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英
- 作品数:82 被引量:200H指数:8
-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氧化铝对Pd/CZLA催化氧化甲醇性能的影响
-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一系列不同Al2O3含量的Pd/CeO2-ZrO2-La2O3-Al2O3催化剂。分别运用N2吸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甲醇的催化氧化性能。
- 张雪乔刘建英刘洁王丽莎黎坤
- 关键词:氧化铝钯甲醇催化氧化
- 一种乙醇汽车尾气净化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醇汽车尾气净化的方法,属于乙醇汽车尾气净化技术领域,通过将乙醇汽车废气分成两个阶段进行转化去除,在TWC(三元催化剂)催化阶段之前增加一个低温催化氧化阶段,低温氧化活性高的催化剂就会进一步降低有毒尾气的...
- 罗兰妮刘建英杨皓徐成华田黎霞杨曦怒
- 文献传递
- 氧化铝对Pd/CZLA催化氧化甲醇性能的影响
-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一系列不同Al2O3含量的Pd/CeO2-ZrO2-La2O3-Al2O3催化剂。分别运用N2吸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甲醇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添...
- 张雪乔刘建英刘洁王丽莎黎坤
- 关键词:氧化铝钯甲醇催化氧化
- 文献传递
- MCM-41对乙醇汽油车冷启动排放乙醛的吸附性能研究
- 乙醇汽油车尾气中含有乙醛[1]。乙醇汽油车带来的乙醛污染问题在汽车冷启动时尤为突出[2],这是因为冷启动后0-120s内排气温度低,达不到三效催化剂(TWCs)的起燃温度,乙醛几乎未经净化而直接排入大气,导致城市空气中含...
- 刘建英徐成华魏荣王奥驰
- 关键词:MCM-41汽车尾气冷启动乙醛
- 资源化利用CO2催化加氢制甲烷的研究
- 徐成华任红赵浩阳王雅雪刘洁刘建英刘盛余
- 关键词:温室气体CO2甲烷化非贵金属催化剂
- 固体酸催化废旧塑料裂解制燃油的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SiO2、ZrO2-SiO2复合氧化物,并在其表面以H2SO4或ZnSO4浸渍法制备废旧塑料裂解用固体酸催化剂,并且用TPD技术对其表面酸性进行了表征;重点考察了ZnSO4浸渍量对相应固体酸的催化裂解性能的影响,并与H2SO4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ZnSO4浸渍得到的固体酸表面的酸中心较多、酸性较强,并且其催化裂解性能也优于H2SO4法。由燃油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由本文所得固体酸催化废旧塑料裂解所制得的燃油主要以汽油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轻质柴油。
- 邱梅李雪徐建春徐成华刘建英
- 关键词:废旧塑料催化裂解汽油
- “双碳”目标下环境类研究生高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被引量:11
- 2022年
-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双碳”目标或“3060计划”。这要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高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类研究生的一门核心学位课程。对照“双碳”目标的要求,结合院校专业特色,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过重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新模式、探索实践教学环节和改革教学评价方法系统地优化了课程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满足大气污染防控领域对人才专业能力的需求。“双碳”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环境类研究生当以较高的专业素养投身到实现“双碳”目标的系统性工程中去。
- 刘洁刘盛余刘建英徐成华刘雨露
- 关键词:教学改革
- 软锰矿与氧化亚铁硫杆菌吸收SO_2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 2005年
- 研究了低浓度软锰矿浆与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ferrooxidans,简称T.f)联合吸收SO2过程中软锰矿浆浓度、T.f菌液量、O2体积分数、气体流量以及SO2进口浓度对硫酸根生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该体系中,生成的硫酸根浓度随着软锰矿浆浓度、T.f菌液量、O2体积分数以及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进口SO2浓度的增加,硫酸根的生成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 刘建英蒋文举童小双
- 关键词:软锰矿浆
- 一种分子筛改性Pd/Al<Sub>2</Sub>O<Sub>3</Sub>三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子筛改性Pd/Al<Sub>2</Sub>O<Sub>3</Sub>三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按照质量百分含量包括以下组分:分子筛30‑70%、氧化铝28‑68%和活性组分Pd 2%。通过将硝酸铝溶液和氨...
- 刘建英李俊洁徐成华候潇潇
- 锆镧双金属负载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除氟性能与机理研究
- 2025年
- 针对现有废水深度除氟技术存在吸附容量低、处理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将锆(Zr)和镧(La)纳米颗粒负载于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制备了一种新型经济实用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HZO+HLO@D201。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制备工艺,并利用BET、XRD、SEM-EDS等手段表征材料结构,结合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阐明其除氟机理。结果表明,锆镧添加量、锆镧质量比和NaOH溶液浓度对氟离子吸附容量影响显著,其影响程度排序为:锆镧添加量>NaOH溶液浓度>锆镧质量比。最优制备条件为:锆镧总添加量9.53 g、锆镧质量比2.59∶1、NaOH质量百分比9.55wt%,此时氟离子吸附容量实测值为18.27 mg/g,与预测值(18.06 mg/g)相对误差仅1.17%。该复合材料对氟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其为自发的多层化学吸附。XRD与SEM-EDS结果证实锆镧以无定形形态均匀负载于树脂表面及孔道,D201树脂的比表面积由12.14 m^(2)/g提升至14.36 m^(2)/g。HZO+HLO@D201锆镧双金属的协同效应可通过互补的化学吸附机制高效除氟。
- 邹健谭显东陈楠刘建英蔡坤佑陈香楚陈星颖
- 关键词:含氟废水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