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值荣
- 作品数:24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的神经干细胞中Foxg1和Nestin基因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UBC-MNCs)体外分离培养和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s)的机制,观察培养细胞增殖分化情况,检测NSCs中Foxg1和Nestin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从脐血中分离出UBC-MNCs,用含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h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B27因子的Neurobasal培养基联合诱导其向NSCs方向分化,观察NSCs增殖分化及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培养细胞中神经细胞标志抗原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靶细胞,并测定增殖指数;RT-PCR法检测诱导前、培养3d、6d、9d、12d细胞中Foxg1和Nestin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UBC-MNCs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表达Nestin、NSE、GFAP标记抗原。Brdu标记细胞阳性率达90%。Foxg1mRNA在诱导前细胞中低表达,诱导后逐渐升高(P<0.05),6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P<0.05);NestinmRNA表达逐渐升高(P<0.05)。结论体外诱导培养可获得UBC-MNCs源性NSCs,表达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estin、NSE和GFAP蛋白,Foxg1和Nestin基因表达明显增强,是NSCs增殖分化的关键调控因子。脐血能够成为NSCs的新来源。
- 王军范亚珍陈海朱登纳吴值荣侯艳艳
- 关键词:NESTIN脐血神经干细胞细胞培养诱导分化
- (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SE及S100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目的观察(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蛋白常规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1例(危)重症患儿依据《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进行...
- 吴值荣宋春兰
- 关键词:手足口病患儿NSE
- 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SE及S100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目的:观察(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蛋白常规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1例(危)重症患儿依据《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
- 吴值荣
- 关键词:危重型手足口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
- 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在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 2025年
- 目的观察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iTBS)在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学龄前ASD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治疗期间,共有9例患儿退出研究,最终对照组纳入30例,试验组纳入31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iTBS治疗,对照组同期给予假磁刺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简称S-S法)、自闭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对2组患儿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记录研究及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均有所改善(P<0.05),ATEC子项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儿治疗后的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较好(P<0.05),ATEC子项评分[语言(9.52±2.58)分、社交(14.32±3.23)分、认知(12.87±2.61)分、行为(21.13±4.23)分]及总分[(57.84±9.03)分]较低(P<0.05)。试验组1例患儿在iTBS治疗初期出现头皮不适,经心理疏导及后续2次iTBS治疗适应后,未再出现类似症状。结论iTBS可有效改善学龄前ASD患儿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临床核心症状,安全性较好。
- 吴明霞吴值荣石立业李海贝尚清吕楠
- 关键词: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
-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质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脐血源性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质粒表达载体,并观察重组体pcDNA3.1-IGF-1转染后的脐血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中IGF-1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反转录-PCR(RT-PCR)方法从胎肝中提取IGF-1基因,胶回收方法分别纯化PCR产物(IGF-1基因)和质粒pcDNA3.1,二者分别由DNA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与HindⅢ双酶切后,经T4 DNA Ligase连接的方法将IGF-1基因克隆到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中,采用测序方法及DNA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与HindⅢ双酶切方法鉴定重组质粒,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体pcDNA3.1-IGF-1及空质粒pcDNA3.1分别转染至脐血源性NSCs内,经G418抗性筛选后,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IGF-1基因在基因转染脐血源性NSCs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IGF-1基因从胎肝中成功提取。重组体pcD-NA3.1-IGF-1经基因测序及DNA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与HindⅢ双酶切证实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IGF-1构建正确。重组体经脂质体法转染脐血源性NSCs24 h后,经G418筛选2周得到细胞抗性克隆,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到IGF-1基因在重组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IGF-1转染的脐血源性NSCs中成功表达。RT-PCR方法检测到重组质粒pcDNA3.1-IGF-1转染的脐血源性NSCs中IGF-1mRNA表达阳性,而空质粒pcDNA3.1转染的脐血源性NSCs中IGF-1 mRNA表达阴性。结论 IGF-1基因可在重组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IGF-1转染的脐血源性NSCs内成功表达。
- 王军吴值荣朱登纳高峰侯艳艳陈海王留霞
- 关键词: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染脐血神经干细胞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SE及S100β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β蛋白常规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1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重型组61和危重型49例,轻症手足口病40例,对照组为3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血清NSE、S100β蛋白检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 (1)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SE、S100β蛋白与对照组和普通手足口病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2)经常规治疗后,重型组血清NSE、S100β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后危重型组血清NSE、S100β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手足口病在病理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损害,血清NSE、S100β蛋白量的变化与病情轻重相关,可早期反映脑损害程度,还可评估其预后,对患儿损伤程度小,值得临床推广。
- 宋春兰成怡冰金志鹏吴值荣陈丹顾雪
-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
- 96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 目的:探讨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血氨基酸及血氨等因素对其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96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临床症状,常规血生化...
- 马彩云尚清吴值荣吕楠
- 关键词: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精氨酸血氨
- IGF-1基因转染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HIBD新生大鼠的研究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是指由各种原因,主要指围生期窒息,引起的脑组织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造成的神经细胞的大量凋亡...
- 吴值荣
-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缺血脑损伤基因转染
- 电针联合基础吞咽训练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 2025年
-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基础吞咽训练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基础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 test, WST)、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和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评分、血清神经功能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β, S100β)]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WST和SSA评分均降低(P<0.05),VFSS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WST和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均升高(P<0.05),血清NSE和S100β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SE和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结论 电针联合基础吞咽训练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障碍效果良好,能够调节血清BDNF、NSE和S100β水平,缓解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提高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石立业王艳丽吕楠吴值荣董纪强吴明霞韩亮
- 关键词:吞咽障碍电针吞咽训练
- 96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 马彩云尚清吴值荣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