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恒

作品数:30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蛋白
  • 7篇结肠
  • 6篇热休克
  • 6篇热休克蛋白
  • 6篇结肠炎
  • 6篇溃疡
  • 6篇溃疡性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幽门螺杆菌感...
  • 5篇热休克蛋白2...
  • 5篇胃癌
  • 5篇螺杆菌
  • 5篇螺杆菌感染
  • 5篇杆菌感染
  • 4篇溃疡性结肠炎
  • 4篇姜黄素
  • 3篇单侧
  • 3篇单侧输尿管
  • 3篇单侧输尿管梗...

机构

  • 19篇山西大同大学
  • 11篇大同市第五人...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大同医学专科...
  • 3篇大同医学高等...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中南大学
  • 2篇大同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大同市第四人...

作者

  • 26篇侯恒
  • 8篇荣芳
  • 6篇王勇
  • 6篇王满贵
  • 5篇李丽芬
  • 4篇马存根
  • 4篇赵爱青
  • 4篇卢放根
  • 4篇李荣山
  • 4篇张晓明
  • 2篇田秀娟
  • 2篇张义平
  • 2篇桑云华
  • 2篇李云燕
  • 1篇马存根
  • 1篇王保中
  • 1篇张丽娟
  • 1篇邢福泰
  • 1篇曹化东
  • 1篇麻柔

传媒

  • 3篇山西医药杂志
  • 3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癌变.畸变....
  • 2篇中国厂矿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大同医专学报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4
  • 1篇199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介导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组。从造模后第2天起,姜黄素组给予100mg.kg-1.d-1姜黄素腹腔注射。术后第4周,处死各组大鼠,用HE、Masson染色评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内TGF-β1、CTGF及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部位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BUN水平显著增加(P<0.01),肾间质纤维组织相对面积显著扩大(P<0.01),肾组织内TGF-β1、CTGF及ColⅠ蛋白质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或P<0.05)。姜黄素干预后,上述上调指标都被显著抑制(P<0.01或P<0.05)。结论姜黄素具有抗肾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肾组织TGF-β1和CTGF表达有关。
赵爱青张晓明侯恒李荣山马存根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姜黄素肾间质纤维化
热休克蛋白27、三叶因子Ⅱ在胃癌和癌前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27(HSP27)、三叶因子Ⅱ(TFF2)在胃癌和癌前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正常胃黏膜组织20例、胃溃疡2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4例和胃癌54例中HSP27和TFF2的表达情况,其表达水平以HSP27和TFF2的平均光定密度测定值表示,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SP27在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光密度值(0.278±0.011)较胃溃疡(0.303±0.013)和慢性萎缩性胃炎(0.305±0.010)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SP27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27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0.318±0.022)较前三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27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有关(P均<0.05)。TFF2在胃溃疡(0.368±0.014)和慢性萎缩性胃炎(0.371±0.019)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胃黏膜(0.346±0.03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癌中TFF2的表达水平(0.325±0.020)低于前3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FF2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结论HSP27和TFF2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该指标可为胃癌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荣芳侯恒李丽芬王勇王满贵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27胃癌胃癌前疾病
TFF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Ⅱ(Trefoil factors2,TFF2)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4种不同胃黏膜病变的标本140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TFF2的表达及H.pylori的感染情况,并分析TFF2的表达与H.pylori的感染的关系。结果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中,TFF2和H.pylori的表达率依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TFF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降低。H.pylori阳性组TFF2的表达率低于阴性组,TFF2的阳性率与H.pylori感染率之间呈负相关(r=-0.335,P<0.05)。结论 TFF2的表达和H.pylori的感染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该指标可为胃癌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荣芳王勇王满贵侯恒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
嗜酸乳杆菌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趋化因子RANTES和MCP-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趋化因子RANTES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表达的影响,了解其治疗UC的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阴性对照(生理盐水,NS)组,阳性对照(美沙拉嗪)组,模型对照组,嗜酸乳杆菌低剂量(106CFU/ml)、中剂量(107CFU/ml)组、高剂量(108CFU/ml)组。用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病理组织学积分检测各干预组的疗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趋化因子RANTES和MCP-1蛋白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肠组织中RANTES、MCP-1和STAT1基因的表达。结果嗜酸乳杆菌可改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一般情况,降低DAI积分;与模型、阴性对照组相比,RANTES和MCP-1蛋白、基因的表达均下降(P<0.05);转录因子STAT1基因表达也下降(P<0.05)。其效果与美沙拉嗪相当,其中以嗜酸乳杆菌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嗜酸乳杆菌对急性期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有治疗作用,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其部分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转录因子STAT1的激活,进而减少结肠黏膜趋化因子RANTES和MCP-1的表达有关。
桑云华卢放根侯恒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嗜酸
慢性胃炎病变黏膜组织HSP70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导致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病变黏膜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判定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和治疗前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慢性胃炎胃黏膜胃镜活检标本71例,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浅表性胃炎38例,萎缩性胃炎33例。经吉姆萨染色结合临床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Hp,把所有病例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黏膜组织中HSP70,计算两组黏膜组织HSP70表达阳性率,经统计学方法比较其差异显著性。结果不论浅表性胃炎还是萎缩性胃炎,Hp阳性组黏膜组织中HSP7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5%和76.0%)显著高于Hp阴性组黏膜组织HSP7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0%和37.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SP70在各型慢性胃炎黏膜组织均有表达,Hp感染使其表达量明显增强。测定HSP70可反映Hp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的发展趋势及治疗前景。
张义平张丽娟侯恒
关键词:慢性胃炎HSP70HP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4,MCMp4)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4种不同胃黏膜病变的标本共14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MCMp4的表达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MCMp4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为序,4种病变中MCMp4的表达率和Hp的感染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胃癌中Hp感染组MCMp4的表达率高于非感染组(P<0.05),MCMp4的阳性表达率与Hp感染率之间呈正相关(r=0.457,P<0.05)。结论:MCMp4表达和Hp的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可为胃癌诊断、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提供参考。
荣芳王勇王满贵侯恒李丽芬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免疫组织化学
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粘蛋白MUC2和PPARγ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实验小鼠结肠粘膜粘蛋白MUC2及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小鼠急性UC模型.将50只Babl/c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嗜酸乳杆菌组(DSS+LT)、阳性对照组(DSS+美沙拉嗪)、阴性对照组(DSS+冻干赋形剂)、模型对照组(DSS),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组织学损伤评分.分别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MUC2、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蛋白含量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益生菌能降低实验小鼠DAI积分和结肠组织学评分,增加结肠长度;同时促进结肠组织中MUC2,PPARγ表达.结论益生菌能有效治疗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益生菌上调结肠粘膜中保护因子MUC2和PPARγ有关.
李云燕卢放根侯恒任科雨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益生菌MUC2PPARΓ
晋北地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与血清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晋北地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与血清元素含量的关系。方法①对住院治疗的296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病人进行性别、发病年龄、县域分布的回顾性分析;②采用多通道智能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晋北地区部分区县人群血清元素Cu,Zn,Fe,Ca,Mg,Se抽样调查;③将87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病人与90名健康人血清Cu,Zn,Fe,Ca,Mg,Se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晋北地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存在明显区域性,高发区人群血清Zn,Se,Mg含量低于其他区域;而患病人群的这3种血清元素较健康人群更低。结论晋北地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与血清Zn,Se,Mg降低有关。
邢福泰曹化东刘世方侯泽张丽侯恒
关键词: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嗜酸乳杆菌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黏液细胞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观察嗜酸乳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黏膜黏液细胞、黏蛋白MUC2的表达,了解其治疗UC的效果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嗜酸乳杆菌(高、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美沙拉嗪)组、阴性对照(冻干赋形剂)组、模型对照组。健康对照组自由饮水,其余各组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7d造模,同时给予嗜酸乳杆菌、美沙拉嗪灌胃治疗。黏液组织化学(AB/PAS)法计数结肠黏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黏蛋白MUC2的表达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UC2的基因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小鼠结肠黏液细胞数、黏蛋白MUC2含量减少,MUC2的基因表达下降;嗜酸乳杆菌和美沙拉嗪不同程度增加结肠黏液细胞数量、黏蛋白含量,促进MUC2的基因表达,嗜酸乳杆菌高剂量组效果较显著。结论嗜酸乳杆菌对急性期UC小鼠有治疗作用,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嗜酸乳杆菌促使结肠黏膜MUC2的表达上调和结肠黏膜中黏液细胞数量增多有关。
李云燕卢放根侯恒张义平
关键词:益生菌粘蛋白MUC2
益生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通过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观察嗜酸乳杆菌以及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并检测Hsp70、Hsp27在肠黏膜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5%DSS 7 d建立急性UC动物模型。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生理盐水,NS)组、嗜酸乳杆菌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和嗜酸乳杆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组,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肉眼改变及病理组织学积分;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27)的表达量。结果嗜酸乳杆菌可降低实验小鼠DAI积分和改善结肠组织损伤;与模型组、阴性对照组相比,嗜酸乳杆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组的HSP70表达增加(P<0.05),其中以嗜酸乳杆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组效果最佳。结论嗜酸乳杆菌和柳氮磺胺吡啶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都有治疗作用,且二者疗效相当;两药联合应用效果最佳。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结肠黏膜HSP70的表达有关。
范敏荣芳丁昊炜侯恒
关键词:益生菌溃疡性结肠炎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蛋白27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