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金松

作品数:35 被引量:6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二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广西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8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7篇雷达
  • 8篇电离层
  • 7篇流星
  • 6篇中频雷达
  • 6篇雷达观测
  • 5篇电子密度
  • 5篇潮汐
  • 4篇行星波
  • 4篇D区
  • 3篇动量通量
  • 3篇增温
  • 3篇平流层
  • 3篇重力波
  • 3篇流层
  • 3篇流星雨
  • 3篇高层大气
  • 3篇爆发性增温
  • 3篇MF
  • 2篇地震
  • 2篇电波传播

机构

  • 21篇中国电波传播...
  • 1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1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桂林电子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电波环境特性...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35篇陈金松
  • 19篇李娜
  • 8篇丁宗华
  • 8篇赵蕾
  • 7篇赵振维
  • 5篇孙树计
  • 5篇许正文
  • 5篇吴健
  • 4篇马春波
  • 3篇林乐科
  • 3篇宁百齐
  • 3篇许莉莉
  • 3篇王晓宾
  • 2篇张雅彬
  • 2篇陈春
  • 2篇徐寄遥
  • 1篇袁韡
  • 1篇徐彤
  • 1篇薛昆
  • 1篇李清亮

传媒

  • 8篇空间科学学报
  • 6篇电波科学学报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第十届全国电...
  • 2篇第二届全球华...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装备环境工程
  • 1篇信息通信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年极区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期间我国昆明地区临近空间大气波动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2012-12-01—2013-02-28期间昆明站与120°E子午链附近5个台站流星雷达观测的大气风场数据,分析了2013年极区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SSW)事件对昆明地区临近空间平均风场、大气潮汐波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年SSW期间,昆明站纬向东向风快速减弱并转向,北向风异常增强,周日潮汐和半日潮汐振幅均出现明显下降.结合小波分析结果发现:2013年SSW期间行星波有幅度增强现象,但主导准周期在不同纬度和不同时间表现不一致;昆明站垂测仪的foF2数据表现出明显的潮汐波状变化结构;行星波和半日潮汐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临近空间调制电离层的主要机制,其耦合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娜陈金松陈金松赵蕾
关键词:大气潮汐行星波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事件中大气准16日行星波被引量:4
2017年
2014年1月上中旬高纬平流层发生弱增温事件,增温幅度约25 K,纬向西风减弱并于2月初转向.行星波在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事件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北半球近东经120°链上中低纬5个流星雷达探测的风场数据,研究了此SSW事件发生前和发生期间中间层和低热层区(MLT)大气风场的行星波状况.结果显示,极区平流层增温前MLT区大气呈现出明显增强的准16日波动,增温达到最大时,16日波也最强,表明中低纬MLT区的行星波变化与SSW事件存在耦合关系.进一步利用欧洲中心平流层再分析资料数据,分析SSW期间北半球平流层的波动和零风线状况,发现平流层准16日波和零风线随时间由低纬向高纬移动,反映出16日波与SSW之间存在某种动力学联系.
朱露姜国英徐寄遥陈金松胡连欢宁百齐
关键词:平流层爆发性增温
我国30°N与43°N纬度链上电离层foF2的逐日变化对比分析
本文统计分析了30°N和43°N纬度链上4个电离层台站的foF2逐日变化随太阳活动、季节和地方时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其可能的物理机制。同时估算了地磁活动和气象效应对43°N纬度链上电离层逐日变化的贡献,估算的数量级与Ris...
丁宗华陈金松
关键词:电波传播电离层气象效应
2009年1月强爆发性增温期间突发E(Es)层的响应被引量:1
2015年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期间,低层大气温度场和风场等的剧烈变化会直接影响潮汐和风剪切作用.此举可能会导致电离层Es的相应变化.本文以2009年1月事件为例,分析了SSW期间Es层的响应.首先,在排除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对Es层影响的前提下,分析了昆明站附近MLT区域行星波和潮汐波的波动特性,发现此期间存在显著的2日行星波,并伴有日潮汐减弱和半日潮汐增强等波动现象;随后,分析相应时间段内Es层的变化特性发现,重庆和昆明站附近Es层强度明显减弱,且其高度显著抬升.这一现象与低层大气的波动变化具有同步性.最后,通过模拟经典风剪切理论下Es层金属离子的汇聚过程和运动轨迹,再现了SSW期间Es层与低层大气波动的耦合演化过程.该分析结果为研究低层-中层-高层大气的耦合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王飞飞陈金松徐彤赵振维孙树计
关键词:ES层潮汐行星波
MLT区域平均风的雷达联合观测与分析
风场扰动是中高层大气环境参数中的重要扰动量.本文通过对昆明站、Buckland Park站和Davis站的MF雷达和流星雷达在2014年10月期间对MLT区域大气风场联合观测的分析结果表明,昆明站两台雷达的经纬向风明显强...
李娜陈金松丁宗华林乐科
关键词:中频雷达
文献传递
昆明上空潮汐的MF雷达观测
利用安装于昆明站(25.6°N,103.8°E)的中频(MF)雷达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的风场观测数据,研究了周日潮汐半日潮汐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80~100km高度范围内具有明显周日潮汐扰动,且纬向和经向分...
李娜陈金松
关键词:中频雷达周年变化
文献传递
基于中值滤波的中频雷达延迟相关参数估计算法
2025年
中频雷达可探测中高层大气风场,全相关分析(full correlation analysis,FCA)法是风场反演的常用方法之一。客观存在的大气环境干扰及雷达系统内部干扰可等效为接收机加性噪声,噪声可导致相关函数的形状畸变进而影响风速估计的准确性,回波降噪是中频雷达重要的信号处理步骤。本文将图像处理降噪方法引入中频雷达,提出基于中值滤波的延迟相关参数(median filtering based delay correlation parameters,MF-DCP)估计算法。为评价算法性能,提出风速估计加权均方误差指标,并将其分解为延迟相关参数均方误差的加权求和。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实例及实测数据三方面证明,与现有广泛采用的拟合法相比,MF-DCP算法在低信噪比区域内能够获得更好的估计性能,同时还给出滤波窗口宽度的选取对估计性能及计算复杂度的影响,为MF-DCP算法在中频雷达工程实践中落地提供参考。
张杨王黎明韦峻峰常泽宇陆丽雯陈金松李娜
关键词:中频雷达中值滤波
利用昆明MF雷达对C级耀斑的初步研究
本文利用昆明站(25.6°N.103.8°E)新引进的MF雷达得到的电子密度的观测资料,初步尝试着对2008年11月4日C级别耀斑期间的电子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F雷达有效地观测到了11月4日耀斑引起的D区电子密度明显...
李娜陈金松赵振维孙树计赵蕾
关键词:空间物理电离层暴太阳耀斑电子密度
文献传递
一种反演中高层大气密度的新方法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昆明电波观测站(25.6°N,103.8°E)的全天空流星雷达(All-sky Meteor Radar)和ST(Stratosphere-Troposphere)雷达于2014年特殊联合观测试验期间获取的数据,在确定了昆明地区中层顶位于流星峰值高度的情况下,根据温度梯度法得出的温度,使用大气物理压强温度公式,提出一种计算大气密度的新方法.研究发现,流星雷达的峰值高度与反演得到的大气密度走势基本相符,两台雷达得到的大气密度剖面存在很好的一致性.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准确获得昆明地区上空85~94km高度的大气密度,为探测中高层大气相关参数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周宝柱陈金松李清亮李娜唐杨
关键词:大气温度温度梯度大气密度
用武汉流星雷达观测象限仪座流星雨期间的流星速度
利用武汉流星雷达,首次成功地观测了象限仪座流星雨及流星雨期间的流星速度,讨论了利用单站全天空流星雷达观测流星雨的相关问题.从观测结果可以发现此次象限仪座流星雨发生在2004年1月4日的0000-0800LT,其中流星峰值...
陈金松宁百齐万卫星
关键词:流星雨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