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海军
- 作品数:71 被引量:461H指数:11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伴智力低下的中药
- 本发明涉及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伴智力低下的中药,可有效解决小儿脑性瘫痪伴智力低下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醋龟甲7‑13g、鹿角胶7‑13g、菟丝子7‑13g、益智仁15‑25g、石...
- 单海军张英英娄元俊侯玉晋张璞曹彩红介小素郭鑫
- 文献传递
- 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优化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方法,很多同仁都进行了研究,但多集中在对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劣性研究、对几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探讨、对部分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或对该课程总体教学方法的分析。对于《中医儿科学》课程每一章节内容的最佳教学方法的系统研究还未见报道。本课题组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尝试研究。
- 单海军朱珊任玉梅黄可丹陈团营李玮侯江红
- 关键词: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教具
- 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单纯药浴和口服退热药加药浴的即时退热效果。方法对门诊就诊的符合小儿外感发热诊断标准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单纯药浴和口服退热药加药浴两组进行治疗和即时退热效果观察。结果退热药加药浴组即时退热效果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药浴组(P<0.05)。结论退热药加药浴的即时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浴组。
- 单海军田春贤侯江红陈团营李玮董志巧张新建
- 关键词:药浴小儿外感发热退热效果
-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实践与探索被引量:3
- 2010年
- 在《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积极实践与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 任玉梅单海军
-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医儿科学
- 郭氏背三针联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郭氏背三针联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儿童康复科接受治疗的7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新Bobath康复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郭氏背三针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儿童平衡量表(PBS)、运动相关指标及血清学指标的变化,并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痉挛型脑瘫患儿PDMS-2、GMFM、PBS、跨步长度和1 min步行距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CF)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10 m步行时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DMS-2评分、GMFM评分、PBS评分、跨步长度和1 min步行距离等运动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P<0.05),而10 m步行时间和血清IL-6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此外,治疗组的BDNF、NCF和GDNF等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郭氏背三针联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增强运动功能和步行水平。
- 曹彩红史华单海军介小素侯玉晋郭鑫张英英米晓阳李宗泽
- 关键词:针灸疗法脑性瘫痪痉挛粗大运动功能
- 补肾开窍祛痰方治疗脑瘫伴智力低下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评价补肾开窍祛痰方治疗脑性瘫痪伴智力低下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补肾开窍祛痰中药,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智力及语言发育水平评估。结果康复治疗前2组患儿的智力及语言发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2个疗程后2组患儿智力及语言发育水平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开窍祛痰方可改善脑性瘫痪患儿伴智力低下的智力及语言发育障碍。
- 单海军张英英张璞曹彩红娄元俊侯玉晋
- 关键词:脑性瘫痪智力低下语言障碍
- 郭氏背三针针刺疗法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郭氏背三针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有效性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7日龄新生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背三针组、鼠神经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Rice法建立HIBD大鼠模型,背三针组予以背三针针刺干预7 d,鼠神经组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10μg/kg),干预7 d。参照Zea Longa评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凋亡调控因子(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结果:HIBD大鼠模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脑组织形态异常,表现为病变侧大脑肿胀、软化、萎缩、梗死、液化。相比于模型组,背三针组和鼠神经组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形态异常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背三针组和鼠神经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形态异常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染色显示,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染色均匀,结构致密,神经细胞轮廓清晰;模型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染色不均,结构明显紊乱,细胞间隙增宽、肿胀或空泡样改变,尼氏体减少且染色稍浅;与模型组比较,背三针组和鼠神经组大鼠海马组织正常尼氏体增多,细胞损伤程度较低,细胞轮廓大致正常。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比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Bax表达升高(P<0.05),Bcl-2表达降低(P<0.05);背三针组和鼠神经组Bax表达下调(P<0.05),Bcl-2上调(P<0.05),且背三针组Bax表达下调,Bcl-2上调幅度大于鼠神经组(P<0.05)。qPCR结果显示,相比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GFAP、HIF-1α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背三针组和鼠神经组GFAP、HIF-1α的表达显著�
- 曹彩红史华单海军介小素侯玉晋郭鑫张英英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凋亡神经功能缺损GFAP新生大鼠
- 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4
- 2017年
-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MPP)患者抗炎、促炎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4月收治的165例MP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MPP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联合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98%,对照组为81.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与干扰素-γ(IFN-γ)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中CD3+,CD4+以及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P患儿疗效显著,可能与其升高抗炎因子,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有关。
- 边红恩陈团营单海军
-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小儿支原体肺炎抗炎因子促炎因子
- 一种儿童脑部B超扫描支架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查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儿童脑部B超扫描支架,针对医护人员手持B超探头长时间的劳累工作,容易造成医护人员手臂酸麻,且需要两人配合才可完成B超的检查和数据记录,提供一种儿童脑部B超扫描支架,包括底...
- 江凯静单海军李宗泽
- 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探讨
- 2011年
- 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1]。药物临床试验是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进行新药审批和新药上市后的正确使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 董志巧单海军桑伟群王雅丽周莉莉刘佳
- 关键词:药物临床试验试验药物新药审批药品监管部门健康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