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红
- 作品数:47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浅议将做义工纳入高校活动德育课程体系被引量:3
- 2010年
- 做义工是当前国外及港台地区公民社会服务的普遍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我国开展的志愿者活动与其具有相同的性质。事实证明,这种义务服务形式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与活动德育课程不谋而合。这说明高校在进行活动德育课程的编制和设计中,将这种业已存在于部分青年中的志愿服务行为推而广之,纳入课程范围,作为活动德育课程的基本形式,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 于天红赵福山
- 关键词:义工德育活动课程高校
- 高校道德教育实效“切入点”问题研究
- 本研究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大学生道德及道德教育效果现状调查;第二部分,道德人格培育对道德教育发挥实效功能的分析;第三部分,道德人格培育的原则和方法;第四部分,结束语。
多年来,大学生群体的道德表...
- 于天红
- 关键词:道德教育实效性主体性
- 文献传递
- 对农科大学生文化素质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
- 1997年
- 在我国,农业的落后性和艰苦性使得许多青年人望而却步,有志于农科专业,献身农业者不多,造成农业院校生源来源有限,农科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他们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 于天红
- 关键词:农科大学生文化素质两个根本转变
- 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策略
- 2014年
- 伴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可是,女生在性格上、情绪上的变化比男生更敏感,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高校扩招的同时,以女大学生为主体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文章主要从了解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入手,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教育对策,探索正确的方法,预防和解决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重要起来,因此女大学生是高校中的重要群体,教育者应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女性人才,为建设祖国贡献一己之力。
- 关雪娇于天红
- 关键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
- 论高校隐性德育课程被引量:1
- 2014年
- 隐性德育课程的观念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有关这一课程的具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作为一种过去不为人所知,具有潜隐性影响的特殊课程类型,它的发展完善必然经历一个对相关德育资源的发掘吸收和改造整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隐性德育课程的理性认识,探讨这一课程的具体运作模式,是保障这种课程形式健康发展的基础。
- 于天红刘连梅
- 关键词:德育课程高校
- 浅析女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 2015年
- 随着女大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相比,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存在差异,因此,针对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就要更具有针对性和特殊性,而女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帮助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女大学生顺利就业。
- 关雪娇于天红
- 关键词: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
-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的途径
- 2013年
- 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培养的工作,必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对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过程中正确的认识极为重要。在此基础上,积极的探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途径,有助于拓展新时期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 张建于天红
- 关键词:大学生团队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 论活动德育课程的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活动德育课程是活动课程的一种主要类型,也是德育课程的主导类型。活动德育课程中最为可贵的元素是课程中的实践属性,正是由于这一属性使得它被赋予了不同于学科德育课程的非凡意义。其一,活动是教育对象获得德性的根本途径;其二,活动体验有助于创设主体道德发展的情境;其三,功能的互补性有助于推动学科德育课程价值的实现;其四,高度的参与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性主体精神的发展;其五,活动课程化有助于保障德育功能的长期性、系统性。
- 于天红李冰梅
- 关键词:德育课程活动课程
- 高校活动德育课程的落实与强化问题刍议
- 2009年
- 活动德育课程是高校构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德育"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实体的德育课程。因此,应破除传统的习惯认知,树立课程观念,按照课程要求和课程规律合理地安排活动,避免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活动课程真正落在实处。
- 于天红赵福山
- 关键词:高校
- 论和谐社会下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被引量:1
- 2016年
- 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是社区居民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需要,也是国家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立足社区居民思想政治素质实际的基础上,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有实效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只有逐步提升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优化社区的整体环境和风气,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作用,才能实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突破,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动力。
- 赵彤于天红
- 关键词: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