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志梅
- 作品数:14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者接受全程精细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 2021年
- 探讨全程精细化护理对于来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院核磁共振检查中心从2020年5月精细化护理开始之前的患者139纳入对照组,从6月实行全程精细化护理后行老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的患者当中随机抽取139例列入观察组。针对两组患者检查过程当中的检查配合度、血压异常率、心率异常率、检查并发症发生率、检查时间以及检查过程当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率异常发生率,检查并发症数量以及平均焦虑评分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检查时间更短且检查配合度更高,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来年核磁共振增强检查患者应用全场精细化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检查过程中的并发生发生率,缓解检查过程当中的焦虑情绪,缩短检查时间并且提升检查的配合度,具备相对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龚志梅杨莎莎
- 关键词:护理效果
- FLAIR与T_2W序列对颅脑占位病变诊断的对比研究
- 2002年
- 目的 :对比研究FLAIR序列与T2 加权序列在颅脑占位病变中的诊断敏感性。方法 :对 64例颅脑占位病变患者行快速FLAIR及T2 加权序列MR扫描 ,比较FLAIR序列及T2 加权序列显示颅脑占位病变的差异。结果 :① 64例脑占位病变中 ,FLAIR显示病灶 12 4个 ,T2 加权像显示 10 9个 ,FLAIR与T2 加权像在显示病灶数目上无统计学差异(P >0 .0 5 ) ;② 12例脑转移瘤患者 ,FLAIR共显示病灶 72个 ,T2 加权像仅显示 5 7个 ,FLAIR较T2 加权像显示病灶数目敏感 (P <0 .0 5 ) ;③ 10 9个病灶的边界、水肿及内部结构在FLAIR均较T2 加权像显示清晰 (P <0 .0 1)。结论 :FLAIR像在检出转移性肿瘤的病灶数目及显示脑占位病变的病灶边界、范围及内部结构均优于T2 加权像 ,可作为常规颅脑检查的补充序列。
- 王波戴敏方赵英袁云沈永安龚志梅
- 关键词: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磁共振成像MRI
- 几种快速T_2W1扫描技术在腹部的应用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快速T_2WI技术图像质量及对腹腔解剖的显示情况及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复习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93例腹腔内病变患者在TSE T_2WI、True FISP T_2WI、HASTE T_2WI上表现,比较不同成像技术图像质量(包括病灶与正常组织的对比信噪比、解剖结构显示)及病变检出率。结果TSE序列有较多伪影,病变检出率略低,但三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True FISP及HASTE序列对含水病灶高度敏感,但对小的实质性病变的分辨率低于TSE,True FISP解剖结构显示良好,各脏器边界、腹腔内间隙及血管显示清楚,图像没有明显的呼吸运动伪影,但腹腔两侧、靠近肠道及隔肌下肝脏区域常可见圆形低信号或混杂信号伪影,HASTE图像呈毛玻璃状,无伪影,图像对比度及分辨率稍低。结论True FISP对于解剖结构显示、病变定位及观察病变对邻近组织的侵犯较为优越,TSE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但常有明显的伪影影响病变检出率,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应用TSE或HASTE可获得较高的定性及定位诊断率。
- 赵英戴敏方沈永安龚志梅
- 关键词:快速自旋回波
- 研究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在核磁共振检查中的价值
- 2020年
- 研究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在核磁共振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进行核磁共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磁共振检查中采用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舒适度,保证检查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龚志梅代红樱李海燕
-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护理核磁共振
- 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在CT室和磁共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 2019年
- 探究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在CT室和磁共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CT室和磁共振室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收检查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48)与并行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实验组(n=48),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患者发生风险事件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T室和磁共振室接受检查患者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模式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且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 龚志梅杨莎莎
- 关键词:CT室磁共振室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及与其它影像检查对比研究
- 赵英戴敏方王波沈永安袁云王云勇龚志梅
- 该课题采用前瞻性方法对一组358例临床怀疑胆道系统病变患者进行MRCP检查,全部病例均同时采用当今最新的两项MRCP检查技术:单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ershotTSE,SSTSE)和半傅立叶采集单激发快速自旋回波(...
- 关键词: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 豆状核大脑老化中ESWAN-R2值的临床研究价值
- 2015年
- 目的采用3.0T ESWAN(enhanced gradient echo T2 star-weighted angiography)定量测量健康成年人豆状核的R2-*值,来探讨正常脑老化过程中豆状核的脑铁沉积与侧别、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1)收集年龄25-85岁的128例年龄相匹配的男性组及女性组进行MRI常规及ESWAN扫描,经后处理在R2-*图像上分别测量左/右侧壳核、苍白球的R2*值,分析R2-*值与侧别、性别的相关性。(2)收集年龄20-85岁的157例健康成年人进行MRI常规及ESWAN扫描,按其年龄段分为6组。A组:20-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E组:60-69岁,F组:≥70岁。经后处理在R2-*图像上分别测量左/右侧壳核、苍白球的R2-*值,分析R2-*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1)男/女性组壳核、苍白球的左侧与右侧之间的R2-*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2)壳核在男性组与女性组R2*值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苍白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壳核、苍白球的R2*值在部分年龄段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规律性;且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r值=0.524、0.347,P值均〈0.001)。结论在正常脑老化过程中,壳核与苍白球的脑铁沉积无侧别差异;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壳核的脑铁沉积与性别有相关性。
- 王波张洁任丽香龚霞蓉龚志梅吴昆华芮茂萍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性别年龄
- 3种亚型IPD患者的T2~*值定量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究原发性帕金森病(IPD)及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分型诊断T2*值的价值。方法对122例IPD患者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进行常规序列、增强梯度回波T2*加权血管成像序列扫描。分别测量左右侧额叶白质区、红核、黑质网状带、黑质致密带、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及丘脑的T2*值。结果姿势异常、步态障碍(PIGD)为主型IPD组与对照组在红核和黑质致密带的T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GD为主型IPD组与混合型IPD组在红核、黑质网状部、壳核、苍白球及丘脑的T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GD为主型IPD组与震颤为主型IPD组在丘脑的T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震颤为主型IPD组与混合型IPD组在黑质网状部、壳核的T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值有助于IPD及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分型诊断。
- 王波任丽香龚霞蓉龚志梅吴昆华张宏江王绍波
- 关键词:帕金森病
- 幽闭恐惧症患者在核磁共振检查中的护理干预和效果评价
- 2020年
- 研究分析幽闭恐惧症患者在核磁共振检查中的护理干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接受的存在幽闭恐惧症需但需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剩余8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加强心理与认知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的检查配合度、检查完成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工作实施之后,实验组患者检查配合度更高,检查完成率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存在幽闭恐惧症的患者,需要在认识与心理上进行干预,在不断加强心理与认知护理工作之后,患者能够意识到核磁共振检查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检查配合度,因此检查完成率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 李海燕代红樱龚志梅
- 关键词:幽闭恐惧症核磁共振检查
- 对比弥散张量成像与弥散加权成像评估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的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对比弥散张量成像(DT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其中高分化(G1级)15例、中分化(G2级)14例、低分化(G3级)12例,术前均接受常规MR平扫及DTI、DWI,比较各级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平均弥散系数(MD)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析各参数对病理组织学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G1、G2、G3级子宫内膜样腺癌之间ADC值及M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ADC值(r=-0.589,P<0.001)、MD值(r=-0.724,P<0.001)均与其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将G3级归为高危组、G1和G2级归为低危组,高危组ADC值、MD值均低于低危组(P均<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ADC、MD值鉴别诊断高、低危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2和0.868(P均<0.01)。结论 DTI和DWI均可用于评估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且MD值效能较ADC值更高。
- 陈渝晖毕秋吴昆华艾芳王钦卿陈婧龚志梅杜吉
-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弥散张量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