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江

作品数:30 被引量:68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理学
  • 5篇电子电信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5篇导体
  • 4篇超导
  • 4篇超导体
  • 4篇BI-SR-...
  • 3篇电镜
  • 3篇电子显微镜
  • 3篇多层膜
  • 3篇退火
  • 3篇甲苯
  • 3篇富勒烯
  • 3篇
  • 3篇BI
  • 2篇电镜研究
  • 2篇氧离子
  • 2篇碳60
  • 2篇热稳定
  • 2篇热稳定性
  • 2篇显微镜
  • 2篇离子
  • 2篇离子注入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高等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技大学
  • 1篇安徽省药物研...
  • 1篇中国高等科学...

作者

  • 28篇卢江
  • 11篇李凡庆
  • 10篇张庶元
  • 9篇陈志文
  • 8篇周贵恩
  • 8篇贾云波
  • 6篇陆斌
  • 6篇黄允兰
  • 6篇谭舜
  • 4篇范成高
  • 3篇李碧琳
  • 3篇张国赏
  • 3篇蔡维理
  • 3篇吴自勤
  • 3篇石磊
  • 2篇邢锦云
  • 2篇王奎仁
  • 2篇卢江
  • 2篇洪吉安
  • 2篇俞跃辉

传媒

  • 6篇科学通报
  • 4篇人工晶体学报
  • 2篇Journa...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低温与超导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半导体杂志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电子科学学刊
  • 1篇政治经济学季...
  • 1篇第八次全国电...
  • 1篇中国物理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1篇1997
  • 1篇1996
  • 4篇1995
  • 5篇1994
  • 3篇1992
  • 9篇1991
  • 1篇1989
  • 2篇198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富勒烯甲苯溶液结晶的研究
采用类似于 Kratschmer 等人的方法得到包含有 CC等富勒烯的烟灰,经甲苯溶液提取得到 C约 85%,C约15%的混合物。用层析法分离 C和 C,甲苯作溶剂的洗脱液经高压液相分析,分别得到 C纯度为 99%以上的...
李凡庆张国赏卢江陈志文邢锦云贾云波李碧琳陆斌张庶元
关键词:富勒烯
文献传递
Sb_(1.95)Bi_(0.05)Sr_(5)Ca_(4.5)O_(15.5)晶体结构及其与掺Sb的132K的Bi系超导氧化物相结构的关系
1991年
应用助熔剂缓冷法,在Bi-Sb-Sr-Ca-Cu-O体系中培养出黄色透明单晶体。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该晶体为Sb_(1.95)Bi_(0.05)Sr_(5)Ca_(4.5)O_(15.5),晶胞参数为a=5.9000(9)A,b=5.7738(5)A,c=11.504(2)A,β=90.14°。它是由畸变的钙钛矿亚单元堆砌而成,属于氧缺陷化合物。
程庭柱姚连增范成高王奇光徐晨卢江张裕恒
烧结后冷却方式对Bi-Pb-Sr-Ca-Cu-O材料中110K相形成与性质的影响
1991年
对名义组分为Bi_(1.82)Pb_(0.37)Sr_(2)Ca_(2)Cu_(3.03)的样品于煅烧(800℃/15h)及两次烧结(858℃/90h和858℃/65h)后,采取了下面四种不同的冷却方式处理:(1)液氮淬火,(2)随炉冷却,(3)以1℃/min速率降至720℃后,在空气中淬火,(4)以0.3℃/rain降至720℃后,于空气中淬火。
杨碚芳王晓洋王瑞平黄允兰曾兴林卢江付娟陈琦蔡维理阮耀钟
Bi_(3)SbSr_(4)Ca_(4)O_(y)单晶体生长及其研究
1991年
在具有132K高T_(o)的Bi-Pb-Sb-Sr-Ca-Cu-O体系中,采用助熔剂缓冷法制备了质量优良的Bi_(3)SbSr_(4)Ca_(4)O_(y)单晶。用透射电镜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方法获得其晶胞参数为a=21.75A,b=5.866A,c=19.58A,β=101.8°,与和高T有关的Bi_(3)SbSr_(4)Ca_(4)Pb_(1-x)Cu_(4)O_(y)相之间有着很大的结构相关性。
姚连增程庭柱范成高雷远涛卢江杨丽黄允兰周贵恩张浴恒
Bi-Sr-Ca-Cu-O体系中的单斜相与掺Ba效应的研究
1991年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名义组份为Bi_2Sr_2Ca_(1-x)Ba_xCu_2O_y(A),Bi_(1.7)Pb_(0.3)Sr_2Ca_(2-x)Ba_xCu,O_y(B)的样品。此样品的物相和结构分析表明:在Bi系中存在着一种新的单斜相,其晶胞参量为a=24.84A,b=6.29A,c=20.70A,β=114.2°。这种单斜相和Bi系的超导电性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对于2212相,当它和单斜相共存时,在磁化曲线上出现95K左右的抗磁转变,且Ba离子的掺入促进这种单斜晶体的生长。对于掺Ba的2223相,电子衍射分析展示Ba离子进入2223相,并致使其晶体微结构产生变化,在沿b轴方向出现新的超结构,而且沿此方向同时观察到周期分别为27A,43A的两种调制模式。物性测试表明,适量Ba的掺杂可使2223相的零电阻温度提高到114K,同时在磁化曲线上出现118K的抗磁转变。这种临界温度的提高可能与2223相晶体的微结构变化有关。
毛志强韩智毅王瑜杨丽卢江范成高周贵恩陈兆甲张裕恒
关键词:BA
高频溅射碳化硅薄膜的退火效应被引量:6
1996年
本文采用高频溅射方法,在抛光Si(111)衬底上制备出碳化硅薄膜,研究了薄膜的高温真空退火效应.实验表明,退火后的薄膜具有较为理想的结晶取向和发光性质.
陈伟王玉霞蔡维理汤洪高石磊卢江胡克良周贵恩赵亚盾钱逸泰
关键词:碳化硅薄膜退火效应
钽/硅多层膜在550℃退火后的局域扩散反应
多层膜提供了一个具有大量界面的扩散、晶化、固相反应的系统。本文研究了在550℃退火后钽/硅多层膜的结构变化。钽/硅多层膜在低温550℃退火时,由于钽、硅原子互扩散的短程性,使得钽与硅反应后形成的二硅化钽晶粒的生长取向为各...
卢江李凡庆陈志文谭舜陆斌张庶元王路春李齐
关键词:多层膜非晶硅
文献传递
X射线衍射研究(001)MgO单晶上外延生长GdBa_2Cu_3O_(7-x)超导薄膜的晶格相互关系
1992年
磁控溅射法在SrTiO_3单晶衬底上外延生长的YBa_2Cu_3O_(7-x)超导薄膜有很好的轴向晶格匹配。Zr(Y)O_2单晶衬底上YBa_2Cu_3O_(7-x)超导薄膜,由于膜和衬底的晶格常数失配较大,外延生长不是轴向晶格匹配,而是膜晶体绕c轴旋转45°后。
周贵恩石磊黄允兰贾云波卢江李宏成易怀仁王瑞兰张裕恒
关键词:超导体晶格GDBACUO
W/C.Mo/Si,W/si,Pt/si多层膜热稳定性的电镜研究
本文利用横截面电镜试样方法研究了W/C、Mo/Si、W/Si、Pt/Si四种多层膜的热稳定性。它们均生长在Si(100)衬底上,其周期数分别为125,65,288,35。透射电镜实验在H—800上进行。W/C多层膜有未退...
蒋最敏卢江张庶元吴自勤
关键词:多层膜热稳定性电镜研究
氧离子和氮离子共注人硅形成绝缘埋层的微观结构及其光学性质
1991年
本文利用俄歇能谱和红外吸收谱研究了硅中O^+(200keV,1.8×10^(18)/cm^2)和N^+(180keV,4×10^(17)/cm^2)共注入、并经1200℃、2h退火后所形成的绝缘埋层的微观结构及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O^+和N^+共注入所形成的绝缘埋层是由SiO_2相和不饱和氧化硅态组成;在氧化硅埋层的两侧形成氮氧化硅薄层;表面硅-埋层的界面和埋层-体硅的界面的化学结构无明显差异。通过对波数范围在5000—1700cm^(-1)的红外反射谱的计算机模拟,得到了该绝缘埋层的折射率、厚度等有关的参数值,这些结果与离子背散射谱的分析结果相一致。本文还讨论了绝缘埋层的形成特征。
俞跃辉林成鲁朱文化邹世昌卢江
关键词:离子注入绝缘埋层微观结构光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