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英
- 作品数:54 被引量:835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福特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走出家庭主义的想象舒适圈被引量:11
- 2020年
- 家庭议题素来是日常生活、社交媒体、文艺作品中的常青树,因为它的接地气、私人领域特性、以及与每个个体生活的相关性所带来的普世意义。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它在公共世界的热度也在不断上升,从社会分层、生活方式,到福利政策、公共治理甚至政党轮替,都无法绕过这个议题。也就是说,家庭正在从现代社会的幕后走向前台,成为连接私人与公共领域的一个独特路径,也成为学者们观察与评判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窗口和依据。
- 吴小英
- 关键词:家庭变迁
- 代际视野中的80后认同被引量:9
- 2012年
- 80后是个充满争议的群体,其根源来自主流话语中对80后青年的建构和定位,与80后青年自身的话语表达之间的天然对峙,同时也通过80后与成人社会之间的代际冲突体现出来。随着全球化和消费主义的降临以及青年文化在大众文化中日益凸现的主导地位,80后以其自身特有的具有反叛性和娱乐性的网络表达方式赢得了更大的话语空间,两种青年话语之间的对峙正在转向渗透与反哺。与此同时,80后在集体奔三而遭遇"三十难立"的窘境之后赢得主流社会的普遍同情与关注,使这一标签第一次成为他们以弱势的身份相互取暖和认同的符号。因此在主流话语对80后从全面声讨到部分肯定的转化过程中,作为青年自身话语表达主体的80后精英的自我认同,也经历了由集体抗拒到集体认同的转变过程。
- 吴小英
- 关键词:80后代际冲突
- 家庭政策背后的主义之争被引量:33
- 2015年
- 家庭政策的研究充满争议,其概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狭义的政策领域和议题,二是家庭友好的政策视角。围绕家庭政策概念以及热点问题展开的争论,与其背后秉承的价值立场和主义密切相关。可从三个方面的边界划分入手:在国家和家庭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公私分界问题上的两种倾向;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自由多些还是福利多些的争论;在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层面上,表现为以家庭价值观为核心的家庭主义与个人主义、女性主义之争。中国的家庭政策不能纳入任何一种西方经典模式,它存在的问题显示了国家主义治理模式的缺陷,未来走向家庭化和多元化的关键在于一种协商机制的建立。
- 吴小英
- 关键词:家庭政策福利国家主义
- 探寻性别关系和性别研究的潜规则——从《父权的式微:江南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性别研究》说起被引量:15
- 2005年
- 吴小英
- 关键词:潜规则性别研究江南农村性别关系式微父权
- 问题和语境:当下中国家庭研究热点及其范式争议被引量:1
- 2025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家庭研究所处的不断变化中的问题和语境,对于研究的焦点、理论甚至范式的生成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2010年至今的十多年作为一个独立的时间段来进行考察,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学乃至整个人文社科领域对于本土化的追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家庭以及家庭研究由于被视为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特殊关联,意外获得了新的角色定位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关注。所有这些给当下家庭社会学的研究热点或理论范式的多元化并存提供了背景空间。
- 吴小英
- 关键词:家庭研究社会学语境
- “去家庭化”还是“家庭化”:家庭论争背后的“政治正确”被引量:73
- 2016年
- 本文从家庭与现代化的关系视角考察了中西方家庭理念的变迁及其争论的不同轨迹,指出现代化以来西方家庭理念呈现出从"家庭化"到"去家庭化"的转向趋势,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庭变革则呈现出从"去家庭化"到"家庭化"的转向趋势,显示了二者之间家庭论争背后不同的"政治正确":以情感与亲密关系为核心的家庭理念,以及以和谐稳定、互助合作为核心的家庭理念。本文认为,"家庭化"是中国社会转型中个体应对风险的一种方式,恰恰表明中国语境下的家庭对于个人来说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工具性价值。面对全球化背景下问题丛生的家庭困境,中国的家庭与社会需要走出"政治正确"的传统家庭价值观,适应个体化需求的增长。因而问题的重点不在于"去家庭化"还是"家庭化"的选择或争论,而在于国家与个体急需营造出这样的制度及文化环境,让家庭逐步回归其背后那不受挑战的"政治正确":即情感与亲密关系的私人场所,而渐渐淡出工具化的社会风险兜底者的沉重角色。
- 吴小英
- 关键词:家庭化政治正确亲密关系
- 性别研究方法论再审视被引量:2
- 2024年
- 科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是个老生常谈却也始终未及终了的问题。从历史上看,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正是在试图摆脱宗教和政治羁的过程中,才得以走向学术的规范化和专业化,逐步建立起学术共同体自身的权威性,因而所谓学术独立性的倡导,长期以来与价值中立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紧密关联。然而有趣的是,自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对科学主义的知识一价值两分法的质疑,对研究的情境性和反身性的强调,作为研究者或被研究者的人的主体性被看见并得到空前尊重,因而过去以追求“客观性”为宗旨的各种研究假设和路径,被斥为终究是虚幻、不接地气的想象。
- 吴小英
- 关键词:反身性价值中立情境性研究方法论方法论问题
- 传承·反思·超越:中国性别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建构被引量:7
- 2020年
- 开幕式杜洁(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妇女研究论丛》执行主编):1995年的金秋,中国作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东道国,不仅出色地承办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妇女大会,推动了《北京宣言》《行动纲领》出台,而且利用筹备和召开大会的契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
- 杜洁佟新佟新计迎春黄盈盈钱岳马冬玲黄盈盈李洁马冬玲丁瑜苏熠慧张李玺金一虹苏熠慧张李玺
- 关键词:《北京宣言》妇女事业全国妇联副所长
- 寻找韧性:代际实践中的情感转向与伦理再造——评《活在心上:转型期的家庭代际关系与孝道实践》被引量:13
- 2021年
- 家庭变迁向来是现代家庭研究的核心议题,其基本的理论框架源自西方经典的家庭现代化理论,它在传统家庭(或称前现代家庭)与现代核心家庭之间划出了一条清晰的分界线:不仅在家庭结构与家庭功能方面,而且在家庭关系与家庭观念方面。
- 吴小英
- 关键词:家庭观念核心家庭家庭变迁
- 制度边界与文化弹性:生育友好的不同维度解读
- 2023年
- 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已经进入寻常百姓用身体和意识投票的时代。人口治理也回归到民众个人及其家庭共同参与选择的模式。在如今人口负增长已经实实在在到来的背景下,作为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或者研究者该如何顺应这个时代做出各自的调整和反思?在生育制约与支持的问题上,是否可能存在制度无法跨越的边界以及文化自身蕴含的弹性,因而所谓“生育友好”可能存在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多重解读?无论如何,仅仅拘泥于生育本身来谈论生育,这样的思路可能早就过时了。
- 吴小英
- 关键词:少子化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