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剑
-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省脑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重度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5
- 2024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重度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180例双相情感障碍伴重度抑郁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对照组患者采取丙戊酸镁持续治疗8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片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实验室指标[血清催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_(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33%vs.64.44%,χ^(2)=8.322,P=0.004)。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2组血清PRL、TSH、FT_(4)、FT_(3)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2组血清PRL、TSH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FT_(4)、FT_(3)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8周后,2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期间均发生不良反应,但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8.89%vs.12.22%,χ^(2)=0.530,P=0.467)。结论小剂量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重度抑郁发作可更有效地减轻患者抑郁症状,可更好地控制患者临床症状,对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较小,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 叶湘湘方政华周志强张婵娟周剑
-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富马酸喹硫平丙戊酸镁
-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ECT)联合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SCH)的疗效及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SCH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立哌唑组与联合MECT组,各80例。阿立哌唑组予以阿立哌唑片治疗,联合MECT组在阿立哌唑组基础上接受MECT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精神分裂症共识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联合MECT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阿立哌唑组(96.25%vs.87.50%,χ^(2)=4.103,P=0.043)。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2组FBG、2 hPG、FINS、TC、TG、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TG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12周后,2组BDNF、NT-3、NGF水平高于治疗前,S100β、GFA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MECT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阿立哌唑组(P<0.01);2组MCCB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MECT组高于阿立哌唑组(P<0.01)。阿立哌唑组与联合MECT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11.25%,χ^(2)=0.066,P=0.798)。结论SCH患者采取MECT联合阿立哌唑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改善神经营养因子及认知功能,且对患者糖脂代谢产生的影响小,联合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 叶湘湘方政华周志强陈霄霄周剑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糖脂代谢神经营养因子
- 湖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辅助治疗评价被引量:3
- 2009年
- 本文对湖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抑郁症患者采取辅助治疗如阅读治疗、体育治疗等的相关背景、方法进行了阐述,并跟踪评价了治疗效果,表明对大学生抑郁症人群采取辅助治疗结合药物和心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周剑黄超
- 关键词:抑郁症大学生
- 奥氮平与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9年
- 目的探析奥氮平与帕利哌酮对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进行对比,随后采用掷硬币法将观察组分为接受帕利哌酮治疗的帕利哌酮组及接受奥氮平治疗的奥氮平组两个亚组各50例,对两亚组治疗前后指标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清叶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低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两亚组治疗前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治疗8周各指标数值相比较,奥氮平组血清叶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低于帕利哌酮组,而同型半胱氨酸高于帕利哌酮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奥氮平组略高于帕利哌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临床常规用药的帕利哌酮,奥氮平对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略逊于后者但差异并不明显,在患者存在帕利哌酮用药禁忌时可选取奥氮平予以替代治疗。
- 方政华刘丽妮盛夏周剑
- 关键词:奥氮平首次发病
- 重度抑郁症患者免疫细胞组成及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研究重度抑郁症(MDD)患者体内免疫细胞的变化,以及炎症和吸烟对MDD患者免疫细胞占比的影响。方法:选择GEO数据库(GSE19738)中33例MDD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CIBERSORT计算并比较MDD患者和健康对照的免疫细胞成分;并分析炎症和吸烟对MDD患者免疫细胞占比的影响。结果:通过CIBERSORT法分析得到免疫细胞共包括22种免疫亚型,MDD患者体内单核细胞的含量相比健康对照人群出现显著下降(P<0.05)。脂多糖(LPS)刺激后MDD患者的CD8^(+)T细胞占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0.05),浆细胞占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人群(P<0.05)。吸烟MDD患者的CD8^(+)T细胞占比明显高于戒烟患者的CD8^(+)T细胞占比(P<0.05),吸烟患者与戒烟患者相比,CCL5、ORM1、GPR84、GDNF基因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CD8^(+)T细胞可能在MD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 方政华周志强周剑梁小丽李冬凤刘学军杨萍
- 关键词:重度抑郁症免疫细胞炎症CD8+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