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梁
- 作品数:17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扳手组件
- 本发明提出一种扳手组件,包括:第一扳手,所述第一扳手的一端适于配合在所述螺母上;第二扳手,所述第二扳手的一端适于配合在所述螺栓上;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扳手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扳手的所述另一端...
- 刘梁闫慧炯姜昌华王立志周诗华谭丽芬王丽蒋婷李昊
- 文献传递
- 碳基柔性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1年
- 作为可穿戴电子器件的核心部分,柔性压力传感器备受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关注。由于碳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且价廉易得、形态丰富,以碳纳米材料为敏感活性材料的柔性压力传感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综述了各种碳基柔性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包括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烯和复合碳材料,指明复合碳材料的协同效应利于高效构建空间导电网络,有助于人们在敏感活性材料制备工艺和柔性传感器器件性能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
- 尹锐张瑞明张均姜志国刘梁陈树刚
- 关键词:柔性传感器压阻碳材料碳纳米管
- 扳手组件
- 本发明提出一种扳手组件,包括:第一扳手,所述第一扳手的一端适于配合在所述螺母上;第二扳手,所述第二扳手的一端适于配合在所述螺栓上;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扳手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扳手的所述另一端...
- 刘梁闫慧炯姜昌华王立志周诗华谭丽芬王丽蒋婷李昊
- 文献传递
- 一种空间位置测量装置与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间位置测量装置与方法,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连杆,相邻的所述连杆之间首尾转动连接;每一个所述连杆上均设置有一个陀螺仪,所述陀螺仪位于测量平面内,所述测量平面由全部所述连杆以及两个待测空间点所在直线围成;每一...
- 刘梁李由王春慧姜昌华展文豪谭丽芬张小鹏
- 一种多功能平台舷梯
- 一种多功能平台舷梯,包括:底座,依次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平台、进出平台和扶梯;所述底座是由多个刚性结构组成的带有凹槽滑轨的支撑框架,所述滑轨内设有多个锁止螺栓;所述支撑平台、进出平台及所述扶梯分别通过滑动机构安装在所述...
- 王刚王春慧姜昌华蒋婷刘梁张小鹏
- 车辆结构布局调节装置和特种车辆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结构布局调节装置和特种车辆,该装置包括:底盘、驾驶模块和调节模块;所述驾驶模块用于特种驾驶人员进行驾驶操作;所述调节模块包括:升降机构、滑动机构和角度调节机构;通过升降机构、滑动机构和角度调节机构分别...
- 刘梁王春慧姜昌华蒋婷谭丽芬王刚
- 省力扳手组件
- 本发明提出一种省力扳手组件,所述省力扳手组件包括:第一扳手,所述第一扳手的一端适于配合在所述螺母上;第二扳手,所述第二扳手的一端适于配合在所述螺栓上;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扳手的所述另一端和所述...
- 刘梁王春慧董文平姜昌华闫慧炯张滔王丽蒋婷谭丽芬
- 文献传递
- 触摸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触控装置及智能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摸屏的自适应显示方法、触控装置及智能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触控装置的振动信息,其中,所述振动信息包括振幅与频率;获取与所述振动相匹配的字号,其中,所述字号随所述振动的增加而增大;以及根据所述字号...
- 谭丽芬李宏汀刘梁
- 文献传递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脊柱离体组织电阻抗识别
- 2023年
- 目的测量不同脊柱组织的电阻抗,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立电阻抗数据的组织分类算法并验证算法的准确性,寻找不同组织电阻抗分类阈值。方法取离体脊柱组织,应用电化学分析仪采集10~100 kHz频率范围内皮质骨、松质骨、脊髓、肌肉、髓核的电阻抗。将两只猪采集的数据集分别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应用主成分分析降维至二维数据,训练和验证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建立的分类算法,应用集成学习的方法计算不同组织分类的电阻抗阈值。结果5种组织在10~100 kHz的测量频率内,电阻抗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应用主成分分析降维的数据集建立的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识别不同组织的准确率为100%。应用集成学习建立的多个分类器计算出了不同组织的电阻抗分类阈值。结论基于支持向量机可以实现脊柱术区组织电阻抗的准确识别,有望应用于临床协助医生提升组织识别准确率。
- 陈炳荣施勇旺李嘉浩翟吉良刘梁刘文勇胡磊赵宇
- 关键词:生物电阻抗支持向量机主成分分析
- 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人因与工效学研究
- 2025年
- 空间站长期飞行任务类型复杂、驻留时间长、安全风险高,面临诸多人因与工效学挑战。根据中国空间站建设运营实际,以确保航天员安全、高效工作为目标,开展了系列人因与工效学研究。建立了长期飞行下航天员体力、认知和人服作业能力基线;构建了面向空间站常态化运行的跨任务、跨周期、跨人员的适居性数据收集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形成了覆盖不同任务、不同飞行阶段的人因与工效问题和建议库;研发了适于在轨飞行场景的一体化人因测试范式及工具,探索了人员能力维持与增强技术。研究成果直接支撑了飞行任务规划、航天员状态评估、空间站持续优化设计与安全高效运营。
- 王春慧姜昌华姜昌华于洪强田雨于洪强刘梁田雨
- 关键词:空间站在轨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