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3篇内固定
  • 2篇内固定器
  • 2篇老年
  • 2篇固定器
  • 2篇关节
  • 2篇META分析
  • 1篇大性
  • 1篇移位型
  • 1篇移位型股骨颈...
  • 1篇鹰嘴
  • 1篇远端
  • 1篇疏松性
  • 1篇髓内
  • 1篇髓内钉
  • 1篇髓内钉固定
  • 1篇髓内钉治疗
  • 1篇切开
  • 1篇切开复位
  • 1篇切开复位内固...

机构

  • 6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天津市第五中...
  • 1篇天津市西青医...

作者

  • 6篇周猛
  • 5篇孙天胜
  • 3篇刘智
  • 2篇张建政
  • 2篇郭永智
  • 1篇张志成
  • 1篇戴鹤玲
  • 1篇李涛
  • 1篇王晓伟
  • 1篇胡力丰
  • 1篇刘小远
  • 1篇王晓凯
  • 1篇王可良

传媒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风险预测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分析北京城区6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防治髋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的112例髋部骨折患者和同时期体检或门诊部收治的60例正常老年人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填写调查表,研究人员统一质量控制和回收表格,对影响髋部骨折发生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摔倒、脑血管事件、女性、既往骨折史、体重轻、吸烟、骨密度低与髋部骨折的发生呈正相关。而牛奶摄人量多、户外运动量大、生活自理能力强和髋部骨折的发生呈负相关。结论摔倒、脑血管事件、女性、既往骨折史、体重轻、吸烟、骨质疏松、常喝牛奶、常做户外运动和生活自理能力强与北京地区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郭永智王晓伟刘智周猛孙天胜
关键词:髋部骨折老年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系统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半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DFNF)的疗效。方法应用Review Manager 5.1.4.0统计分析软件对采用THA与HA治疗老年移位型DFNF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共1 059例DFNF。THA与HA比较,术后4年内THA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高于HA(P=0.03);术后5年内翻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术后脱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但在术后5年时THA会增加脱位风险;术后4年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结论 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与HA比较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减少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从临床疗效方面来看,若患者没有禁忌证,可以优先考虑THA。
王晓凯王可良张志成周猛胡力丰
关键词: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老年META分析
扩髓更换髓内钉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肥大性骨不连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扩髓更换髓内钉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肥大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及手术适应症。方法:自1998年4月至2009年6月采用扩髓更换髓内钉治疗11例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肥大性骨不连,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3-61岁。平均36.2岁,骨折部位在股骨上1/3者2例;中1/3者6例;下1/3者3例,原始骨折Winquist-Hansen分型:I型2例,II型3例,III型4例,IV型2例。结果:1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1~56个月,平均27.4个月,2例患肢短缩1 cm。另4例未获得骨性愈合,3例再次采用附加钢板合并自体髂骨植骨,1例远端锁钉动力化,再次干预后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6个月,平均8.3个月。结论:扩髓更换髓内钉是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肥大性骨不连的传统方法,基于力学稳定和临床观察,更适用于股骨中段骨不连。
刘小远孙天胜张建政周猛李涛
关键词:髓内钉骨不连
应用ACUMED自主定向肘关节骨板系统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ACUMED自主定向肘关节骨板系统治疗成人肱骨远端粉碎性(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1~85岁,平均60岁。左侧15例,右侧17例。全部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伴尺神经损伤2例。骨折按照AO分型:C1型12例,C2型12例,c3型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5.6d。手术均采用肘后正中切口,经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显露肱骨远端。术后24h内进行肌肉舒缩功能锻炼。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elbowperformancescore,MEPS)及X线片评估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全部患者经x线片证实均获I期骨性愈合;术后3例c3型骨折发生异位骨化;均未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8°-140°,平均85°;MEPS评分平均90分(60~100分),其中优13例,良15例,可1例,差3例,优良率88%。结论ACUMED平行双钢板固定技术利用拱门结构稳定的原理,坚强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重建肱骨远端的骨性结构,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恢复肘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戴鹤玲孙天胜刘智张建政周猛李士权
关键词:肱骨骨折肘关节内固定器
Cable-pin系统在尺骨鹰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Cable-pin系统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12月,应用Cable-pin系统治疗尺骨鹰嘴横型骨折27例、斜形骨折13例、骨块较大且相对完整的粉碎性骨折6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6例骨折均获得满意愈合,无出现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出现钢缆或钉尾凸出于皮下刺激皮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最终随访时,肘关节活动范围:伸0°,屈130°~145°。按照Weseley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38例,良8例,优良率100%。结论 Cable-pin系统治疗尺骨鹰嘴横行、斜行、简单粉碎骨折固定牢固、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符合生物力学内固定的原则,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郭永智刘智孙天胜周猛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内固定器
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Meta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背景: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是桡骨头的粉碎性骨折,治疗比较困难,现在主要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者人工假体置换,但是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还存有一定争议。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人工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TheCochraneLibrary,1993/2011)、Medline(1980/2011)、BiomedCentral(1997/2011)、Ovid(1993/2011)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11)、万方数据库(1993/2011)。搜集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假体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法的对照研究报告并加以比较。用RevMan5.0统计学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及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临床对照试验,总计109例,其中假体置换组55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54例。①疗效:根据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假体置换组优良率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并发症: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假体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通过疗效及并发症评价证实人工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满意,但是在肘关节活动度方面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鉴于纳入文献较少且质量不高,最终的结论需要设计更加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及更多的病例数加以证实。
周猛孙天胜张建政戴鹤玲郭永智王晓凯赵建文刘小远
关键词:假体置换切开复位内固定META分析桡骨头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