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卫国

作品数:32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4篇历史地理
  • 3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9篇红楼
  • 19篇红楼梦
  • 13篇《红楼梦》
  • 11篇文化
  • 5篇影视
  • 4篇电影
  • 4篇影视剧
  • 4篇改编
  • 3篇电视剧
  • 3篇影视改编
  • 3篇文学
  • 3篇明清
  • 2篇电视
  • 2篇园林
  • 2篇图书
  • 2篇清代
  • 2篇文化资源
  • 2篇西学
  • 2篇西学东渐
  • 2篇论略

机构

  • 32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32篇何卫国
  • 2篇胡晴
  • 1篇孙伟科
  • 1篇李虹
  • 1篇张云
  • 1篇段启明

传媒

  • 12篇红楼梦学刊
  • 3篇文史知识
  • 2篇河南教育学院...
  • 2篇渤海大学学报...
  • 2篇曹雪芹研究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文学研究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24
  • 8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楼梦》电影研究不应忽视早期电影文化生态被引量:1
2020年
揭示经典文学的现代意义,是凸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来说,需要超越文学的自身格局,把研究对象置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来思考。自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对《红楼梦》的研究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回顾这百年《红楼梦》学术史,可以发现,现代意义的"红学"建立之初,本来就没有局限于文学内部: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运用西方哲学理念,蔡元培《石头记索隐》强调民族革命,胡适《红楼梦考证》结合个人家族史以及后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引入,都具有广阔的研究视野。随着对文学审美性的强调和对语言艺术本身的重视,关于经典作品的文化学研究被边缘化了,或者说分层化了。一方面是有关《红楼梦》各种纯艺术技巧的理论讨论,是版本学意义上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是借《红楼梦》名义却又无关《红楼梦》本体的各种红楼文化研究的随意发挥。由此,我们强调立足《红楼梦》本体,以开阔的文化学视野展开研究的再出发。这种再出发,路径固然不少,但突破渊深流长的文学趣味主义局限尤为重要。因为文学趣味主义的最大问题是过于强调文学的内部纯粹性,常常只从审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文学现象,以满足自身的审美娱乐,而忽视在一个整体文化视野中的意义和价值。简单举例说,当有学者提出《红楼梦》缺少晴雯的肖像描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留白艺术而留给读者想象余地时,却并没有意识到,所谓留白,常常是作者有意或无意忽视特定阶层人物的一种表征,因为当小说的视角基本采用了主人立场,丫鬟奴仆的容貌是很难进入主人视野的。于是,看似是艺术审美的一个策略问题,其实隐含着当时社会文化的整体意识。当然,文化学研究既需要挖掘文学的深层次问题,以显示文化学的立体性,也需要把文学的生产和接受置于社会过程来考虑,
何卫国
关键词:《红楼梦评论》历史文化信息文化学研究肖像描写趣味主义
明清才女文化与八旗闺秀文学创作论略
2023年
明清启蒙思潮及才女文化的兴起,为清代八旗才女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八旗世家优渥的家世背景及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八旗才女的成长创造了条件;八旗闺秀,从清初至清末,代有才出,各领风骚,其文学创作风格豪爽雄健,是才女文化史上的奇观。
何卫国
关键词:才女八旗文学创作
再论大观园原型说之“红楼梦里说”——以明清园林文化资源为视角
2025年
大观园“红楼梦里说”意指大观园乃虚构之物,是曹雪芹在实景园林基础上创作的“纸上园林”。从文化资源的视角溯源,大观园生长于我国古代园林文化的土壤。其背后的园林文化资源,主要有三:清代乾隆时期大江南北的实体园林,园林专书、园林书写中的“纸上园林”,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的后花园意象。即大观园虽然是曹雪芹创作的子虚乌有的“纸上园林”,但明清时期的园林实践、园林艺术理论、园林书写等为其提供了丰厚的园林文化资源。
何卫国
关键词:园林文化资源
《红楼梦》影视剧服饰论略被引量:3
2017年
《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为《红楼梦》的影视改编带来了难题。纵观近百年的红楼影视改编史,红楼人物的服饰论争,主要围绕时装与古装、古装与戏装、服饰色彩等问题而展开。红楼影视剧人物的服饰,绝大多数都着古装,但复旦版电影《红楼梦》等作品却选择了时装。红楼影视剧中的古装,多少都借鉴了戏曲人物的装扮。在服饰色彩运用上,87版电视剧严格遵循我国服饰文化传统,较好地诠释了服饰色彩在彰显人物身份地位、渲染环境气氛及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而2010版电视剧服饰设计现代感过强,过于强调服饰色彩的视觉表现力,忽略了传统服饰文化的规制。
何卫国
关键词:红楼梦影视剧服饰
论《红楼梦》影视剧中的贾宝玉形象被引量:1
2017年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作为高度个性化的文学形象,为影视改编带来了挑战。因其明显的双性人格,荧幕上有了男女宝玉之争。自复旦版始,影视剧中出现了诸多女宝玉形象,但男宝玉是大势所趋。在人物性格的处理上,《红楼梦》影视剧多侧重塑造宝玉的"情痴"形象。这种"情痴"形象因影视剧改编时代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何卫国
关键词:红楼梦影视剧情痴
2015年《红楼梦》报纸、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及年度活动述评
2016年
在数字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红楼梦》的传播方式日渐多元化,报纸、网络与新媒体等媒介对《红楼梦》的传播现象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对2015年《红楼梦》报载文章进行考察、概述网络与新媒体对《红楼梦》的传播现状,阐释其在红学研究、文本阅读、作品的推广与普及中所发挥的作用。另外,为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各相关组织与机构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会议、学术讲座、演出、展览等文化活动,本文对此予以梳理并作简要评述。
何卫国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
肩舆缓缓与车马喧阗——明清笔记所见北京日常出行
2024年
明清时期,北京城内的出行方式主要依托肩舆、车马等陆上交通工具。肩舆既是舒适的出行工具,也是特权与财富的象征;车马则可满足不同阶层人士出行所需。明清文人笔记对北京居民出行方式的诸多记述,可管窥北京城的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居民社会身份与财富等级,并最终体现出城市独特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质。
何卫国
关键词:车马
“中国梦”与“红楼情”——香港《红楼梦》电影刍议被引量:5
2012年
红楼影视作品,因拍摄地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1950年到1978年间,香港成为《红楼梦》电影制作中心。香港《红楼梦》电影寄托着香港电影人对家国故土的眷念,在主题选择上偏爱宝黛爱情悲剧、强化"情僧"的色空内涵、重视红楼"小人物"的爱情,在形式上充分发挥戏曲片(粤曲与黄梅调)的优势,而时装片与情色片的出现则体现了香港开放的商业电影文化特征。香港《红楼梦》电影既有中国红楼影视的共同特征,也具有香港地域文化特色,集中体现了香港电影人的"中国梦"与"红楼情"。
何卫国
关键词:《红楼梦》电影文化
西器东来--明清笔记与西洋钟表
2023年
明代中期,西洋器物随着西学东渐的步伐,被欧洲传教士、商人、贡使等带入中国。清代中期以前,清政府不断通过海关进口自鸣钟、西洋镜、鼻烟壶等物品,但在官修正史中,却有意回避或忽视。而明清笔记对这些令人新奇的西洋器物,有闻必录,有见记,保存了大量史料,弥补了官修正史的缺失与不足。本文即以西洋钟表为例,以管窥豹。
何卫国
关键词:明代中期鼻烟壶西学东渐自鸣钟清代中期钟表
明清笔记中的宫廷宴请礼仪
2024年
都城作为首善之区,最能彰显礼制文化之森严。北京有八百多年的建都史,礼制文化已渗透至人们“衣食住行”中的方方面面。于饮食而言,首先体现为严肃规范的饮食礼仪。人们以食敬天、以食祭祖、以食孝亲、以食待客,饮食中渗透着礼仪文化的元素。明清宫廷宴请活动,最能凸显这一饮食文化特征。
何卫国
关键词:饮食文化饮食礼仪礼仪文化首善之区礼制文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