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 作品数:30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
- 目的 上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嗅觉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生率约占各类因素导致嗅觉障碍的18%~45%.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病毒直接损伤嗅上皮的嗅感觉神经元,导致气味感知能力减退;也可能是由于病毒侵犯相关神经通路,影响嗅觉信号的...
- 刘佳姚淋尹魏永祥杨凌李丽
-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
- 2018年
- 分析循证护理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间接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均为3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情况和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循证护理措施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情况,值得广泛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 刘佳
- 关键词:循证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不良情绪
- 孤立性先天失嗅患者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孤立性先天失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家系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例孤立性先天失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女性各4例.患者自幼未闻到过任何气味,全部患者均进行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体检、T&T和Sniffin' s ticks主观嗅觉功能检查、嗅觉事件相关电位测试、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及性激素检测.7例行嗅觉通路MRI检查,1例因佩戴避孕环未进行MRI检查.经内分泌、泌尿外科会诊排除综合征型先天性失嗅.结果 8例患者鼻内镜检查、鼻窦CT检查除4例鼻中隔明显偏曲,2例泡性中鼻甲外,均未见鼻腔、嗅裂占位,主观嗅觉测试均为完全失嗅.嗅觉事件相关电位7例不能引出,1例可以引出.MRI检查:嗅沟不明显,嗅球嗅束未发育者2例.其余5例均有嗅球变形、呈不规则状、结构不清,其中3例嗅束萎缩变细,1例嗅束正常,1例嗅束细短;7例嗅沟均不同程度变浅.8例患者性激素检测均未见异常.3例患者显示出一定的家系特征.结论 孤立性先天失嗅诊断应依据病史、专科体检、嗅觉测试、鼻窦CT、嗅觉事件相关电位以及嗅觉通路MRI检查结果.嗅觉相关电位和嗅觉通路MRI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嗅沟深度小于8 mm,可以作为先天性失嗅的客观指标,部分病例显示出一定的家系特征.
- 李丽魏永祥王宁宇苗旭涛杨凌葛晓辉吴莹刘佳田俊
- 关键词:嗅觉障碍诱发电位磁共振成像
- 循证护理对改善老年心绞痛型心肌缺血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评价效果
- 2018年
-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老年心绞痛型心肌缺血患者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7年7月86例诊断心绞痛型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比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同时对SAS、SDS、HAMA和HAMD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服药总依从率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69.77%,且症状及发作频率、持续时长、睡眠质量、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AS、SDS、HAMA和HAMD评分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心绞痛型心肌缺血老年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循证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生率,并且可有效改善其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况。
- 刘佳
-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 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功能评分与改进Lund-Mackay内镜检查评分相关性分析
- 郭怡辰姚淋尹刘佳孙智甫魏永祥
- 空腹血糖受损预测模型与风险评分的建立
- 2022年
- 目的构建北京市成年人10年内发生空腹血糖受损的预测模型,并建立风险评分可视化列线图。方法本研究利用2009—2018年北京市健康管理队列研究的数据。以2009—2013年第一次数据为基线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来构建空腹血糖受损发生的预测模型,建立空腹血糖受损发生的可视化列线图,通过C指数来对列线图进行评估。结果共纳入18-89岁居民5574例,其中训练集4459例,平均随访(6.78±1.78)年,共有544例(12.20%)发生空腹血糖受损;验证集1115例,平均随访(6.83±1.82)年,共128例(11.48%)发生空腹血糖受损。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体质指数大、腰臀比大、高血压、甘油三酯异常、谷草转氨酶异常、有父母糖尿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空腹血糖受损。验证结果:训练集C指数=0.74(95%CI:0.72-0.76),验证集C指数=0.73(95%CI:0.68-0.77)。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10年内成年人空腹血糖受损发生的列线图效能良好,对可能进展为空腹血糖受损的高风险人群有预测价值。
- 刘晓磊刘相佟陶丽新陶丽新陈硕刘佳陈硕郭秀花
- 关键词:空腹血糖受损列线图
- SNAP-SNIFF嗅觉阈值测试及嗅觉辨别测试在中国中青年人群中的初步研究
- 刘怡孙智甫姚淋尹郭怡辰刘佳魏永祥
- 缺血/缺氧预适应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0年
- 有氧代谢对脑组织至关重要,神经系统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差。内源性因素如缺血性卒中、癌症及外源性因素如高原暴露、航空作业、潜水等均会导致机体或器官的缺血/缺氧,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以及病理改变。寻找提高脑低氧耐受性的策略对于增强机体适应低氧环境的能力及防治缺血/缺氧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预先给予机体一个短时间的较轻程度的缺血/缺氧刺激,能够显著提高机体对随后更严重缺氧的耐受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缺血/缺氧预适应。近年来,缺血/缺氧预适应作为一种诱导神经内源性保护的策略,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当前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之一。到目前为止,缺血/缺氧预适应已经在多种临床前模型中进行了研究,如缺血性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缺血/缺氧预适应的保护机制复杂,涉及低氧信号通路激活、抗氧化应激、抗炎、抗凋亡等多种效应。本文就目前报道的缺血/缺氧预适应的主要机制、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阐明缺血/缺氧预适应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应用潜力。
- 吴剑谷亚坤刘佳
- 关键词:缺氧缺血预处理神经保护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的安全性
-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对患者的影响及安全性。 对象与方法:选取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泌尿外科接受了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手术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平均年龄为(45.25±12....
- 刘佳
- 关键词:输尿管镜安全性
- 嗅觉传导通路的MRI评估被引量:4
- 2014年
- 随着人类对嗅觉功能认知的重视和深入研究,逐渐发展出多种嗅觉系统的检测方法。主客观嗅觉功能检查能够从不同层面反应嗅觉的水平,尤其客观检测目前被认为是评估嗅觉功能的"金标准"。但是这些检查不能确定嗅觉信号产生的部位,以及引起嗅觉障碍的原因。影像学技术则能够显示嗅觉通路结构,并且功能性MRI(functional MRI,f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可以反应大脑不同区域对特定刺激的功能活性。相对于CT扫描,
- 苗旭涛刘佳魏永祥
- 关键词:嗅觉通路磁共振嗅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