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刚
- 作品数:15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EV-56可控震源采集终端的研制和应用
- 2025年
- 可控震源数字化平台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终端(以下简称采集终端)是新研发用于对EV-56可控震源运行状态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传输的车载设备,采集终端能够结合EV-56可控震源的CAN总线系统对可控震源运行状态进行实时采集,同时还能够扩展采集独立的外部RS485类型传感器数据。通过4G移动通信网络和卫星通讯等方式进行信息传输,采集终端采用基于MQTT的网络通讯协议对数据在采集终端和服务器平台间进行传输。本文就EV-56可控震源CAN电路系统特点、采集终端的接口扩展功能、数据通讯特点、MQTT通讯协议以及初步应用情况作了介绍。
- 王光德刘志刚刘小峰法炜曹文娟
- 关键词:MCU
- 可控震源的升温保温装置及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控震源的升温保温装置及系统,该装置包括:燃油加热器,燃油加热器的进水口与可控震源的发动机机体上部的水道口相连接,用于对发动机的机体冷却液进行加热;液压油换热器,液压油换热器的进油口与可控震源的液压系...
- 刘金中马铁荣张利宝刘志刚孙旭民王光德吴洪涛肖明曹新江法炜徐莉萍
- 文献传递
- 一种快速诊断可控震源振动异常的方法被引量:1
- 2024年
- 可控震源作为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激发源,其激发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地震资料的品质。当可控震源出现振动故障时,其激发质量也不受控,不合格的振动不但影响地震资料品质且会降低施工效率。当出现上述情况时,现场技术人员需要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点并进行修复,避免影响施工进度。传统的故障排除方法多是依靠技术人员的经验,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可控震源振动异常数据进行分析,精准判断出可控震源振动故障,从而降低一线技术人员对振动故障判断难度,提高维修效率,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激发品质。
- 袁琛皓刘志刚宋晓伟肖明郝磊
- 关键词:可控震源
- 国产电液伺服阀在可控震源上的测试分析
- 2024年
- 电液伺服阀是可控震源电液转换的核心液压元器件,对可控震源输出力信号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可控震源工作环境恶劣,宽频,瞬时大流量以及高压高温、高可靠性等工作特点对电液伺服阀提出了严苛的要求,该设备一直以来依赖进口,近年来某型号国产电液伺服阀开始在可控震源上进行应用试验,经过测试、改造,性能不断提升,本文总结分析了该产品在可控震源上进行的一些测试数据,希望能够为将来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技术上的参考。
- 王光德刘志刚马铁荣王津
- 关键词:电液伺服阀低频高频偏置
- 浅谈可控震源隔振技术
- 2025年
- 目前面临针对深层油气勘探地震信号能量弱,信噪比低,频带窄,成像精度低等技术挑战,增强激发源的激发能量是提升深层反射信号能量和信噪比的根本手段。针对陆上可控震源技术面临的技术挑战,完善和提升低频可控震源激发技术是目前的首要研究任务。可控震源技术的发展和提高都紧跟油气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目前油气勘探面临“双复杂性”技术现状,积极攻关深层、超深层油气地震勘探技术和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这就对目前尤其地震勘探激发主流装备—可控震源技术提出了新的技术挑战,对可控震源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增能降噪,增频降变,增精保真”。低频可控震源激发技术是低频地震勘探技术的基础,也是深层、超深层地震勘探技术的根本。可控震源隔振技术是可控震源关键核心技术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可控震源振动器结构及隔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可控震源隔振技术的技术现状和性能特点,分析可控震源隔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振动能量下传率的计算方法。同时,列举对比几种可控震源的隔振系统的结构和隔振器的选型,最后剖析了可控震源隔振技术当下遭遇的关键技术瓶颈与障碍,并分享了作者对该技术现阶段的发展态势及性能提升路径的个人见解与思考,期待能为震源科研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探索中提供一定的辅助借鉴,助力相关研究的推进与深化。
- 黄玉峰刘志刚郝磊宋晓伟徐小刚
- 关键词:隔振技术
- LFV3低频可控震源
- 2016年
- 低频可控震源是在常规可控震源基础上通过对振动器、液压系统部分进行全新设计发展的新型地震信号激发设备,突破了传统可控震源在激发低频地震信号的技术瓶颈,实现低频振动信号激发。低频可控震源的技术优势表现在:有效使用激发频段达到3~120Hz,利用扫描信号设计中的镶边函数约束,可得到1.5Hz的有效输出信号;振动器的结构设计完全能满足3Hz低频极限频率下系统最大流量的要求;系统高效利用液压泵的流量分配技术,满足液压系统对流量的需求;液压系统的流量转换与行车系统采用工业计算机控制(Plus One)方式,并进行安全的冗余设计;形成了具有自主专利的隔震设计和基于等应力设计的工字型平板结构,使信号传递过程中的非线性效应与对大地等效质量的捕捉能力明显改善。低频地震勘探技术在对盐下、深部火成岩及浅表层火成岩覆盖区下覆目标成像等的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展示了低频地震信号在解决复杂地质目标成像的能力。
- 陶知非骆飞马磊刘志刚
- 关键词:低频信号
- 一种确定可控震源最佳低频扫描信号的方法
- 本发明是一种确定可控震源最佳低频扫描信号的方法,采用等频扫描信号,逐渐增加震源出力进行激发,用最小二乘法对实测的震源低频样点实际输出最大出力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的重锤最大位移曲线和系统流量曲线的焦点确定可控震源低频输出曲线...
- 陶知非刘志刚王井富刘金中关业志曹务祥梁晓峰雷云山王彦娟李扬胜王光德肖明法炜马铁荣徐莉萍
- 文献传递
- 一种高效采集中的震源监控方法
- 本发明是地震勘探技术的采集震源监控方法,在地震队营地配置一个基站和主机,架设天线,在震源和基站都安装数传电台,建立震源与基地的通讯;通过数传电台把震源实时位置、扫描参数、属性传回基地,基地主系统对多台震源车进行生产统计和...
- 刘进宝张慕刚曾庆平尚永生刘志刚翟金浩陈国栋龙用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旋转式振动器的横波可控震源的二级压重结构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旋转式振动器的横波可控震源的二级压重结构,涉及石油、天然气等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包括:车身;连接在车身上的振动器,所述振动器振动端设置有振动器平板;设置在所述车身左右两侧的两个提升油缸,两个所述提升油缸...
- 郝磊刘志刚曹文娟王楠宋晓伟黄玉峰
- 观测系统炮道密度退化对河道砂体和断层识别能力的影响--以GSM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在川中沙溪庙组勘探为例
- 2022年
- 为了分析观测系统炮道密度退化对目的层成像的影响,在保持偏移距和方位角分布规律前提下,对中国西部GSM地区高密度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采用抽稀炮排、道距和炮距的方式使炮道密度退化,得到相同面元大小不同炮道密度A、B、C和D四套观测系统,对抽稀的资料进行分别处理,基于河道砂体叠置模式正演基础上,通过沿层提取相干和均方根等属性切片对川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刻画和断层断距识别能力上进行实验对比,以指导后期针对该目的层的采集工程技术设计。通过分析得到以下认识:①针对大中型河道,观测系统A、B、C和D与高密度识别能力相当。②针对小型河道,观测系统A、B、C平面上能识别一部分小型河道,且随着炮道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剖面河道亮点减弱,观测系统D在剖面上无法识别河道亮点。③高密度观测系统断层平面展布最为清晰,观测系统A、B、C和D断层平面展布大的地质规律与高密度数据相当,但细节上存在一定损失。④当川中沙溪庙组河道宽度约为55 m,断层断距约为6 m,薄砂体厚度约为6 m时,可采用高密度观测系统;当其河道宽度大于74 m,断层断距大于12,薄砂体厚度大于10 m时,可采用A、B、C观测系统。
- 李修明刘志刚闫小伟乔彦国侯小平王聪
- 关键词:河道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