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铁柱

作品数:48 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5篇关节
  • 11篇关节镜
  • 7篇韧带
  • 7篇疗效
  • 6篇脱位
  • 6篇膝关节
  • 6篇骨科
  • 6篇关节置换
  • 5篇髋关节
  • 5篇股骨
  • 5篇半月板
  • 5篇半月板损伤
  • 4篇髋关节置换
  • 4篇内固定
  • 4篇肌腱
  • 4篇交叉韧带
  • 3篇异体
  • 3篇同种异体
  • 3篇切口
  • 3篇全髋

机构

  • 46篇湖南省人民医...
  • 13篇南华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陕西盘龙药业...

作者

  • 48篇陈铁柱
  • 39篇李晓声
  • 19篇陈宏文
  • 16篇李思鸿
  • 7篇曾文魁
  • 6篇杜尧
  • 6篇谭财福
  • 5篇张建武
  • 4篇夏铎
  • 4篇刘晶
  • 2篇曾焱
  • 2篇翁晓军
  • 2篇刘俊
  • 1篇谭亲学
  • 1篇龙汉文
  • 1篇陆小龙
  • 1篇黄术
  • 1篇王义生
  • 1篇李晶
  • 1篇蒋志达

传媒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中医药导报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第十三届亚洲...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2009(第...
  • 1篇第十届骨伤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沐舒坦联合左氧氟沙星影响假体感染生物膜的实验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沐舒坦(盐酸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作用于大鼠膝关节假体感染模型,探讨沐舒坦能否增强左氧氟沙星清除骨科内植物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感染。  方法:  1:沐舒坦体外影响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实验研究  检测表皮...
陈铁柱
关键词:沐舒坦左氧氟沙星杀菌作用
一种双关节骨科创伤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关节骨科创伤测量装置,包括尺板,所述尺板的顶部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套尺,所述套尺的内侧活动安装有延伸尺,所述延伸尺和套尺之间设置有弹性限位组件,所述尺板内部的一侧壁设置有导向...
陈铁柱
文献传递
动态内固定系统结合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性滑脱
目的:观察动态内固定系统结合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使用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结合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4-2...
李晓声陈铁柱
关键词:空心加压螺钉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大隐静脉来源细胞向组织工程化韧带种子细胞诱导的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背景:关节病中韧带损伤难以治愈,且传统的韧带替代物有很多不足。利用组织工程方法治疗关节病,需要选择适合的种子细胞。目的:观察诱导分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大隐静脉来源细胞作为韧带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胰酶-去垢剂法制备去细胞韧带组织;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细胞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体外分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其分化为成纤维细胞,设大隐静脉间质细胞为对照,比较2种细胞形态学、增殖能力、胶原合成以及在韧带上的生长情况方面的异同。结果与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大隐静脉来源细胞均为贴壁生长,形态为梭形或多角型,两者的冻存和复苏率、合成胶原能力方面无显著差异,都能种植在韧带组织上并在其上面生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成纤维细胞与静脉来源的间质细胞之间无显著差异。
杜尧李晓声张娜娟陈铁柱曾文魁谭财福
关键词:大隐静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韧带
盘龙七片调节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信号通路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盘龙七片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7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17β-雌二醇,1 mg/kg)、盘龙七片低剂量组(0.26 g/kg)、盘龙七片高剂量组(1.29 g/kg),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分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股骨并成像;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仪对大鼠离体股骨密度进行检测;ELISA测定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和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Western Blot测定左侧胫骨OPG、RANKL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左侧股骨远端骨小梁稀疏、结构不完整、明显变薄、排列紊乱;盘龙七片低剂量组左侧股骨远端骨小梁有所改善,盘龙七片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左侧股骨远端骨小梁形态结构明显改善。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BMC、最大载荷与弹性模量、BALP水平及OP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β-CTX水平及RANKL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盘龙七片低、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大鼠BMC、最大载荷与弹性模量、BALP水平及OP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β-CTX水平及RANKL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盘龙七片可能通过抑制RANKL水平,上调OPG表达,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症状。
李硕祺夏铎陈铁柱孟建国李晓声
关键词:盘龙七片骨质疏松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治疗方法的选择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破坏性退行性疾病。病情进展可以引起软骨下骨和关节面软骨的塌陷。该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35岁。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最终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本文对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
李晓声曾焱杜尧陈铁柱曾文魁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陈旧性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肢畸形的治疗原则
目的 陈旧性难复性膝关节骨折脱位后并膝关节畸形的病例在临床上的文献报道不多,我科共诊断并手术治疗了4例此类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此类疾病的多学科治疗体会进行有限的经验总结,以期能初步归纳出各类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及治疗原...
陈铁柱李晓声陈宏文李思鸿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脱位下肢畸形
改良髌骨单骨道法自体股薄肌腱重建髌骨内侧支持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目的 探讨改良髌骨单骨道自体股薄肌腱重建髌骨内侧支持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
陈铁柱李晓声陈宏文
关键词:复发性髌骨脱位
髋臼盂唇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髋臼盂唇位于髋关节内,是附着在骨性髋臼边缘的纤维软骨环,是维持髋关节功能的重要结构,盂唇损伤后将改变髋关节的生物力学机制,引起关节不稳,最终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因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全民运动的普及,髋臼盂唇损伤在年轻人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髋臼盂唇治疗的需求得到显著的上升。随着对关节镜的运用成熟,髋关节镜技术已经成为治疗髋臼盂唇损伤的主要手术形式,包括:盂唇清理术、修复术、重建术、加强术。其主要作用都是恢复盂唇的密闭性及缓解应力分布,从而恢复髋臼功能性。因此本文主要就髋臼盂唇损伤修复进行综述。
彭强陈铁柱陈宏文贺垠浩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体会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共94例98髋,随机分为两组,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A组)和常规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组(B组)。A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9例50髋,男26例,女23例,年龄37.0~95.0(平均68.9)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3~29.7(平均25.4)kg/m2。B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5例48髋,男27例,女18例,年龄45.0~92.0(平均69.7)岁;BMI 18.7~34.1(平均26.9)kg/m2。对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切口长6.0~10.5(平均7.4)cm;平均术中出血量387.6(140.0~1000.0)mL,平均术后引流量143.1(60.0~375.0)mL,平均输血量77.6(0~400.0)mL,手术平均时间84.6(63.0~130.0)min,术后影像学髋臼杯外展角平均41.6°(38.0°~57.0°)。B组手术切口长15.0~23.0(平均20.0)cm,平均术中出血513.1(210.0~1350.0)mL,平均术后引流量152.3(70.0~520.0)mL,平均输血量142.2(0~800.0)mL,手术平均时间84.0(71.0~115.0)min,术后影像学髋臼杯外展角平均42.3°(37.0°~54.0°)。术后及随访两组假体位置良好,Harris评分均显著提高,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在正确选择适应证、手术技巧娴熟等情况下,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皮肤瘢痕小等优点,在术后影像学评价、Harris评分等方面与常规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无明显差异,患者对关节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满意。
李晓声陈铁柱陈宏文李思鸿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小切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