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燕

作品数:33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矿业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第四纪
  • 6篇地貌
  • 5篇地质
  • 5篇地质学
  • 4篇第四纪地质
  • 4篇第四纪地质学
  • 4篇盆地
  • 3篇课程
  • 3篇采空
  • 2篇地层年代
  • 2篇地层年龄
  • 2篇地貌学
  • 2篇断层
  • 2篇塌陷
  • 2篇准确率
  • 2篇自纠
  • 2篇孢粉
  • 2篇空区
  • 2篇控流
  • 2篇滑坡

机构

  • 33篇防灾科技学院
  • 3篇中国地震局工...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实物...

作者

  • 33篇刘晓燕
  • 20篇袁四化
  • 11篇白相东
  • 11篇关成尧
  • 9篇张艳
  • 8篇黄静宜
  • 4篇刘智荣
  • 3篇林玲玲
  • 3篇李忠
  • 3篇姜纪沂
  • 3篇赵国春
  • 2篇孟健
  • 2篇王艳萍
  • 2篇张耀文
  • 2篇李海君
  • 2篇沈军
  • 2篇邓金宪
  • 2篇于晓辉
  • 1篇蒋仁
  • 1篇门妮

传媒

  • 5篇防灾科技学院...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地质通报
  • 1篇采矿技术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城市地质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科教导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年份

  • 4篇2025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断层力学科学范畴、发展脉络评论及未来发展思考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看清断层力学的理论全貌,文章研究了断层力学的发展脉络、应有体系、框架性缺失,总结了学术各界关注点及研究内容差异。结果表明断层力学关联领域存在尺度差异和目标差异,断层力学是多学科纽带,却是"三不管"地带。岩石裂纹和含内部构造的断层之间存在尺度差异和变形速度差异。断层力学的百年发展经历了从外力研究断层—构造应力场—滑移线场研究断层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总的发展方向就是逐渐简化、实用化,阻碍了定量理论的发展。"Mohr范式"是支撑,带有实用化、简单化特点,也阻碍了断层力学向机理化和定量化方向发展。断层研究存在正演和反演两类方法,正演主要包括实验断层力学和理论断层力学两类途径,正演和反演结合是未来发展方向。"地质力学"秉承"力学统一律",体现断层空间联系和力学联系,属于"广义断层力学"范畴。"广义断层力学"体系适用"统一发展,关注联系"发展途径,"狭义断层力学"体系适用"分散发展,各自攻克"发展途径。先存断层或薄弱带控制后生断层,并影响应力展布,"应力制约论"是重要方向。未来将产生"流变摩擦学"和"断层岩组构摩擦学"两个方向,"断层岩组构摩擦学"应整合显微构造学成就,研究岩石组构稳定特征、流变特征、广义摩擦特征等,需要将显微构造学唯象理论上升到大尺度断层力学理论中,将岩石组构引入到岩石力学实验中。不同尺度关注点不同、理论不同、取用参数不同,加剧了研究群体的隔离。断层内泥粒是可以迁移的,由此产生"断层泥粒迁移学"。断层闭锁的概念需要重新考虑,未来研究应立足"慢应变"和"大尺度"的断层摩擦延展力学。
关成尧赵国春白相东袁四化张艳刘晓燕
关键词:组构
国内高校地质学专业构造学课程体系对比研究
2025年
为了对国内主力地质院校中开课较为完善的部分院校的课程进行定量化评价,本文将地质类院校分为综合性大学和专业型大学两个部类,并继续分为“AAA型”(广泛综合型)、“AAB型”(特色综合型)、“ABB型”(专业全面型)、“BBB型”(行业专才型)四型。文章提出依据课程阶次赋予不同分值的方法,并根据院校的“四型”定量化分析我国主力地质学专业院系构造类课程建设的定量化差异,这些差异也反映出各类院系的建设差异和建设倾向。国内主要地质院校的构造学类课程体系各具特色,但整体来讲建设完善度有较大差别,反映具体院校的定位差异和数十年积淀的差异,建设的差异具体需要看高阶课程和小众课程的数量和质量。
关成尧赵国春赵国春姜纪沂刘广虎白相东袁四化
关键词:地质学构造学课程体系
密云水库及邻区地貌成因、控盆要素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2025年
文章用地质力学方法研究了密云水库盆区的控湖构造和构造属性,认为库区存在外围帚状构造体系、华夏系、受限的帚状构造体系3个构造体系和3种拉分成盆活动,燕落盆地是多体系控制的“多因盆地”。通过地貌高程分区,显示存在一个受控于NE向控“盆”断层的NE向第四纪低海拔廊道式地貌,名为“怀柔-密云沉降带”。密云水库库区和燕落盆地属于构造成因湖盆,受限的帚状构造系体系造成“怀柔-密云沉降带”内子盆区差异,密云水库库区和燕落盆地由“断层谷”“微地堑谷”“小地堑谷”3种构造地貌谷地形成一系列“窄道洼陷”后经过部分沉积物注入所成,是“构造成因地貌”控制的“饥饿型沉积盆地”。“怀柔-密云沉降带”内存在的密云穹隆抗剥蚀性形成“遮挡效应”,形成“√”形态盆地剖面并控制了水库库区的沉降中心。
关成尧姜纪沂姜纪沂袁四化刘晓燕白相东
关键词:密云水库
应用型本科“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教学改革研究——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
2018年
应用型本科的专业课程定位要立足本校培养方案,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作为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及相关专业的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本着与时俱进,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本文总结了该课程的理论内容、实践内容以及科研反哺教学的思考与探索,并根据校情做出了尝试性改进,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刘晓燕袁四化
关键词:实践教学科研反哺教学
差量平衡法测定南海神狐海域分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亨利常数
2025年
海水中溶存CO_(2)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控制海底碳酸盐岩的形成,是海洋环境、海底矿产资源以及海洋生物调查与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海底矿产的勘探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水及海底沉积物碳循环乃至全球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检测水中游离CO_(2)通常采用滴定法或亨利法,滴定法适用于检测地下水中游离CO_(2)的含量,目标通常为单个样品;亨利法更适用于海水中游离CO_(2)含量的检测,尤其适用船载现场采自同一海域的批量同源海水样品,检测结果主要基于CO_(2)在水中的理论亨利常数,但由于不同海水的温度、盐度、成分不同,其CO_(2)的亨利常数并不相同,需要先行测定海水样品中CO_(2)的亨利常数。本文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和CO_(2)在海水中的溶解规律,设计了测定海水中CO_(2)亨利常数的差量平衡法,预先构建多个不同质量、体积的气液平衡体系,再根据平衡体系间CO_(2)物质的量的差值求算CO_(2)亨利常数。应用差量平衡法测定了24个南海神狐海域分层海水样品中CO_(2)的亨利常数值,并通过多体系转换重合实验验证了差量平衡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刘广虎邓丽婷商和辉崔浩楠关成尧汲栩梦刘晓燕韩若冰
碎屑锆石U-Pb年龄有效性初探——以青藏高原东北缘酒西盆地为例被引量:3
2022年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是限定沉积地层年龄、追踪沉积物源、揭示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等重要的手段,在地质学和地理学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单颗粒碎屑锆石数据获取技术日渐成熟,数据量激增,然而,部分邻近甚至相同地区不同研究组获得的原始数据存在差异甚至相互矛盾。如何高效严谨地获取及处理数据,并挖掘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地质信息,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目前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少。以青藏高原东北缘酒西盆地新生代疏勒河组砂岩碎屑锆石为例,采用标准实验流程,通过试验数据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对比,确定合理的碎屑锆石颗粒测试数量,利用碎屑锆石颗粒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特征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有效的测试点,发现单颗粒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在数据测试、分析和应用方面极具前景。具体取得如下认识:1)碎屑锆石U-Pb测年前处理时需采用标准的重矿物分选流程,以保持所采集的碎屑样品中单颗粒锆石分布的全貌,避免引起年龄组分丢失或偏差;制作样品靶及选择测年颗粒时,需将全部锆石单颗粒在体视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的特征紧密结合,得到最优有效数量的单颗粒年龄,提高效率及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2)数据处理、分析及应用中,必须结合单颗粒锆石CL图像,修正或剔除异常数据,避免由于激光剥蚀点或离子束跨越特征不同的生长环带产生无意义的"混合年龄"。该研究为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大数据处理及应用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且为有效甄别U-Pb测年数据质量进而合理、准确地应用于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王亚东张涛袁四化刘晓燕
关键词:碎屑锆石单颗粒
北京市平谷地区构造地貌研究
刘晓燕
一种痕量溶解三元混合气体标准溶液的自动制作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痕量溶解三元混合气体标准溶液的自动制作系统,包括:载气单元,用于提供保护气,定比例气体输送单元,提供预设比例的高纯度组分气体;混气单元,对高纯度组分气体进行混合,并得到目标气体;供液单元,用于提供目标原液...
刘广虎邓丽婷黄静宜刘晓燕关成尧徐文坦
渭河盆地断层系统运动学体制分解与探讨被引量:1
2018年
根据渭河盆地断裂系统走滑切错关系,将渭河盆地断裂系统分解为五种断裂运动学体制。第一种是东西向左行走滑运动体制,是秦岭走滑向北的逐级传递,也是导致渭河盆地扩展的重要模式;第二种是北西-南东走滑系是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相对运动体制,可能和鄂尔多斯盆地的挤压蠕散有关系;第三种是口镇右行,六盘山挤压运动体制,可能代表了六盘山造山导致的鄂尔多斯地块相对东移甚至旋转;第四种是东秦岭的南北挤压运动体制,和川东北向秦岭的挤压有关系,导致秦岭北缘断裂的强烈弯折,并维持了华山、崤山的相对隆升状态;第五种是中秦岭动力楔挤压运动,和目前的GPS数据反映的规律一致,代表了目前的渭河盆地整体上呈现挤压汇聚状态。这五种运动学体制可以轮流发生在渭河盆地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体制"轮流值班"的态势,多种运动学机制和动力学模式可以"轮流值班"、"此消彼长"。
白相东关成尧张艳袁四化刘晓燕
关键词:渭河盆地断层系统动力学模式
一种自纠误差的组分气定比例输送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纠误差的组分气定比例输送装置,具备运输检测结构、多级气体碰撞单元、收缩式控流单元和调节混合结构,收缩式控流单元形成有长度可调节的控流通道,收缩式控流单元用于调节控流通道的长度和流通横截面,以控制单位时间...
刘广虎黄静宜邓丽婷关成尧刘晓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