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小勇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株洲市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心电
  • 1篇心电描记
  • 1篇心电描记术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性病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抽吸
  • 1篇血栓抽吸术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治疗
  • 1篇植入

机构

  • 3篇株洲市一医院

作者

  • 3篇周小勇
  • 2篇陈卿
  • 1篇郭书红
  • 1篇马慧峰
  • 1篇查丽黄

传媒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血栓抽吸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术+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株洲市一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2例,分成血栓抽吸术+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组与血栓抽吸术+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组,比较两组间2 h内患者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峰值、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否支架植入及术后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术后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血流、术后2 h ST段回落(ST段回落较ST基线>50%)、2 h内患者胸痛缓解率、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峰值、5~7天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栓抽吸术+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组支架植入构成比明显低于血栓抽吸术+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组。结论血栓抽吸术是急性心肌梗死直接介入治疗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有效改善心肌灌注。血栓抽吸术+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陈卿谢喜仁郭书红周小勇查丽黄马慧峰
关键词:血栓抽吸术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127例患者分成PCI组、静脉溶栓再通组、静脉溶栓未通组及未再灌注治疗组,在再灌注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 h、2~7d测量QTd并进行对照。【结果】PCI组及静脉溶栓再通组与静脉溶栓未通组及未再灌注治疗组QTd差异有显著性(P〈0.01),PCI组与静脉溶栓再通组QTd差异无显著性(P〉0.05),静脉溶栓未通组与未再灌注治疗组QTd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再灌注治疗成功可使AMI患者QTd显著降低。
周小勇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急性病再灌注
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患者应用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的安全性研究
2008年
【目的】观察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在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315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按时间分为治疗组(153例)和对照组(162例)。PCI术前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600 mg顿服,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300 mg顿服。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血小板(PLT)变化,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24 h PLT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期间严重出血,一般出血及轻微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300mg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相比,600 mg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周小勇谢喜仁陈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