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国荣

作品数:31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自筹经费科研课题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麻疹
  • 5篇抗体
  • 4篇疫苗
  • 3篇影响因素
  • 3篇接种
  • 3篇儿童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腮腺炎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性
  • 2篇流行性腮腺炎
  • 2篇麻疹流行
  • 2篇麻疹流行病学
  • 2篇抗体水平
  • 2篇肝炎
  • 2篇病毒

机构

  • 19篇桂林市疾病预...
  • 4篇桂林医学院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19篇唐国荣
  • 8篇汤杰
  • 5篇张建新
  • 4篇邓曼玲
  • 4篇潘定权
  • 4篇徐颖
  • 2篇熊昊
  • 2篇石朝晖
  • 1篇贺力平
  • 1篇蒋立立
  • 1篇陈雯
  • 1篇龙虎
  • 1篇贝春华
  • 1篇黎军
  • 1篇林康明
  • 1篇黄亚铭
  • 1篇张灵通
  • 1篇秦春林
  • 1篇周云
  • 1篇黄灵

传媒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疾病监测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华夏医学
  • 1篇中国校医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桂林市10岁以下儿童麻疹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掌握10岁以下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488名6个年龄组的婴幼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合免疫史对不同人群麻疹抗体进行分析。结果 10岁以下儿童麻疹IgG阳性率为84.5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708;6岁组和18月龄组阳性率最高,分别达到90.48%和89.47%,<8月龄组阳性率最低,为56.34%,GMT较高的是18月龄组,为1∶978,较低的是<8月龄组,为1∶370,接种第1剂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76.42%,GMT为1∶484,接种第2剂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到88.12%,GMT达到1∶839,男性与女性麻疹IgG抗体水平无差异。结论 <8月龄婴幼儿麻疹抗体水平偏低,是目前防治麻疹的关键群体,8月龄至10岁儿童具有较好的免疫屏障。应加强血清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
汤杰潘定权张振开邓曼玲唐国荣李坚龙黄群艳王七生秦金勇张建新李玉兰张桂芳
关键词:麻疹抗体儿童
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副反应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甲流疫苗)后副反应生情况,了解其安全性。方法对接种甲流疫苗后人群进行常规副反应监测,并对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者进行个案调查,利用EXCEL2003及描述性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全市共接种368538人,报告副反应63例,报告发生率为17.09/10万,其中比例高的前3位是高热21例(33.33%)、群发性癔症16例(25.40%)、神经系统过敏反应7例(11.11%),发生率分别为5.7/10万、4.34/10万、1.90/10万;职业发生率前3位是医务人员(37.69/10万)、工人(36.68/10万)、农民(36.18/10万);男女性别比为2.15∶1(43/20),平均年龄19.81岁,平均发生时间6.3hr。结论甲流疫苗副反应发生率低,以发热和疫苗过敏性反应为主。
汤杰唐国荣徐颖梁磐清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副反应
2012年桂林市2570名1~6岁儿童白喉抗体水平调查
2015年
目的了解桂林市1~6儿童白喉免疫水平,为今后白喉的防控工作深入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县区为单位,在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随机抽取5个行政村或社区,每个行政村或社区按1、2、3、4、5、6岁6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调查5名常住儿童(当地居住3个月以上),采集血清标本进行白喉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2 570名儿童,各县区的儿童白喉抗体保护率均在95.3%以上,不同县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儿童的白喉抗体保护率和DTIg G平均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组儿童白喉抗体保护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桂林市1~6岁儿童白喉抗体处在较高水平,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今后仍需持续加强包括百白破在内的各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工作。
唐国荣
关键词:婴儿白喉
2008年桂林市城区麻疹流行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桂林市城区麻疹流行情况,探讨麻疹流行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桂林市城区发生的麻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部分病例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IgM。结果2008年桂林市城区麻疹发病98例,发病率13.17/10万,其中流动人口发病占45.92%,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占66.33%,春夏为流行季节,人群流动人口比例与发病率成正相关,免疫史不详或未及时接种占发病数的97.96%。结论桂林市麻疹发病以低年龄儿童为主,流动人口比例与麻疹发病趋势一致,未免疫和不及时免疫儿童是发病的主要群体。
汤杰唐国荣李坚龙
关键词:麻疹影响因素
桂林市某医院腹泻儿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及耐药情况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桂林市某医院腹泻儿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病原学与耐药特征。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门诊收治的0~14岁腹泻儿童的新鲜粪便标本793例,进行大肠埃希菌分离培养。通过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株毒力基因,以判定不同的DEC致病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10类1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793例粪便标本检出DEC 49例(6.18%),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占比最高(24例,48.94%),其次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23例,46.94%)。检出1例携带stx2f基因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或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EHEC/STEC)和1例同时携带stIa、stIb基因的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未检出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49例DEC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59.18%),其次为头孢唑林(36.73%),所有菌株均对美罗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及黏菌素敏感,40.82%的菌株对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结论DEC是桂林市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以EAEC和EPEC为主,菌株耐药率较高,应重视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秦文珍刘志冰叶燕珍梁勇马丽唐国荣
关键词:儿童腹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耐药率
桂林市2006~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与麻疹发病的关系,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1年麻疹发病流行病学资料,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个年龄组的健康人群827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分析麻疹发病与健康人群麻疹抗体的关系。结果 8月龄组、<8月龄组、20岁组发病最多,分别占28.95%、27.19%、14.47%,其对应的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也较低,分别为1:456、1:370、1:339。健康人群麻疹IgG阳性率为72.43%,几何平均滴度为1:500。6岁组和18月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达到90.48%、89.47%,GMT较高的是18月龄组和50岁组,分别为1:978和1:811,阳性率和GMT较高的年龄组发病较少。结论麻疹流行情况和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有直接关系,应加强人群血清学监测,特别是育龄妇女的血清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
汤杰徐颖张振开邓曼玲唐国荣李坚龙王七生秦金勇张建新李玉兰张桂芳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血清学
关于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复阳病例的思考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究4例复阳病例在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等方面的变化规律,从而思考影响复阳发生的因素。方法收集4例新冠肺炎复阳病例的信息,对其两次入院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复阳病例男2例,女2例,年龄33~70岁。4例病例首次住院病程为9~24 d,中位数18 d,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为3~15 d,中位数14.5 d;二次住院病程为11~19 d,中位数14.5 d,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为1~17 d,中位数5.5 d。二次住院的病程及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更短。再次入院时仅病例1的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但不能排除由其基础疾病导致,其余病例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4例病例复阳时复查胸部CT均提示两肺病灶比首次入院时明显吸收,其中病例4病灶完全吸收。临床症状仅病例4有明显表现。结论复阳后病例的临床表现、个人体质、肺部影像学、核酸及抗体检测结果不完全平行,在出院患者的随访中同样需要关注既往体健的病例,建议联合两项检查来制定新冠肺炎筛查策略,提高新冠肺炎诊断的敏感性。
黄灵龙虎石朝晖唐国荣熊昊吕云
基于多维度指标的疾控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施效能评估体系构建
2025年
目的构建多维度指标的疾控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施效能评估体系,为疾控中心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德尔菲法对17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2轮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最终权重。结果2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8.24%、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4、0.905;专家咨询协调系数(ω)分别为0.215~0.303、0.238~0.310(P均<0.01),最终形成4个准则层指标[管理指标(0.221)、环境指标(0.161)、设备指标(0.405)、人员指标(0.213)]和12个指标层指标,并确定了各指标的相对权重。结论该体系的构建过程综合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涵盖多方面的指标,为提高疾控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
陈雯李恒唐国荣石朝晖
关键词:生物安全防护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桂林市城区麻疹血清学研究
汤杰张振开邓曼玲唐国荣李坚龙黄群艳张建新王七生秦金勇
本项目旨在探明健康人群、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麻疹抗体情况,了解接种麻疹疫苗与麻疹疫情及抗体水平的关系,根据人群的免疫水平,适时调整免疫策略,配合我国《2006-2012年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开展麻疹防控,为2012年达到...
关键词:
关键词:麻疹疫苗接种疫情防控
桂林市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患病人群抗体水平及病毒基因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了解桂林市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患病人群的抗体水平和腮腺炎病毒的基因分型,为流行性腮腺炎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静脉血免疫球蛋白G抗体;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的病毒Mu V小疏水蛋白基因的序列和基因型,构建SH基因亲缘关系树。结果本次调查的桂林市263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1.75%,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1,P=0.668),但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4.16,P=0.003)。不同性别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3,P=0.092),而不同性别的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P=0.011)。有、无和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史不详者三组人群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4.61,P=0.100;H=1.85,P=0.413)。从263份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6株腮腺炎活病毒和19例咽拭子核酸阳性标本,均为F基。结论桂林市婴幼儿流行性腮腺炎免疫水平偏低;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桂林市腮腺炎流行主要是由F基因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
梁磬清潘定权唐国荣张瑛徐颖贝春华
关键词:腮腺炎病毒抗体生成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