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丽萍

作品数:25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病毒
  • 13篇诺如病毒
  • 6篇贝类
  • 5篇牡蛎
  • 4篇食品
  • 4篇风险评估
  • 3篇鱼肉
  • 3篇致病微生物
  • 3篇食源
  • 3篇食源性
  • 3篇食源性致病微...
  • 3篇水产
  • 3篇水产品
  • 3篇抗原
  • 3篇长牡蛎
  • 2篇大西洋鲑鱼
  • 2篇地高辛
  • 2篇血型
  • 2篇血型抗原
  • 2篇荧光

机构

  • 2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5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岛益和兴食...
  • 1篇蓬莱汇洋食品...

作者

  • 25篇马丽萍
  • 19篇周德庆
  • 16篇赵峰
  • 9篇苏来金
  • 5篇孙永
  • 5篇姚琳
  • 4篇李新光
  • 4篇刘慧
  • 3篇曹慧慧
  • 2篇柳淑芳
  • 2篇刘琦
  • 2篇刘慧
  • 1篇刘帅帅
  • 1篇王璐
  • 1篇丛楠

传媒

  • 3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食品科学
  • 2篇中国渔业质量...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全国农产品质...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牡蛎类HBGAs的提取与组织分布以及温度和盐度对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类组织血型抗原(HBGAs-like)为长牡蛎富集诺如病毒的重要受体。本研究通过比较5种常用糖蛋白的浸提方法,分别建立长牡蛎内脏和鳃中类HBGAs的提取方法。运用建立的提取方法结合ELISA,对24份(240只)长牡蛎进行类HBGAs组织分布与分型检测,结果发现长牡蛎内脏和鳃中类HBGAs存在多态性的特点,且类A型HBGA在内脏中稳定表达(检出率为100%),类A及Leb型HBGAs在鳃中稳定表达(检出率分别为83.3%和91.7%)。通过改变温度和盐度牡蛎养殖条件,分析长牡蛎内脏和鳃中主要型别类HBGAs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和高盐均能促进牡蛎内脏中类A型HBGA的表达,这与诺如病毒疫情暴发的季节吻合,间接表明诺如病毒疫情暴发的季节性与牡蛎类HBGAs的表达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刘慧刘慧马丽萍赵峰李国栋周德庆
关键词:诺如病毒
贝类诺如病毒感染与组织血型抗原表达相关性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肠胃炎暴发的主要病原体,食用被其污染的贝类会导致疫情的发生.不同型别的诺如病毒通过组织血型抗原与贝类组织连接.贝类中诺如病毒的感染是否与组织血型抗原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值得研究.目的:调查我国黄渤海区主要海...
马丽萍赵峰张瑞玲周德庆
关键词:诺如病毒贝类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马丽萍
贝类中GⅠ、GⅡ诺如病毒快速检测与分群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建立贝类中GⅠ、GⅡ诺如病毒快速检测与分群方法。方法对比分析6株主要流行的GⅠ、GⅡ诺如病毒及参考诺如病毒的基因序列,筛选保守区域引物,优化建立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检测与熔解曲线快速分群方法,并对实际样品检测验证。结果引物P289/290可同时检测GⅠ、GⅡ诺如病毒,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在病毒浓度10^3~10^9 copies 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R^2=0.993, P <0.01),熔解曲线Tm值可区分GⅠ和GⅡ不同基因群的诺如病毒( F = 7 507.60 , P <0.05 )。120份贝类样品阳性检出率5.83%,其中阳性结果测序鉴定与快速分群方法结论一致。结论该方法成本低、检测快速、分群准确,具有良好重复性,适用于贝类中GⅠ、GⅡ诺如病毒的快速检测与分群。
苏来金赵峰赵峰马丽萍
关键词:贝类诺如病毒SYBR分群
一种大西洋鲑鱼的分子鉴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西洋鲑鱼的分子鉴别方法,步骤如下:一、鱼肉DNA的提取,二、PCR扩增,三、酶切及电泳检测,四、鉴定;通过上述四个步骤即可准确的测定大西洋鲑鱼。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价格低廉和对仪器设备要求低等...
周德庆李新光赵峰马丽萍孙永
水产品的真伪鉴别与评价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我国水产品产量大,种类多,不同品种间的品质和价格差异悬殊,致使市场上的水产品尤其是高值水产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错误标识等现象频发,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给健康带来了风险,传统的鉴别方法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方法不易标准化的缺点,因此亟需建立有效、客观和快速的水食品真伪鉴别与评价技术。综述了主要水产品的真伪鉴别与评价技术,包括感官鉴别、仿生感官评价技术、光谱和色谱鉴别技术以及基于核酸和蛋白质的鉴别技术等,比较了上述方法的优缺点,对水产品的真伪鉴别与评价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
赵峰周德庆丛楠马丽萍
关键词:水产品
人工污染GII.4型诺如病毒在太平洋牡蛎中的蓄积与分布特性被引量:3
2018年
牡蛎是食源性诺如病毒传播的重要载体,诺如病毒在牡蛎中的检出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组织分布差异。为了解诺如病毒在牡蛎中的蓄积规律和组织分布,采用实验室人工污染GII.4型诺如病毒并控制环境进行牡蛎养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牡蛎不同组织中诺如病毒的含量和分布。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表明,GII.4型诺如病毒在牡蛎外套膜中的含量比较稳定,在(8.75±0.36)×104~(9.12±0.49)×104拷贝数之间;在牡蛎鳃中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6 h时达到最高((1.15±0.15)×106拷贝数);在牡蛎消化道中含量逐渐增加,12 h时达(1.06±0.14)×106拷贝数并趋于稳定;24 h后GII.4型诺如病毒主要分布于牡蛎的消化道组织中;净化对牡蛎体内富集的GII.4型诺如病毒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II.4型诺如病毒广泛分布在牡蛎外套膜边缘、鳃壁和消化道内壁上,其分布随时间变化趋势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结果一致。
苏来金马丽萍马丽萍刘慧
关键词:诺如病毒牡蛎蓄积
长牡蛎中类HBGAs的分型及与诺如病毒P粒子结合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消化道组织中类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的类型特点,分析其与诺如病毒的结合特性,以探讨长牡蛎富集诺如病毒的机制。方法利用8种HBGAs单克隆抗体,建立长牡蛎中类HBGAs检测的ELISA方法,并分析其主要型别。同时,利用5种体外表达的GII.4型诺如病毒P粒子分析其与长牡蛎中类HBGA的结合特性。结果长牡蛎消化道组织中存在类A,H1,Lea和Ley型HBGA;55019株(2006b变异株)和97-1l株(95/96US变异株)GII.4型诺如病毒P粒子可通过类A、H1和Ley型HBGA与长牡蛎消化道组织相结合,91(Camberwell_91株)和42(Hunter_2004)株可通过类Ley型HBGA与长牡蛎消化道组织相结合,156株(sakai株)不与任何类型类HBGA结合。结论长牡蛎消化道组织中存在类A、H1、Lea和Ley型HBGA,GII.4型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类A、H1和Ley型HBGA与长牡蛎消化道组织相结合。
马丽萍苏来金赵峰周德庆
关键词:长牡蛎诺如病毒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是影响全球食品安全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风险评估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提供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进行风险评估是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贸易和健全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
马丽萍姚琳周德庆
关键词:风险评估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食品安全
文献传递
DNA条形码技术在鱼肉及其制品鉴别中的应用被引量:40
2013年
为鉴别冷冻鱼、冻鱼片和烤鱼片中鱼肉成分的来源,用以判别其与食品标签是否相符,以COI基因为靶点,利用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建立鱼肉制品DNA条形码鉴别技术。对20种冷冻鱼、10种冻鳕鱼片和15种烤鱼片样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0种冷冻鱼鉴定的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的结果一致;10种冻鳕鱼片样品主要以"狭鳕"为主(6/10),存在将"白鳕鱼"标识为"银鳕鱼"的现象;烤鱼片样品与其标签上所标识的原料多数不符,一些烤鱼片还检有月尾兔头鲀。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子鉴别技术,可用于冷冻鱼、冻鱼片和烤鱼片中鱼肉成分的鉴定。
李新光王璐赵峰马丽萍孙永周德庆
关键词:DNA条形码物种鉴别烤鱼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