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研究型医院是推动医学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核心平台。其中,专职临床研究护士(clinical research nurse,CRN)在提升临床研究的规范性及整体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前国内尚缺乏针对眼科领域CRN管理模式的系统总结和实践指导,制约了该群体专业价值的充分发挥和制度化建设的推进。本研究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三级甲等眼科研究型医院)2013—2024年间的CRN管理实践为样本,系统梳理其管理体系的构建路径与实施成效。研究发现,通过构建“准入-培训-双轨管理”体系和实践模式,能够显著提升CRN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研究项目的整体质量。机构质控数据显示,配备CRN后的研究项目质量评分由(67.5±17.2)分显著提升至(99.3±1.0)分(P<0.001),证实了该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还为我国眼科临床研究护理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模板,还进一步分析提炼出CRN的三项核心职能:一是项目管理中的流程优化,保障研究环节高效协同;二是参与者管理,强化对参与者权益的保护;三是数据质量控制,确保研究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CRN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职责不清、培训缺失、政策滞后问题,本文还提出推动“层级化培训常态化”“政策规范细则化”等优化建议,助力我国眼科临床研究由“经验驱动”向“体系驱动”转型,为临床研究护理专业化提供实践模板和决策参考。
目的将17条目青光眼生活质量量表(glaucoma quality of life 17,Glau-QoL17)翻译成中文,并对中文版Glau-QoL17的信度与效度进行检验,为国内评估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特异性量表。方法采用翻译、回译、文化调适后形成的中文版Glau-QoL17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本眼科中心青光眼门诊的2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测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结果除了条目a17,其余条目-总分临界比值比(critical ratio,CR)为3.490~12.110,与量表总体的相关系数r为0.420~0.820,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ale-level content validity index,S-CVI)为0.985,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tem-level content validity index,I-CVI)范围为0.880~1.000;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比较拟合优度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CFI)为0.935,Tucker-Lewis系数(TLI)为0.910,近似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为0.064,残差均方根(root of the mean square residual,RMR)为0.065,总量表和各维度之间的拟合较好。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36,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为0.892。结论除了条目a17需要进一步修订和验证以提高其鉴别力外,中文版Glau-QoL17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测评国内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