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丽萍

作品数:26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病毒
  • 11篇脊髓灰质炎
  • 6篇基因
  • 6篇基因特征
  • 5篇脊髓灰质炎病...
  • 4篇疫苗
  • 4篇手足
  • 4篇手足口
  • 4篇手足口病
  • 4篇抗体
  • 4篇急性弛缓性麻...
  • 4篇肠道
  • 4篇肠道病毒
  • 4篇弛缓性
  • 4篇弛缓性麻痹
  • 3篇滴度
  • 3篇人腺病毒
  • 3篇实验室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机构

  • 26篇辽宁省疾病预...
  • 4篇青海省疾病预...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大连市疾病预...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丹东市疾病预...
  • 1篇辽阳市疾病预...
  • 1篇盘锦市疾病预...
  • 1篇西宁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26篇任丽萍
  • 16篇方兴
  • 12篇王艳
  • 10篇韩悦
  • 8篇姚文清
  • 4篇杨晓丽
  • 4篇范丽霞
  • 3篇严冬梅
  • 3篇王作虪
  • 3篇段亚彤
  • 3篇刘桂香
  • 3篇汪春翔
  • 2篇常琳
  • 2篇孙静
  • 2篇李冰
  • 2篇陈玉凤
  • 2篇冀天娇
  • 2篇王文思
  • 1篇安淑一
  • 1篇祝双利

传媒

  • 5篇中国疫苗和免...
  • 4篇中国生物制品...
  • 4篇中国冶金工业...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当代医学
  • 2篇病毒学报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宁市2017年人肠道病毒A组71型基因特征
2019年
目的 对西宁市2017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中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A group 71 type,EV-A71)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方法对西宁市2017年HFMD病例的临床标本进行EV-A71筛查,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利用EV-A71特异性引物对病毒分离到的阳性毒株的VP1编码区进行扩增,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同时将本研究序列与EV-A71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代表株序列构建亲缘关系进化树。结果 西宁市2017年共分离到57株EV-A71,均为C4a基因亚型,亲缘性分析显示,分属2个不同的小分支。2017年西宁市流行的EV-A71序列与我国其他省流行株的基因亲缘关系较为接近。结论 西宁市2017年流行的EV-A71以C4a为绝对优势基因亚型并与我国其他地区流行的EV-A71共同进化。
宋青任丽萍冀天娇严冬梅
关键词:手足口病
辽宁省2015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中和抗体水平,评价脊灰疫苗免疫效果,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血清,用微量中和法进行中和抗体测定。结果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58%、98.34%、95.73%;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259、1︰104、1︰88。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脊灰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水平总体趋势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结论辽宁省健康人群有较高的脊灰免疫水平,已形成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
任丽萍邵玉平王艳方兴韩悦姚文清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
2015—2018年青海省手足口病病原谱变化和流行趋势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了解青海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者中肠道病毒流行情况和基因型特征。方法采集青海省HFMD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参考NCBI部分毒株序列构建基因进化树。结果采集临床诊断HFMD阳性病例标本1738份,其中人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型326例,占18.76%、人肠道病毒柯萨奇A16型(CV-A16)型237例,占13.64%、人肠道病毒柯萨奇A6型(CV-A6)型628例,占36.13%,4年间不同基因型别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V-A71,χ^(2)=245.315,P<0.001;CV-A16,χ^(2)=27.680,P<0.001;CV-A6,χ^(2)=702.713,P<0.001),用RD细胞分离后共得到到317株细胞培养物,测序后选取2017年和2018年典型基因型的VP1区核酸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全部基因型VP1区核酸序列间同源性在59%~100%之间,19株EV-A71VP1序列间核苷酸同源性分别在93%~100%之间,20株CV-A16型核酸VP1序列的同源性在92%~100%之间,6株CV-A6型VP1核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7%~99%之间。从进化树图上看,青海省流行的EV-A71毒株序列全都在进化树图的C4a分支上;CV-A16型分离到20个毒株序列出现在进化树图上的分为两个基因型别,18株为B1b,2株为1D基因型;CV-A6型分离到5个毒株为D3基因型,1株属于B1型。结论青海省2015—2018年HFMD的流行基因型别由EV-A71向CV-A16和CV-A6转变,青海省流行的EV-A71型一直是C4a基因型,CV-A16和CV-A6存在不同的基因型别,不同基因型间核酸序列差异性较大,同一基因间序列变异较小。
刘桂香汪春翔赵生仓李崇亥王晓彤任丽萍严冬梅冀天娇范丽霞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谱
2014—2017年辽宁省脊灰实验室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评价2014—2017年辽宁省脊灰实验室网络运转情况,为制定免疫策略及维持辽宁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用病毒分离方法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用rRT-PCR方法对脊灰病毒进行型内鉴定,并对VP1基因编码区进行序列测定;对WHO要求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评价;对实验室的质控和考核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421份病例标本中有8例分离到脊灰病毒,分离率为1.90%,其中,Ⅱ型、Ⅲ型各1例,Ⅰ型和混合型各3例;35例标本中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EPV),分离率为8.31%。脊灰病毒VP1编码区测序结果显示,7例为疫苗类似株,1例为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 VDPV)。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WHO的要求;细胞对脊灰病毒敏感、WHO的各项考核取得优异成绩。结论 2014—2017年辽宁省脊灰实验室运转正常,为维持辽宁省无脊灰状态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任丽萍邵玉平陈涛王艳方兴姚文清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率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2008-2022年辽宁省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分析辽宁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8-2022年辽宁省甲肝发病数据,描述性分析甲肝发病率和分布特征。结果2008-2022年辽宁省共报告甲肝2106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8/10万;其中2008-2012年、2013-2017年、2018-2022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87/10万(5948例)、4.09/10万(8982例)、2.84/10万(6134例),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在0-4岁的0.60/10万(83例)至35-39岁的7.45/10万(3852例)之间。农民、家务/待业人员分别占总报告病例数的37.31%、29.07%。结论2008-2022年辽宁省甲肝发病呈现波动流行和总体下降趋势,<15岁儿童发病率低而青壮年发病率高。需继续做好适龄儿童甲肝疫苗接种,探讨高危成人免疫预防策略。
安淑一方兴常琳杨晓丽王艳邵玉平任丽萍杨洋黄文静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2017-2019年辽宁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评价辽宁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后<15岁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质量。方法通过全国AFP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辽宁省2017-2019年AFP病例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7-2019年辽宁省报告<15岁儿童AFP病例287例,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27/10万,报告后48h内调查率为99.3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4.32%,粪便标本7d内送达率为96.74%,省级脊灰实验室病毒分离结果14d内反馈率为98.26%,75d随访表及时送达率为90.39%。AFP病例中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阳性分离率为3.96%(11/278),未分离到脊灰病毒。2017-2019年辽宁省适龄儿童1、2、3、4剂次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分别为99.38%、99.43%、99.38%、99.11%。结论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辽宁省AFP病例监测质量保持高水平,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陈涛任丽萍邵玉萍方兴杨晓丽韩悦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人腺病毒C亚属的系统发育和基因分型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人腺病毒C亚属(human adenovirus species C,HAdV-C)因Penton base基因高度保守导致的基因分型难题,优化传统的基因分型方法,并对HAdV-C的系统发育和基因分型进一步研究。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中选取了347条公开的HAdV-C的全(近全)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11进行系统发育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Penton base基因的高度保守性使其不适用于HAdV-C的基因分型。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Hexon、Fiber和E3基因的HAdV-C基因分型方法,将基于传统分型方法发现的47种基因型划分为25种,除已经被认定的8个基因型外,新的分型方法还发现了两个新基因型HAdV-1a和HAdV-2a,四个新基因亚型HAdV-1b、HAdV-5a、HAdV-6a和HAdV-57a,以及五个具有独特基因组结构的暂未命名重组基因型。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新的基于Hexon,Fiber和E3基因的HAdV-C基因分型方法,不仅有效弥补了HAdV-C传统分型方法的局限性,还为了解HAdV-C的系统发育和病毒进化提供关键理论支撑,从而为HAdV的疾病检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邵玉平王作虪任丽萍方兴
关键词:系统发育基因分型
无偿献血大学生的乙肝筛查情况
2022年
目前,我国输血前血液筛查模式为首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将大部分乙肝传播者屏蔽;HBsAg阴性的标本再采用核酸检测(NAT)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达到缩短窗口期,尽量减少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者献血传播乙肝的目的[1]。
潘微陈玉凤李冰任丽萍
关键词: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SAG阴性血液筛查输血前窗口期
2020—2021年庄河市甲型肝炎病毒流行株基因组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20—2021年庄河市环境污水中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基因组特征,比较其与病例标本HAV基因组相似性。方法收集2021年庄河市7—12月18份污水处理厂进水口污水样本(环境污水),提取病毒RNA,逆转录后采用巢式PCR对VP1-2A区进行扩增,测序拼接获得5条HAV核苷酸序列(321 bp)。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2021年环境污水样本HAV均为ⅠA亚型,VP1-2A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7%~100%。与2020年庄河市甲肝病例样本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8%~100%,进化上分为2个分支。结论ⅠA亚型为庄河市环境污水HAV的优势基因型,与病例样本的基因组存在差异,也有部分毒株的基因组完全一致。通过比较环境污水中HAV核酸与病例样本核酸的相似性,可更好地了解HAV的循环,以便对甲肝的流行病学监测作出早期预警。
邵玉平任丽萍王艳孙静方兴
关键词:甲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环境污水
2015-2018年辽宁省脊灰实验室细胞敏感性监测与评价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价辽宁省脊灰实验室2015-2018年所用细胞系的质量控制情况,为急性驰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病例监测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方法以辽宁省脊灰实验室2013年制备的脊灰病毒Ⅰ、Ⅱ、Ⅲ型质量控制(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LQC)株为标准毒株,转脊灰病毒受体的小鼠肺细胞(L20B细胞)和横纹肌肉瘤细胞细胞(RD细胞)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提供。支原体的检测用PCR方法,细胞敏感性检测用标准毒株滴定法。结果辽宁省脊灰实验室2015-2018年使用的L20B和RD细胞系支原体检测均为阴性,两种细胞系的病毒滴度与LQC参考值比较波动幅度均在±0.5 log CCID50/0.1 ml以内。结论 2015-2018年辽宁省脊灰实验室使用的细胞系状态稳定,无支原体污染,对脊灰病毒敏感性良好,为脊灰实验室网络运转和辽宁省AFP病例监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病毒学依据。
任丽萍邵玉平王艳方兴姚文清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细胞敏感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