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法 作品数:8 被引量:95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勘查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更多>>
试论三峡地区宗教旅游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指出了宗教旅游的内涵;阐述了三峡地区宗教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三峡地区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马永法关键词:宗教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 可持续发展 江陵剖面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3 2006年 通过对江汉平原江陵剖面高分辨率采样,利用激光粒度仪对沉积物粒度进行测试,分析了粒度的组成及其参数特征,结合孢粉资料和岩性特征,探讨了粒度在该区的古气候意义。结果表明,降水量较大的湿润气候条件下沉积物的粗颗粒组分明显增多;而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干旱气候条件下沉积物的粗颗粒组分相对减少。通过与邻区对比,江汉平原江陵剖面沉积物粒度所揭示的该区近9000 a 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与国内相邻区域其他指标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王秋良 李长安 谢远云 马永法关键词:粒度特征 古气候 古环境 江汉平原周老镇钻孔砾石统计及其与长江三峡贯通的关系 被引量:35 2007年 对江汉平原周老镇钻孔砾石层砾石的粒度和砾态进行统计和分析的结果表明:砾石的风化程度普遍较高,砾石的扁度、球度、磨圆度、砾态参数(F/ψ)和各轴分选系数均符合河流相沉积物的特征。通过分析砾石粒度和砾态的变化曲线,可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阶段Ⅰ和Ⅱ的平均砾径、中值砾径、扁度、球度和砾态参数(F/ψ)相差不大,而阶段Ⅲ与阶段Ⅰ、Ⅱ相差很大,阶段Ⅲ的水动力条件、沉积物比阶段Ⅰ、Ⅱ显著增强并混杂了远源物质。结合周老镇钻孔岩性及钻孔砾石含量和江汉平原第四系岩相剖面特征判断,在阶段Ⅲ109.5-117.0m(0.97~1.12Ma.B.P.)处钻孔的沉积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江汉平原水系发生了重要调整,可能是长江贯通三峡。 马永法 李长安 王秋良 杨勇 陈国金 焦焕美关键词:江汉平原 砾石层 江汉平原消泗剖面沉积物磁组构特征 被引量:3 2007年 对江汉平原消泗剖面沉积物磁组构特征进行研究,显示该剖面磁化率κ平均值为234.257(10^-6SI),分布范围86.6~428(10^-6 SI),κ值经历了从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P、F、L、E、T、q值大多出现了三次峰值或阶段。在第一阶段(0~70cm),κ、P、F、E为高值,L值经历了一次偏高的波动;在第二阶段(70~135cm),κ、P、F、E偏低,L、T、q、E均发生一次大的波动,L、q在此次波动中达到该剖面最大值,T、E达到最小值;在第三阶段(135~195cm),κ、F、E偏高,L、T、q、E亦发生一次大的波动,L、q在此次波动中达到该剖面次大值,T、E达到次小值。通过对磁化率κ和椭球体主方向的研究识别出该地区共发生大型洪水15期,它们发生的时间分别大约为距今3475a、3289a、2885a、2699a、2450a、2357a、2233a、2140a、1953a、1829a、1705a、1550a、1425a、1301a、1115a。 陈亮 张玉芬 李长安 李一保 马永法关键词:江汉平原 沉积物 磁组构 古洪水 黑龙江省林甸地热田成因分析及资源评价 被引量:2 2022年 为深入分析林甸地热田的形成模式,准确评价地热流体资源量,采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热钻探、地球物理测井、水位监测等地质勘查方法,对地热田的成因机制与资源量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林甸地热田的热源主要为幔源热、基底花岗岩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热及深大断裂摩擦生热。地热田热储以各类砂岩为主,中生代白垩系泉头组三四段、青山口组和姚家组为热储主要发育层位。主要热储埋藏深度为940~2062 m,热储层累计厚度为150~240 m。林甸断裂、林甸东断裂、黑鱼泡凹陷西部边界断层3条深大断裂为深部热量向上部地层中传导的良好通道。同时,白垩系热储层之上沉积了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巨厚泥性岩层,为良好的隔热盖层。经计算,林甸地热田的地热能储量为6.95×10^(19)J,地热流体储存量为9.78×10^(10)m^(3),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9.84×10^(7)m^(3)/a,产能为694.13 MW,属大型地热田。经水位监测,2017年林甸镇地热资源开采量达到最大值,水位到最低点,超出了最大允许开采量,应进行回灌。通过对林甸地热田的成因分析、资源评价及动态监测,为今后地热田的勘查、开发利用规划、采矿权设置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马永法 马永法 詹涛 刘玲 王旭 董俊领 刘玉 何兰 刘艳 李昌 史珍珍关键词:资源评价 ESR测年法在黄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1 2006年 ESR测年法近年来迅速发展,填补了铀系不平衡法及14C法所遗留下来的一些空白.介绍ESR法测年的基本原理及特点,重点阐述在黄土测年中的实际应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石英类型的选择,年龄较轻黄土的ESR信号的选择,初始剂量的测定,宇宙射线对样品的贡献,石英重结晶作用对年剂量的影响,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的校正,含水量的校正,样品周围放射性元素的迁移等. 马永法 康春国关键词:ESR 测年 黄土 江汉平原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对长江三峡贯通的指示 被引量:47 2008年 长江三峡何时贯通是研究长江形成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目前长江研究中争议最大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一世纪难题,采取目前国际共识的从源到汇的物质追踪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采自于江汉平原沉积中心的2个钻孔中的沉积物的岩性特征、磁学参数及磁性矿物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孔深约110m附近的岩芯中粗颗粒成分和稳定磁性矿物成分的含量均明显增高,同时沉积物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非磁滞剩磁磁化率值也突然增高,这些均表明在井深110m附近江汉平原水系曾发生过重要调整,江汉平原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成分均发生了重大改变.该层位可能就是长江三峡贯通的层位,其贯通时间古地磁测年表明约在1.17~1.12Ma之间. 张玉芬 李长安 王秋良 陈亮 马永法 康春国关键词:长江 东北平原东部天恒山钻孔色度变化特征与古气候意义及对松嫩古湖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7 2021年 东北平原东部荒山(HS)剖面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第四纪典型剖面,针对该剖面的色度研究未见报道。在该剖面北约50 m处进行钻探,通过该钻孔——天恒山(THS)钻孔对该区哈尔滨组黄土-古土壤地层开展了高分辨率的色度研究,与烧失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与磁化率、粒度曲线对比。结果显示,亮度(L^(*))主要受控于有机质含量。黄度(b^(*))在整个黄土-古土壤地层中变化特征明显,与磁化率曲线旋回的相似性较好,可能与土壤中铁氧化物的种类和含量关系密切,同时还受控于有机质含量。由于红度(a^(*))和b^(*)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认为它们具有较为一致的致色物质,可能受控于相近的气候因子。a^(*)可能并不能很好地作为该区气候代用指标。L^(*)、b^(*)、a^(*)/b^(*)可以作为较高纬度东北平原东部黄土地层良好的气候代用指标,并结合磁化率、粒度指标共同反映了该地区中—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过程,能较好重建该地区古气候环境的演化历史。经分析,以天恒山(THS)钻孔28.3 m为界,a^(*)和b^(*)发生明显变化,反映了沉积环境的显著改变,可能指示松嫩古湖于476 ka消亡。 马永法 马永法 杨业 杨会丽 杨会丽 刘进峰 黄荣富 张俊关键词:色度 黄土-古土壤 气候变化 东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