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爱龙

作品数:21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政治法律
  • 6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法治
  • 4篇审计
  • 3篇宪政
  • 3篇法律
  • 2篇正当
  • 2篇人权
  • 2篇司法
  • 2篇区域法治
  • 2篇律文
  • 2篇伦理
  • 2篇会计
  • 2篇绩效
  • 2篇法律文本
  • 2篇法务
  • 2篇法务会计
  • 1篇当下
  • 1篇动力源泉
  • 1篇独立性
  • 1篇信息保护
  • 1篇学术总结

机构

  • 20篇南京审计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20篇刘爱龙
  • 1篇朱大旗
  • 1篇胡耘通
  • 1篇莫于川
  • 1篇金善明
  • 1篇王旭
  • 1篇毕少斌
  • 1篇王磊

传媒

  • 2篇学术交流
  • 2篇学习与探索
  • 2篇江海学刊
  • 1篇审计与经济研...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法学评论
  • 1篇求索
  • 1篇审计研究
  • 1篇金陵法律评论
  • 1篇法律科学(西...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北方法学
  • 1篇齐鲁师范学院...
  • 1篇人权法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法治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基于动力源泉的探析
2014年
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在法治的框架中积极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中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任务。法治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法治与社会管理创新互动机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社会管理的创新与变革来进一步扩大、增进、维护与落实公民法律权益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所在。作为理念、制度和机制三位一体的法治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主要表现在法治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合法性源泉、精神源泉和机制源泉三个方面。
刘爱龙
关键词:法治社会管理创新政府治理
“审计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纪念审计法颁布30周年”专题研讨会观点摘编被引量:2
2024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总结审计法颁布30年来审计法治发展的经验,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2024年7月25日,中国审计学会召开了“审计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纪念审计法颁布30周年”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审计法治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要求,审计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审计法治与国家监督体系构建等问题开展了研讨。现将主要观点摘编如下,供参考。
孙宝厚彭新林王旭王磊朱大旗胡耘通刘爱龙莫于川金善明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审计工作三中全会精神
“法律的内在道德”抑或“立法技术的伦理正当性”——从“富勒困境”谈起被引量:10
2010年
富勒提出的"法律的内在道德"理论在学界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合法性诸原则能否真正被视作法律的内在道德。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富勒在面对诘问时陷入了理论困境。事实上,富勒所谓的法律的内在道德毋宁应被视为立法技术的伦理正当性。对立法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上的道德问题进行价值哲学与社会实证分析是立法技术的伦理正当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立法技术伦理正当性分析的必要性主要在于,对具有正当性的立法技术的探索、发现与立法者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对法的制度伦理的坚守能使立法者有效避免滥用和误用立法技术。而对立法技术进行价值追问和道德效果的社会实证分析则提供了研究的可行性。
刘爱龙
基于志愿者参与视角的乡村治理积分制的构建研究
2024年
乡村治理积分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层治理制度,是基层治理法治化上软法建设的重要一步,并在乡村振兴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乡村治理积分制还存在积分制范围不广、制度持续性不强和事务治理泛化的潜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基于志愿服务的理论分析,从模式构建、激励措施、监督管理和规则建设四个路径进行优化提升,构建基于志愿者参与视角的乡村治理积分制,达到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刘爱龙蔡宇成袁子航
关键词:志愿服务软法治理法经济学
宪政中国及其当下法学任务--基于历史考察的视角被引量:1
2011年
中国法律和法学建立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民族法制发展的实践基础之上,同时呼应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主题。事实上,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儒家传统中不仅具有民主的种子和胚芽,而且宪政民主是中国文化中道德精神内在发展的本质要求;而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当下中国法的历史曾一度在理念与制度建构上谱写了宪政民主的新篇章。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中国法的上述传统及其当下历史在中国法学主体性重建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全球化大背景中深入探究"中国"的真正意涵,从而准确把握当下中国法学研究的历史任务和中国法的时代主题。
刘爱龙
关键词:宪政主义中国法学研究
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的基石被引量:5
2015年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于遵守法律。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法律能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法治"。
刘爱龙
关键词:法治中国
社会救济、人权保障与反贫困
2012年
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社会救济,而社会救济旨在保障贫民和弱势群体的权益。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社会救济与人权的平等保障之间却始终存在着难以消解的悖谬,导致了贫民的社会权利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产生明显断裂,并从而使得社会保障制度的反贫困功效甚微。因而,需要我们进行积极的社会管理创新,在维持社会结构及其基本制度的正义基础上,结合民主商谈理论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毕少斌刘爱龙
关键词:社会救济制度正义人权保障反贫困社会保障制度
法理学三十年之法的价值问题研究述评被引量:5
2009年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理学已走过三十年的成长历程,法的价值问题是中国法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三十年来法理学界关于法的价值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述评,一方面使我们对学界同仁的研究成果有一个总括性的了解,看到中国法理学人的学术贡献;另一方面,通过对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展示,使我们认识到法的价值问题探讨的多维性、复杂性,促使我们将该项研究推向深入。
刘爱龙
关键词:学术总结
宪政视野下的我国公共财政审计被引量:4
2011年
基于当前我国行政权"一权独大"的具体国情,宪政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既在于减少和降低政府行政权在国家权力配置中的权重,又在于完善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方法,强化监督机制。公共财政审计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监督权,它与民主宪政建设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性。结合我国宪政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公共财政审计的法治功能,在制度与机制的安排上,须建构立法型审计模式,实行省以下审计机关的垂直领导体制,完善审计法律体系。
刘爱龙郭怡萱
关键词:中国国情宪政建设公共财政审计法律监督
我国区域法治绩效考评体系优化与方法创新被引量:1
2016年
当前,我国区域法治绩效考评实践如火如荼,但各地确立的考评指标体系和运用的考评方法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几乎所有考评指标体系在权重测度上都没有解决好客观赋权问题,科学性不足;考评指标体系内容未及时纳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新要求,时效性不强。长此以往,必将严重损害国家法治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依据法治建设的普遍规律和绩效考评与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必要廓清法治绩效考评的基本原则;选取典型性样本进行考评体系的优化完善;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数据包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创新考评模型,实现考评的科学化。
刘爱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