阴,益气活血为主,选用清热散结的金银花、玄参、白芍、黄芪、赤芍、三七等中药...
关键词:
关键词:心脉通1号无症状型冠心病
老年高血压病人HRV参数与血压控制、LVEF的相关性及预测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率变异性(HRV)参数与血压控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及预测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保定第一中医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人162例,根据治疗6个月后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并发心力衰竭组(35例)、未并发心力衰竭组(127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HRV参数[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部相邻的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pNN50)、极低频(VLF)、低频(LF)、高频(HF)],分析HRV参数与血压控制、LVEF的相关性,分析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上述HRV参数单独及联合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高血压病程、吸烟、合并糖尿病、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心力衰竭组入院时、治疗6个月后rMSSD、pNN50、VLF、LF、HF低于未并发心力衰竭组(P<0.05);入院时、治疗6个月后rMSSD、pNN50、VLF、LF、HF与LVEF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6个月后rMSSD、pNN50、VLF、LF、HF与血压控制呈正相关(P<0.05);年龄、高血压病程、服药依从性、吸烟、合并糖尿病、rMSSD、pNN50、VLF、LF、HF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P<0.05);HRV参数联合预测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881。结论老年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病人rMSSD、pNN50、VLF、LF、HF参数值降低且与血压控制、LVEF密切相关,上述参数值联合能有效预测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风险,便于临床及时完善治疗方案。
胡金霞刘博孟晓敏石影许建
关键词:高血压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口服心律平致严重血压降低1例
2002年
孟晓敏
关键词:心律平血压降低抗心律失常药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
2011年
1病历介绍 患者,女,58岁,主因活动后心悸、气短、胸部憋闷感2个月入院。患者可平卧,无胸痛,伴乏力、两手怕凉,曾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冠心病,予扩冠、降低心肌氧耗等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查体:P 90次/min,神清语利,慢性病容。
孟晓敏陈会娟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
心脉通1号对冠心病患者周围动脉弹性及相关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自拟心脉通1号对冠心病患者周围动脉弹性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将确诊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心脉通1号,疗程1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血压、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发作及用药情况、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均有显著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hs-CRP有明显下降,以治疗组更为明显。2组患者治疗后血脂、血糖均明显降低,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2组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压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心脉通1号对冠心病患者的动脉弹性、炎症因子及中医证候积分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
孟晓敏郝冰杨红艳韩艳芳范新发
关键词:冠心病心脉通1号
火针联合报刺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报刺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用火针联合报刺法治疗,对照组用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水疱干涸结痂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40%,对照组总有效率82.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报刺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临床效果较好。
张禹张猛黄璇孟晓敏
关键词:带状疱疹急性期火针
基于3H智能管理模式的有氧运动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基于3H(中心医院、社区医院、家庭)智能管理模式的有氧运动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354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n=170)和干预组(n=184)。对照组进行常规降压治疗,干预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由医生根据平台数据制定个体化有氧运动处方。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6个月后动脉血管病变指标[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压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血清胰岛素(INS)、正五聚蛋白3(PTX3)、内源性分泌型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esRAGE)]。比较两组血压达标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血压达标率(84.24%)高于对照组(50.59%)(P<0.05);干预组CF-PWV、BA-PWV、IMT、SBP、DBP、TC、TG、LDL-C、FBG、2 h PBG、INS、PTX3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运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3H智能管理模式联合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动脉血管功能及代谢指标,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石影郝立坤孟晓敏
关键词:有氧运动中青年高血压动脉血管病变
心脉通1号对冠心病患者周围动脉弹性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孟晓敏顾莹辉刘亚丽杨红艳张国强白会玲赵宝勇潘洁范新发
冠心病的防治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临床研究多关注其管腔病变,对血管结构、功能导致的血管硬化,弹性下降鲜有关注。而弹性下降,可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正受到临床的重视。仅某些西药对血管弹性有部分改善作用,中医尚无报。该...
关键词:
关键词:心脉通1号冠心病防治中药制剂
冠心病患者动脉弹性指数的特点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周围动脉弹性指数的变化特点。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入选106例冠心病患者和84例冠脉造影结果正常者。测定其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比较不同患者间C1和C2的差异,观察动脉弹性指数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脉压等)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患者的C1、C2明显低于正常者;(2)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C1、C2明显低于血压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C2明显低于非糖尿病患者;(3)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及脉压的增大,C1、C2均显著减低;(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脉压、病变支数是影响C1、C2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是影响C2的危险因素。结论:动脉弹性指数(C1、C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判断冠心病患者动脉功能的重要无创性指标。
孟晓敏孙宁玲喜杨刘喜荣
关键词:冠心病动脉弹性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脉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