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振

作品数:25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8篇文化科学
  • 7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自组织
  • 5篇自组织理论
  • 3篇知识
  • 3篇人文
  • 3篇入世
  • 2篇学科
  • 2篇哲学
  • 2篇人文素质
  • 2篇入世后
  • 2篇社会
  • 2篇思维
  • 2篇素质教育
  • 2篇企业
  • 2篇潜科学
  • 2篇系统论
  • 2篇理工
  • 2篇理工科
  • 2篇教育
  • 2篇工科
  • 2篇方法论

机构

  • 25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大连铁道学院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作者

  • 25篇刘永振
  • 3篇郑国基
  • 2篇于淑华
  • 2篇赵士英
  • 1篇温新民
  • 1篇郭秀武
  • 1篇丛大川
  • 1篇邹晶
  • 1篇刘凤朝
  • 1篇刘薇
  • 1篇王续琨
  • 1篇傅平
  • 1篇施红玉
  • 1篇蔡小慎
  • 1篇俞胜
  • 1篇杨中凯
  • 1篇林永康
  • 1篇冷云生
  • 1篇姜春林
  • 1篇施娜

传媒

  • 5篇系统辩证学学...
  • 4篇系统科学学报
  • 2篇科学学与科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教育科学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体育学刊
  • 1篇扬州科技
  • 1篇科学技术哲学...

年份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8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自组织理论看文学革命
2001年
这里从自组织理论的各个方面对文学革命进行了重新的审视 ,以期能对自组织理论指导文化发展的机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刘永振杨中楷
关键词:文学革命自组织理论系统论平衡态现代文学
浅析《墨子》论辩中的非逻辑方法被引量:1
2002年
墨家学说作为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一,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墨学中所包含的逻辑方法,经过后世学者的发掘整理,在中国逻辑史上具有了里程碑式的意义。以致现在有些论者一提到《墨子》中的论辩,就必称逻辑。其实《墨子》论辩中除了包含演绎、归纳、类比等逻辑方法之外,还包含着比喻、想象、直觉等非逻辑方法。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刘永振俞胜
关键词:中国逻辑史《墨子》墨学墨家论辩逻辑方法
“入世”后中国企业自组织方法论探讨被引量:5
2001年
运用自组织理论 ,分析了中国企业呈现的自组织系统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入世贸组织后 ,中国企业进行自组织的有效方法。
刘永振于淑华
关键词:自组织WTO自组织系统自组织方法论
从系统自组织理论看哲学主体性问题
1999年
主体性问题作为哲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的确已在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现象中积累了很多素材,系统地归纳整理整合它们,对拓展人们的思路、变换人们的视角、启迪人们的思维作用概莫大焉!
温新民刘永振
关键词:自组织
略论高新科技革命条件下人文社会科学新走向
1996年
略论高新科技革命条件下人文社会科学新走向傅平,刘永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正在经历一场世界范围的高新科技革命巨大浪潮的洗礼,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同时还承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又一挑战。如何把握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在这双重考验下的新走向,是我国人文社会科...
傅平刘永振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
非线性科学的思维方法
1997年
刘永振郑国基
关键词:思维方法
系统工作方法论初探
1995年
本文从系统辩证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系统工作方法论的初步构想:系统整合、系统调控和系统优化的思想及其操作和注意的要点.
郑国基刘永振
关键词:工作方法论信息选择系统整合子目标序参量
理工科院校科技史课的设置与效果
1987年
现代理工大学教育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不断反思和研究课程设置问题,以便调整和建立一个最优的课程结构,发挥其培养科技人才的整体性功能。关于要不要开设科技史这门课程,以及已经开设了这门课程的,收到了哪些实际效果等等,这就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 大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场所,其合理的课程结构应当包括有关的历史课程。哲学专业的学生设有哲学史课程;文学系的也都开设文学史课。可是长期以来。
林永康刘永振
关键词:课程结构理工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历史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科技企业股份合作模式及实务研究
依据大量的国内外有关理论和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从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入手,分析了影响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各种因素,指出了克服这些因素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以技术资产和人力资产资本化为前提的科技企业,即...
刘永振
关键词:股份合作制技术资产人力资产
文献传递
科学认识的中介阶段及其耗散、自组与增殖进化模式
1993年
本世纪70年代,我国兴起了“潜科学”。通过对十多年来潜科学研究过程及其成果的哲学反思,我们发现,科学认识经历三个阶段:潜科学阶段(主观精神场相)、由潜到显的中介阶段(理性实践场相)和显科学阶段(客观知识场相)。以往的讨论,实际上只局限在第一、三阶段上,而对十分重要的第二阶段则基本没有论及。这里,我们就来集中地讨论一下科学认识由潜到显的中介阶段,即充分社会化主体的理性实践场相,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认识过程的耗散、自组与增殖进化模式。
解恩译刘永振丛大川
关键词:进化模式中介科学假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