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达
- 作品数:20 被引量:73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 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益区域差异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笔者通过构建4个指标模型,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耕地利用效益进行计算,得出湖南省14个市州耕地产出效益整体较差;耕地消耗回报整体较好,区域差异明显;耕地污染替代整体较差,耕地污染逐步加重;耕地利用集约程度较好,应注意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 冯达段亚锋
- 关键词:耕地
- 1990—2020年湖南省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 2025年
- 乡村聚落作为乡村空间的物质载体,探究乡村聚落分布的演变历史和规律并探索其成因,是乡村聚落优化重组、乡村空间治理的重要基础。文章运用核密度分析和位序累积规模模型等方法,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对湖南省1990—2020年乡村聚落分布特征及规模等级体系开展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斑块数量总体增加,聚落总面积阶段性增减变化不一但总体增加。在空间上表现为平原稠密、山区稀疏,呈现出洞庭湖区密度最大、长株潭地区次之、湘南地区密度较低、湘西地区密度最低的空间分布格局。1990—2020年,湖南省乡村聚落核密度变化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洞庭湖区和长株潭地区。(2)乡村聚落体系发育成熟度还有待加强。湖南省县级行政单元乡村聚落体系β值低值较多,中、高值分布较少且集中。β值较高的区域集中在环洞庭湖平原的洞庭湖区和经济发达的长株潭地区。1990—2020年县域β值变化幅度较大的区域为长株潭地区,其次是湘西地区。在成因分析上,文章认为自然因素是乡村聚落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乡村聚落的发展影响较大,而人文因素对乡村聚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影响。
- 李婷婷冯达张志坚
- 关键词:乡村聚落
- 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益区域差异研究
- 通过分析湖南省14个市州耕地利用效益区域差异,探讨影响耕地利用效益区域差异的因素,以确定耕地保护工作的重点。
- 冯达李婷婷
- 关键词:耕地利用耕地保护
- 文献传递
- 湖南省建设用地的时空结构分异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通过运用年均变化强度指数这一指标,对湖南省建设用地的时空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在今后几年内,湖南省城镇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西部水利设施用地扩张的速度还将增大;农村居民点用地将大幅减少。
- 冯达吴凌辉张毅
- 关键词:建设用地
- 景观格局对洞庭湖区鼠害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学过程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不论物种保护还是生物灾害的防治,均与生物生存环境的景观格局息息相关.选择洞庭湖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典型样区的景观格局特征,并对耕地和房舍中的鼠类捕获率与反映景观格局特征的景观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地中鼠类的捕获率与景观聚集度、连接度以及斑块形状显著相关;房舍中鼠害的捕获率与建设用地的斑块形状显著相关.从景观格局角度提出了降低耕地和房舍中鼠害捕获率的方法.
- 段亚锋王克林陈洪松冯达苏衍涛杨国蓉
- 关键词:鼠害洞庭湖区
- 解读《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规范》被引量:3
- 2009年
-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中心和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共同起草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地方标准通过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评审,在湖南省各地试行。该《规范》作为湖南省乃至全国首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标准,标志着湖南省土地利用研究的深入和土地管理水平的提高。该论文对该标准进行了全面解读。
- 黄华明冯达
- 关键词:测绘土地整理
- 洞庭湖区景观异质性的尺度效应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的基本特征,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景观的异质性随着研究尺度的改变而变化,不同尺度,各景观组分的异质性表现不同。而异质性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生态学研究过程中样地尺度的选择是否合适。本文以我国典型的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洞庭湖区为例,采用信息熵法,选取样线,利用湖区五期影像资料,借助Arc GIS相关软件将样线与影像资料进行叠加,在800m、1600m、3200m、6400m、12800m五个尺度上,针对水田、旱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七种景观组分进行分析,得到各种景观组分在不同尺度上的信息熵和最大异质性表现尺度,根据分析结果,对今后景观研究过程中样地尺度的确定提供了一些依据。
- 段亚锋王克林冯达
- 关键词:洞庭湖区景观异质性
- 漓江流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性研究
- 2024年
- 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对促进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精准识别典型喀斯特地区漓江流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程度,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国土空间规划及产业布局,本研究利用产业结构优化测度方法、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模型,从区县角度探讨了2012-2021年间漓江流域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和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①漓江流域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逐渐提升,指数均值由0.409下降到0.019。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指数均值由2.279上升至2.808后下降至2.460,但整体水平仍有提高。②漓江流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持续增加趋势,指数均值从0.276稳步上升到0.496,且5个市辖区土地集约利用度明显高于4个县域土地利用集约度。③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且都表现出以5个市辖区为核心向周边县域辐射发展的空间格局。④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研究结论认为漓江流域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模式逐渐形成,各区县仍需采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产业聚集效应、盘活低效利用土地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实现全流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 刘胜峰赵双飞曾薇冯达阳胜男
-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喀斯特地区漓江流域
- 典型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对退耕还林还草的响应被引量:12
- 2018年
- 基于定点回顾实验设计,通过对比分析2005年初(退耕还林还草初期)和2014年底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小流域土壤碳氮格局变化,探讨石漠化治理工程实施后,植被恢复对土壤碳氮积累和碳氮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退耕还林还草10a后,示范区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显著增加1.3g/kg,但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变化;就空间格局而言,退耕还林还草初期土壤碳氮高值聚类区主要分布在坡脚旱地和荒地(荒草)类型区,退耕还林还草10a后其高值聚类区主要分布在荒地(灌丛和荒草)类型区,而10a前后土壤碳氮的低值聚类区始终分布在洼地旱地类型区;2005年和2014年土壤有机碳半变异函数的拟合模型相同,均为球状模型,在退耕还林还草10a后空间异质性增强,土壤有机碳的空间格局受土壤母质和植被结构的影响增强;而土壤全氮半变异函数的拟合模型不同,由指数模型变为球状模型,在退耕还林还草10a后空间异质性减弱,土壤全氮的空间格局受随机因素影响增强。研究结果对石漠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的科学参考和实践指导意义。
- 段亚锋王克林王克林冯达吴敏吴敏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退耕还林还草
- 基于DEA的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率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结合湖南省耕地利用实际情况,选取耕地面积、农村从业人员、农业机械动力、化肥施用量、粮食、棉花、油料产量和农业总产值等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湖南的耕地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得出耕地利用效率较高的结论,并提出提高湖南省耕地利用效率的措施。
- 冯达段亚锋李婷婷
- 关键词:耕地利用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