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华
-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不良反应观察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AR)患者使用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进行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SCIT)的不良反应,探索SCIT治疗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8年9月使用阿罗格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进行SCIT治疗的362例患者,观察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不良反应的表现、全身不良反应与患者注射剂量及年龄、性别、合并哮喘的关系.结果 362例患者中轻度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严重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其中轻度全身反应发生率为7.7%,中度、严重全身反应发生率均为0.6%,无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剂量递增阶段中后期及维持治疗阶段早期.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身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5~11岁,占全身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56.3%,伴有哮喘患者与不伴哮喘患者呼吸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14岁与>14岁患者呼吸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患者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SCIT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多为轻度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多为轻中度,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多发生于伴有哮喘的儿童,哮喘控制稳定、每次注射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仔细的风险评估、以及优化的治疗方案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于青青唐隽王跃建许玉霞刘美华
- 关键词:尘螨变应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
- 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维持阶段一种新的集群免疫治疗方案与常规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临床对照研究
- 目的:比较维持阶段一种新的集群免疫方案和常规免疫方案用于标准化尘螨变应原治疗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尘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以阿罗格尘螨疫苗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在维持阶段28例患者接受集群免疫治疗,12...
- 刘美华王凯唐隽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安全性
- 鼓膜置管注入地塞米松辅助治疗突聋的护理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注入地塞米松辅助治疗突聋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02例(102耳)鼓室注入地塞米松的突聋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及疗效的观察。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5%,未见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疾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鼓膜置管注入地塞米松辅助治疗突聋疗效,减少疾病的并发症。
- 刘美华肖健香
- 关键词:突发性聋鼓室注药护理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一种新的延误注射剂量调整方案在变应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疫情期间一种新的延误注射剂量调整方案在尘螨过敏变应性鼻炎(AR)患者常规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0-01-01~2020-06-01新冠感染疫情期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行阿罗格常规SCIT延误注射的AR患者,将其数量与2017~2019年同期延误注射的AR患者数量进行比较;并将2020-01-01~2020-06-01疫情期间不伴哮喘的早期延误注射患者(剂量累加阶段延误2~4周以及维持阶段延误6~8周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本团队设计的新剂量调整方案,对照组采用阿罗格常规SCIT参考剂量调整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剂量调整时严重局部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剂量调整前及调整后治疗6个月时患者鼻眼部总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差异;患者对所采用剂量调整方案的满意度评分。结果2020-01-01~2020-06-01疫情期间阿罗格常规SCIT延误注射患者共83例,显著高于2017~2019年同期数量。疫情期间不伴哮喘且完成连续6个月及以上治疗的早期延误注射患者60例,共发生72次延误注射,其中观察组30例,共发生37次延误注射,对照组30例,共发生35次延误注射,两组延误注射患者进行剂量调整时均无严重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6);两组患者剂量调整前、调整后6个月时症状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24,P=0.773),相应时间的药物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3,P=0.571);观察组对新剂量调整方案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参考剂量调整方案的满意度评分(P=0.000)。结论疫情期间阿罗格常规SCIT延误注射患者数量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新剂量调整方案在延误注射患者中应用安全性高、满意度评分高,其安全性、调整后短期临床疗效与参考剂量调整组相当。当�
- 于青青唐隽王跃建王凯刘悦胜刘美华
- 关键词:免疫疗法
- 颈部淋巴结内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内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完成颈部淋巴结内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尘螨致敏AR患者,行彩超引导下颈部淋巴结免疫治疗共3次,每次50Tu(阿罗格螨变应原注射液)。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鼻部及眼部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药物评分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81例尘螨致敏AR患者治疗前鼻部症状评分为7.00±1.65,经颈部淋巴结免疫治疗1、2、3次后鼻部症状评分分别为4.37±1.88、4.26±1.80、4.22±1.80,完成治疗1年后症状评分为4.09±2.10,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为53.68±9.28,治疗完成1年后生活质量评分为23.01±1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药物评分为3.27±1.17,治疗完成1年后药物评分为1.00±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及随访1年仅有8例发生轻微局部不良反应,均未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颈部淋巴结内特异性免疫治疗能显著缓解尘螨致敏AR患者的症状,治疗有效且安全性高,并极大程度地缩短了免疫治疗周期。
- 王凯王跃建肖平于青青刘美华白晶施思斯唐隽
- 关键词:淋巴结免疫治疗
- 局部变应性鼻炎屋尘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屋尘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局部变应性鼻炎(LAR)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耳鼻喉科门诊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和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sIgE)均为阴性、屋尘螨变应原鼻黏膜激发试验(NAPT)阳性的26例LAR患者给予屋尘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12、18、24、36个月时进行症状评分、用药评分、生活质量评分、NAPT检查,对治疗前与治疗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2例患者完成了3年的免疫治疗,脱落了4例,SCIT治疗6、12、18、24、36个月时的症状总评分、用药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100%(22/22)的观察组患者耐受了基线浓度的激发液、77%(17/22)的患者耐受了比基线浓度高10倍或以上浓度的激发液。使用同等浓度激发液,治疗结束时LAR患者激发试验鼻阻力、症状评分平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LAR患者3年共注射946次,其中严重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2%(4/946),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12/946)。结论具有典型AR病史和症状,但SPT和血清sIgE阴性的患者,结合变应原NAPT检查阳性,可确诊为LAR。局部变应性鼻炎屋尘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安全有效。
- 于青青唐隽王跃建刘美华王凯
- 关键词:屋尘螨
- 佛山地区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特点分析
- 于青青唐隽王跃建刘悦胜马新苗刘美华
- 喉癌术后患者出院后的综合护理被引量:4
- 2007年
- 总结对48例喉癌术后患者进行出院后的综合护理的经验。认为喉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语言功能、进食方式及呼吸通道发生改变,影响其生活方式和生存质量,应进行综合护理。包括:针对患者的恐惧、悲观进行心理护理,争取家庭的支持;成立佛山新声会,让喉切除患者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获得语言康复,重新回归社会;设立喉科护理专科门诊,帮助解决家庭护理中的常见问题,给予日常护理和康复护理的指导。通过院外护理,本组48例患者完全生活自理,有45例(94%)能掌握至少1种发声方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肖健香谢雪颜刘美华
- 关键词:喉切除患者生活质量综合护理干预
- 喉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表对50例喉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50例喉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分为60分,最高分70分,最低45分;生活质量好者38例(76%),差者12例(24%)。结论喉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必要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肖健香谢雪颜刘美华
- 关键词:生活质量喉切除护理
- 综合护理干预对喉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喉切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观察48例喉切除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后1个月和1年生活质量的变化,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调查评估。结果:通过1年的观察与干预,除物质功能外(P>0.05),治疗后1年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的SCL-90因子得分低于治疗后1个月(除偏执、敌对P>0.05外),和全国常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喉切除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 肖健香谢雪颜刘美华
- 关键词:喉癌喉切除患者生活质量综合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