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振宏
- 作品数:192 被引量:1,721H指数:25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农业大县要走发展特色支柱产业之路被引量:1
- 2002年
-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指出我国农业大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发挥当地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采用目标积聚战略和标新立异战略,发展特色支柱产业。
- 齐振宏齐振彪
-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
- 基于生态价值链视角的企业竞争优势探析被引量:3
- 2007年
-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日益凸现,经济的发展日益受到资源、环境、人口等因素的制约。而以物质、能量、信息的闭环流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渐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潮流。由于市场中激烈竞争的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本文试从企业实施生态价值链的角度运用波特、普拉哈拉德等人的竞争优势理论来分析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优势所在,并以本田公司的案例加以实证分析。
- 喻宏伟齐振宏徐为
- 关键词:循环经济价值链竞争优势
-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超级稻品种扩散现状与对策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中国超级稻研发与推广势头良好,但存在品种缺乏普适性、良种良法不配套、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水稻生产规模小及技术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分析中国超级稻品种扩散现状,结合国外超级稻发展情况,为加快超级稻品种推广提供对策。
- 周未齐振宏王景旭杨凡
- 关键词:超级稻
- 加强“两课”建设 促进人才发展
- 2002年
- 文章理论联系实际,比较系统总结了华中农业大学“两课”建设与改革的经验: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整体规划,加大投入;开齐课程,加强建设,精选教材,抓好落实;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培训提高;深化教学改革,教改成绩突出,教学效果显著。
- 冯永平齐振宏吴春梅
-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 学习能力、社会化服务与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行为——以稻虾共养技术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基于江苏省和湖北省共612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学习能力对其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农户理解能力、交往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其采纳稻虾共养技术,而其文化程度的影响程度不显著;政府农技培训仅显著正向调节农户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农机雇佣服务、运输服务对农户学习能力与稻虾共养技术采纳行为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 杨兴杰齐振宏陈雪婷黄炜虹
- 关键词: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
- 生态工业园稳定性研究
- 2007年
- 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Park,EIP)就是人们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模式而建立的企业间的共生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企业之间可以实现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循环流动。由于利用上游企业的废弃物作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材料,把原本线形的生产过程“循环”起来,但这种独特的“循环”链接属性和共生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又会影响EIP的稳定性。稳定性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指EIP对外界破坏和干扰的抵抗力;其次则是EIP完全遭到破坏后的恢复力。
- 喻宏伟齐振宏冯智能徐为
-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稳定性自然生态系统内外部环境EIP
- 养猪业生态产业链运行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述评被引量:3
- 2013年
- 从农业产业链视角出发,对养猪业生态产业链概念进行界定,探讨养猪业生态产业链内涵及模式体系,在分析其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其运行动力机制并进行述评。
- 梁凡丽齐振宏
- 关键词:养猪业生态产业链动力机制
- 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意愿与行为的决定:市场收益还是政策激励?被引量:93
- 2017年
-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我国新时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农户是生态循环农业的经营主体和利益相关者,厘清农户参与生态循环农业的根本动机,对于制定有效的生态循环农业推广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湖北省391份农户调查数据,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市场收益、政策激励对农户生态循环农业从事意愿与行为影响路径的基本假设,并利用OLS方法分析市场收益和政策激励对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其次,运用优势分析法评估市场收益类变量和政策激励类变量影响农户意愿与行为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最后,通过交互效应检验市场收益类变量和政策激励类变量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收入预期对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的意愿与行为均有直接的积极影响,是促进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的最重要的因素;焚烧秸秆惩罚政策和废弃物资源化补贴政策对农户从事生态循环农业的意愿有积极影响,沼气池建设补贴政策和废弃物资源化补贴政策对农户生态循环农业行为有促进作用;收入预期与废弃物资源化补贴政策在影响农户生态循环农业行为的过程中存在互补效应。本研究认为,市场收益是刺激农户采纳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的首要因素,因此,要着力完善生态农业市场体系,增强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农户对生态循环农业的盈利信心;另外,政策激励对于农户采纳生态循环农业具有促进作用,应该做到约束与激励并行,同时注意加强农业政策的科学设计与落实执行。
- 黄炜虹齐振宏邬兰娅胡剑
- 关键词:农户生态循环农业
- 西南资源贫乏地区稻农旱灾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14年
- 文章通过对西南四省595户稻农的调查,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西南资源贫乏区旱灾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以及稻农的旱灾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西南四省水稻生产正面临着多种威胁,旱灾已成为威胁西南地区粮食安全的最主要因素,由于资源禀赋欠缺,生计资产匮乏,西南四省稻农旱灾承载力十分脆弱。稻农的身体健康状况、稻田的地形地貌、家庭水稻播种面积、家庭水稻收入、农田水利实施状况、农业技术的信息来源、农业政策的好坏等生计资产显著影响稻农的旱灾承载力和水稻损失程度。
- 张董敏齐振宏李雅坤
- 关键词:生计资产影响因素
- 数字技术使用、社会化服务获得与农户生态农业技术采纳——以稻虾共作模式为例
- 2025年
- 为厘清数字技术使用、社会化服务获得在农户采纳生态农业技术中的作用,基于长江中下游880份微观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群体差异。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使用数字技术获取农业生产相关技术的频率越高,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模式的可能性越大。借助条件混合模型(CMP)解决内生性问题后,估计结果与基准回归一致,但如果不考虑内生性问题,基准回归将低估数字技术使用的作用效果。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使用主要通过提高农户社会化服务获得,进而促进其稻虾共作模式采纳,通过细分社会化服务环节,发现数字技术使用对农户获得劳动密集型环节相关服务的作用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技术使用对生产型农户、农技培训参与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行为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本研究为理解数字技术使用、社会化服务获得与农户稻虾共作模式采纳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供了微观证据,也为有针对性地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绿色发展有机融合提供新的经验借鉴。
- 杨兴杰齐振宏
- 关键词:社会化服务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