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骆荣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妊娠
  • 7篇胚胎
  • 7篇临床妊娠
  • 6篇妊娠率
  • 6篇临床妊娠率
  • 4篇卵裂
  • 3篇胚胎移植
  • 3篇囊胚
  • 3篇囊胚培养
  • 2篇单精子
  • 2篇冻融
  • 2篇优质胚胎
  • 2篇生殖
  • 2篇生殖技术
  • 2篇受精
  • 2篇体外
  • 2篇体外成熟
  • 2篇体外受精
  • 2篇注射
  • 2篇细胞

机构

  • 12篇贵阳市妇幼保...

作者

  • 12篇骆荣
  • 12篇洪焱
  • 10篇胡慧
  • 9篇黄绘
  • 4篇曾艳
  • 4篇姜楠
  • 2篇刘敏利
  • 1篇曾艳

传媒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生殖与避...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3天胚胎卵裂球数目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第3天胚胎卵裂球数目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分析2013年该院生殖中心收治的969例新鲜周期移植患者的胚胎情况,通过A、B、C、D 4种方案比较移植第3天不同卵裂球数目的胚胎后的妊娠结局。A方案将969例患者的胚胎根据是否优质胚胎分成均为优质胚胎组、至少1个优质胚胎组及无优质胚胎组;B方案将优质胚胎分成7细胞组、8细胞组及9细胞组;C方案比较了移植2个胚胎的病例中,≤6细胞组、7细胞组、8细胞组、9细胞组及≥10细胞组的妊娠结局;D方案比较了移植单胚胎的病例中,≤6细胞组、7细胞组、8细胞组、9细胞组及≥10细胞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A方案中,均为优质胚胎组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最高(44.89%,30.83%),至少1个优质胚胎组其次(42.02%,24.08%),无优质胚胎组最低(31.30%,21.55%),各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均为优质胚胎组的胚胎着床率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方案中,8细胞组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47.77%,33.28%)与7细胞组相当(46.30%,34.12%),两组均显著高于9细胞组(20.00%,14.2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方案中,8细胞组的胚胎着床率(24.36%)略高于≥10细胞组(22.22%),两组均明显高于9细胞组(15.63%)、7细胞组(13.76%)及≤6细胞组(10.00%),仅8细胞组与6细胞组及8细胞组与7细胞组胚胎着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方案中,7细胞组的胚胎着床率(33.33%)略高于8细胞组(29.79%)和≥10细胞组(28.57%),3组均明显高于≤6细胞组(11.76%)及9细胞组(0.00%),仅6细胞组与7细胞组胚胎着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结局与第3天胚胎卵裂球数目密切相关。在选择胚胎移植时,优质胚胎应为首选,7、8细胞的胚胎应作为优先选择的对象,在无优质胚胎可以选择的情况下,非优质胚胎也可以作为后备选择,其中≥10细胞胚胎明显优于�
洪焱黄绘骆荣胡慧曾艳姜楠金延凤
关键词:临床妊娠率
选择性单囊胚移植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单囊胚移植是否能够在维持临床妊娠率不降低的同时,有效降低多胎妊娠率,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愿意行囊胚培养及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的417例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本研究仅分析新鲜周期将单囊胚冷冻,解冻周期复苏移植的病例;将不愿意行选择性单囊胚移植,坚持行卵裂期胚胎移植的28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也仅分析解冻周期复苏移植的病例;另将冷冻胚胎解冻移植的患者设为自然对照组;分析各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多胎妊娠率等。结果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为50. 34%,胚胎种植率为50. 34%,多胎妊娠率为1. 35%。对照组临床妊娠率为45. 85%,胚胎种植率为30. 10%,多胎妊娠率为32. 76%。自然对照组临床妊娠率为43. 67%,胚胎种植率为27. 66%,多胎妊娠率为25. 90%。结论选择性单囊胚移植能够在维持临床妊娠率不降低的同时,有效降低多胎妊娠率。
洪焱黄绘骆荣胡慧曾艳姜楠
关键词:囊胚培养临床妊娠率
激光辅助孵化对快速玻璃化冻融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激光辅助孵化对移植玻璃化冻融胚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292个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其中激光辅助孵化组(171个周期)胚胎解冻后行激光辅助孵化,对照组(121个周期)胚胎解冻后不作辅助孵化,比较两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同时比较透明带削薄法与透明带打孔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激光辅助孵化组临床妊娠率32.35%,胚胎种植率20.70%;对照组临床妊娠率35.65%,胚胎种植率21.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带削薄法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激光打孔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辅助孵化并不能提高玻璃化冻融周期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故不应常规对玻璃化冻融胚胎行激光辅助孵化;需要作激光辅助孵化时,应选择透明带削薄法。
洪焱刘敏利骆荣黄绘胡皓睿
关键词:激光辅助孵化玻璃化冻融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
培养液中添加不同促性腺激素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比较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促性腺激素对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的35例患者共42个新鲜取卵周期,随机分成A组:22个取卵周期将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果纳芬,rFSH)和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艾泽,hCG)按1∶1的比例混合添加,终浓度为75 mIU/ml;B组:20个取卵周期添加终浓度为75 mIU/ml的尿源性促性腺激素(hMG),进行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35例患者中新鲜取卵周期未移植或移植后未孕者行解冻胚胎移植。比较组间患者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累计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结果:取卵均于月经周期第12日或最大卵泡发育至10 ̄12 mm时进行,故所获卵均为未成熟卵。A组获卵181枚,经培养后成熟84枚,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84枚,受精60枚,卵裂55枚,优质胚胎20枚;新鲜胚胎移植9例,获1例临床妊娠,解冻胚胎移植5例,获1例临床妊娠,累计临床妊娠率为14.29%,胚胎着床率为7.14%。B组获卵176枚,经培养后成熟120枚,行ICSI 120枚,受精97枚,卵裂90枚,优质胚胎41枚,新鲜胚胎移植6例,获4例临床妊娠,解冻胚胎移植9例,获3例临床妊娠,累计临床妊娠率为46.67%,胚胎着床率为33.33%。结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尿源性促性腺激素可获得较添加重组人促卵泡激素和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高的卵母细胞成熟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
洪焱黄绘骆荣胡皓睿胡慧
关键词:临床妊娠率
非优质胚胎继续囊胚培养的观察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IVF/ICSI-ET治疗周期中剩余非优质胚胎继续体外培养的囊胚形成情况。方法将IVF/ICSI治疗周期中第3天(D3)移植、冷冻后剩余的非优质胚胎采用囊胚序贯培养法进行体外继续培养,观察其囊胚形成情况,以及D3不同卵裂球数非优质胚胎的囊胚形成情况,并根据其囊胚形成情况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进行预测。结果共收集200例433枚非优质胚胎经体外继续培养,有110例形成囊胚共165枚(38.11%),其中优质囊胚83枚(50.30%);D3细胞数>5的胚胎囊胚形成率高(P<0.05);非优质胚胎中有囊胚形成组与无囊胚形成组间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继续培养可以筛选出具有发育潜能的非优质胚胎,提高胚胎利用率;D3非优质胚胎具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潜能,无优质胚胎情况下可适当选择进行移植。
骆荣洪焱黄绘
关键词:囊胚培养
人类胚胎在干式培养箱和湿式培养箱的培养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人类胚胎在干式培养箱和湿式培养箱的培养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期间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治疗的不孕患者479例。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同期同卵源自身对照研究,共95例,分为干式培养箱组和湿式培养组,比较两组胚胎发育指标;第二阶段研究分为6组,即湿式培养箱10μL微滴组、湿式培养箱20μL微滴组、湿式培养箱30μL微滴组、干式培养箱10μL微滴、干式培养箱20μL微滴组、干式培养箱30μL微滴组、每组64例患者。比较各组间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胚胎发育指标及妊娠结局,检测并比较各组24 h、48 h、72 h渗透压及pH值。结果同一患者胚胎在干式和湿式培养箱培养后,干式培养箱的囊胚形成率[62.3%(162/260)]及优质囊胚率[24.6%(64/260)]低于湿式培养箱[71.6%(252/352),P=0.015;32.1%(113/352),P=0.043]。与其他各微滴组比较,干式培养箱10μL组48 h、72 h卵裂培养液的渗透压及囊胚培养液的渗透压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卵裂培养液,均P<0.001;囊胚培养液:P=0.006,P=0.008)。同一时间点不同微滴体积组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体积微滴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其他各微滴组比较,干式培养箱10μL微滴组可移植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干式培养箱和湿式培养箱的20μL微滴组、30μL微滴组比较,干式培养箱10μL微滴组第5天囊胚形成率、总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形成率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体积微滴组移植胚胎数量、移植胚胎中卵裂期胚胎和优质胚胎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其他体积微滴组比较,干式培养箱中的10μL微滴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
黄华洪焱骆荣胡慧曾艳丁凯泽刘敏利
关键词:渗透压胚胎培养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应用于42个不孕症周期的分析
2011年
本研究从患者卵巢中获取未成熟卵母细胞通过体外培养成熟后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受精,培养至卵裂期,移植后获临床妊娠9例,其中新鲜周期分娩一健康女婴,系贵州省首例通过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成功受孕并分娩的婴儿。
洪焱黄绘骆荣胡皓睿胡慧
关键词: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不孕症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未成熟卵母细胞临床妊娠卵裂期
囊胚培养时间对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第5天形成囊胚与第6天形成囊胚移植后获得的妊娠结局是否有差异。方法选择解冻囊胚移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移植日移植胚胎为第5日或第6日囊胚将不孕患者分为D5组和D6组。分析各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囊胚质量及最终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及活产率等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取卵后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形成囊胚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D5组临床妊娠率(52. 92%)稍高于D6组临床妊娠率(47. 42%),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D5、D6组种植率分别为50. 15%、41. 5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D5、D6组流产率分别为19. 48%、25. 74%,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D5、D6组活产率分别为39. 86%、33. 33%,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单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D5组为51. 00%,明显高于D6组(40. 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D5、D6组双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4. 29%、63. 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囊胚培养移植应按照相应指征并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进行。从培养时间来看,第5天形成囊胚的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都优于第6天形成囊胚。单囊胚移植可优先选择第5天囊胚,移植2个囊胚则选择第5天或第6天囊胚均可,但应注意多胎风险。
洪焱黄绘骆荣胡慧曾艳姜楠黄华
关键词:囊胚培养临床妊娠率流产率
第三天胚胎卵裂球数目与IVF-ET妊娠结局
目的:探讨第三天胚胎卵裂球数目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了2013年969例新鲜周期移植患者的胚胎情况,通过不同的分组比较移植第三天不同卵裂球数目的胚胎后妊娠结局的变化.首先,将969例患者的胚胎根据是否优质胚胎分...
洪焱黄绘骆荣胡慧曾艳姜楠金延凤
卵裂期优质胚胎培养液中sHLA-G的表达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关系
2025年
探讨卵裂期优质胚胎培养液中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的表达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助孕治疗且移植两枚D3优质胚胎的262个新鲜周期患者,收集胚胎培养液,采用ELISA法检测sHLA-G的浓度,按年龄分为<35岁,35~39岁及≥40岁三组,分析各组sHLA-G水平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 三组患者的sHLA-G平均浓度分别为(21.49±7.82)ng/ml、(21.31±7.03)ng/ml、(19.71±7.70)ng/ml,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javascript:)<35岁组临床妊娠率最高(52.64%),与≥40岁组(25.00%)相比差异显著(P<0.01)。妊娠组sHLA-G浓度(27.04±5.32)ng/ml显著高于未妊娠组(21.68±8.14)ng/ml(P<0.01)。结论 卵裂期优质胚胎培养液中sHLA-G的表达浓度与年龄无关,但sHLA-G的高表达可以预测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骆荣洪焱黄华胡慧
关键词:优质胚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