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兆银
-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我国经济转型中的宪法变革轨迹及其启示
- 2001年
- 在我国始于 1978年的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逐步推进中 ,我国宪法对经济制度的规定也相应地进行了几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 ,经济转型与宪法变革经历了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回顾这一过程 ,厘清我国经济转型中宪法变革的历史轨迹 ,我们得到如下重大启示 :我国宪法变革符合经济立宪规律 ;我国宪法变革的模式有待完善 ;
- 任兆银
- 关键词:经济转型宪法变革
- 当代中国宪政建设与党的执政方式变革
- 任兆银
- 关键词:宪政建设中国共产党
- 论党的作风建设与党的执政合法性的获取和维护被引量:2
- 2002年
-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 ,优良的作风均是中国共产党获取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政治资源。然而 ,当前党内不良作风却不利于党执政合法性的维护。抓住制度建设这一重要切入点来改善党的作风 。
- 高四梅任兆银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执政合法性
- 执政党在我国宪政建设中的角色分析
- 2001年
- 总体而言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宪政建设中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 ,但在立宪、行宪、护宪、修宪各环节中又各有侧重 ,分别扮演着领导者、遵守者、监督者、建议者的角色 ,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试对此进行法理分析 ,并对其中党的角色行为的不足和失范之处提出补足和矫正的方法。
- 任兆银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宪政建设角色分析
- 五四前后陈独秀的宪政思想
- 2001年
- 实行宪政是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宪政亦称民主政治、立宪政治或宪法政治。具体而言,所谓宪政,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简言之,宪政即由宪法确认和规范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其实施。近代以来,我国就不乏对宪政思想进行探求的有识之士。
- 任兆银
- 关键词:宪政思想宪法政治民主政治制度现代法治国家政治形态
- 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关键——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2001年
- 任兆银
- 关键词:领导权社会主义
- 土地革命中毛泽东对苏区农村家族势力消亡的贡献
- 2001年
- 家族,是一种以父系血亲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家族组织作为我国漫长的封建宗法社会的基层政权组织形式,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控制广大农村地区的重要工具。不可否认,在某些方面,乡村家族对族内民众和族外群体也具有一定的有益功用。但对于社会革命来说,乡村家族往往成为前进的阻力,不可不除之。近代以来,家族制度虽历经太平天国革命和大革命两次较大冲击,但终因革命失败而仍然得以延续。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兴起,如何在苏区消除以家族组织为载体的家族势力对革命的消极影响,就成为当时中共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毛泽东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苏区农村有关家族势力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法,为促成家族势力的消亡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有力地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发展。本文试对此作一初步研究。
- 任兆银
- 关键词:家族势力基层政权组织中共领导毛泽东家族组织太平天国革命
- 试论邓小平宪政理论及其特点被引量:2
- 2001年
- 任兆银
- 关键词:宪政理论邓小平宪法政治体制改革
- 论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视角
- 2001年
-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建国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认识社会主义的不同视角 ,逐步丰富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前进规律 ,从而坚定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决心。
- 任兆银
- 关键词:三代领导核心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