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输血
  • 4篇血液
  • 4篇血液保护
  • 4篇手术
  • 3篇心血管手术
  • 3篇血管手术
  • 3篇外科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血型
  • 2篇配血
  • 2篇配血不合
  • 2篇外科手术
  • 1篇心病
  • 1篇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外科
  • 1篇心血管外科手...
  • 1篇心脏复杂畸形
  • 1篇心脏外科

机构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市红十字...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8篇史淑华
  • 3篇袁心红
  • 3篇马丽
  • 3篇闫笑梅
  • 2篇高旭蓉
  • 2篇刘进
  • 2篇胡小琴
  • 2篇吴清玉
  • 2篇龙村
  • 1篇刘玉香
  • 1篇王跃
  • 1篇周江
  • 1篇陈素媛
  • 1篇李琰
  • 1篇张宝芝
  • 1篇邓硕曾
  • 1篇邓硕曾

传媒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心血管手术血液保护的三年回顾被引量:1
1998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自1995年开展血液保护以来,手术量逐年上升,输血量逐年下降。1997年与1994年相比,心血管手术增加了651例,而输血量减少866200ml,平均每例用血量减少50%(528ml)。1997年不输血心血管手术达642例。其主要措施是:首先转变旧的输血观念,制定安全的输血指征,积极开展“血液麻醉”和血液稀释——自身输血法,同时不断提高麻醉技术,改进手术方法,认真做好止血工作,使心血管手术的血液保护走上了少出血、少输血甚至不输血的“安全——效益”型轨道。
邓硕曾刘进龙村史淑华胡小琴吴清玉
关键词:血液管理血液保护心血管病外科手术
心血管手术未输血4557例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实施科学合理用血 ,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方法 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稀释性自身输血、血液回收、胸腔引流液回输和血液“麻醉”等血液保护技术。结果 心血管手术数量逐年上升 ,未输血病历逐年增加 ,而库血用量逐年下降 ,由年平均用血量 6 77ml下降至 4 77ml。结论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新观念、新技术值得研究 ,输异体血是有风险的 ,自体输血是安全的。
闫笑梅史淑华袁心红马丽
关键词: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自体输血血液保护
大量输血后抗-Le^b致配血不合1例
2003年
闫笑梅刘玉香史淑华高旭蓉马丽
关键词:输血量配血不合冠心病血清学检查
法国国家血站的管理与无偿献血被引量:22
2002年
陈素媛史淑华周江
关键词:血站管理无偿献血
患儿抗-M抗体引起配血不合1例报告被引量:2
2007年
患儿男,6个月,因心脏复杂畸形于2005年2月人我院行心脏矫治术。术前配血时发现患者抗体筛选为阳性.卡式抗人球蛋白法配血主侧凝集。为解决患儿术中输血问题,故行血型血清学检测。
高旭蓉闫笑梅史淑华
关键词:配血不合抗-M抗体患儿血型血清学检测心脏复杂畸形抗人球蛋白法
1336例应用自身输血与血液保护的分析
2000年
长期以来,不少医生把输血看成是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成功的一个保证。有的病人甚至还为此与医护人员发生争执,坚持要给自己输血。其实,异体输血存在一定风险。限于检验水平对一些病毒还不能做到防微杜渐,特别是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在体内感染后先出现病毒抗原,然后才形成抗体。这期间被称为窗口期,对这两种抗原用现行的抗体法检测易漏检。因此自身输血和血液保护是最安全的。
史淑华袁心红马丽
关键词:自身输血血液保护心血管手术异体输血窗口期感染后
全文增补中
Rh抗-C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一例报告
2004年
史淑华张宝芝袁心红李琰王跃
关键词: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心脏外科血型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实施血液保护三年取得显著成效被引量:12
1998年
心血管手术是用血大户,由于输血后传染性肝炎及艾滋病的威胁,使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对输血的安全性日益关注,我院自1989年开始在心脏手术中进行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1995年来全面开展血液保护措施,3年来手术量逐年增加,而输血量逐年下降,1997年比19...
邓硕曾史淑华史淑华龙村刘进吴清玉
关键词:血液保护心血管外科手术输血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