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定贵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江西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乙型
  • 6篇肝炎
  • 5篇乙型肝炎
  • 3篇血清
  • 3篇肝癌
  • 3篇病毒
  • 2篇蛋白
  • 2篇动脉化疗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栓塞
  • 2篇栓塞术
  • 2篇细胞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静脉
  • 2篇化疗
  • 2篇化疗栓塞
  • 2篇恩替卡韦
  • 2篇恩替卡韦治疗

机构

  • 12篇常州市第三人...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12篇陈定贵
  • 8篇郑中伟
  • 6篇龙春梅
  • 2篇张锁才
  • 2篇郑剑
  • 1篇柳龙根
  • 1篇郭风彩
  • 1篇张东
  • 1篇姚惠玉
  • 1篇罗德宝
  • 1篇范正达
  • 1篇童学成
  • 1篇朱珊梅
  • 1篇邵幼林
  • 1篇张一
  • 1篇钱贤峰
  • 1篇张秀军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肝脏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BsAg阴转的慢性乙型肝炎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HBsAg阴转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并发肝癌40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33例HBsAg阴转的非肝癌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HBsAg阴转年龄>50岁、肝硬化、肝癌家族史、HBV DNA(+)是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sAg阴转年龄>50岁、肝硬化、肝癌家族史是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并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患者仍有可能进展为肝癌,HBsAg阴转年龄>50岁、存在肝硬化基础、肝癌家族史是并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应定期检测AFP、腹部彩超等检查,以排除肝癌可能性。
陈定贵郑中伟龙春梅钱贤峰陈晓奇
关键词:肝细胞肝炎病毒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白细胞介素-15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观察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7例重型乙型肝炎和20例健康者血清IL-15水平,同期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分析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5水平与ALT、TBIL、PTA等的相关性。结果重型乙型肝炎组血清IL-15为(18.94±7.5)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9±2.0).g/L(P〈0.01);死亡组血清IL-15为(24.14±7.5)ng/L,显著高于存活组(15.7±5.4)ng/L(P〈0.01);存活组患者血清IL-15浓度随一般情况好转、肝功能恢复而下降。此外,重型乙型肝炎组IL-15与TBIL呈正相关(r=0.570,P〈0.01),与PTA呈负相关(r=-0.529,P〈0.01),与ALT则无显著相关性(r=0.099,P〉0.05)。结论IL-15可能参与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IL-15水平与病情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与病情的转归密切相关。血清IL-15水平的检测可能对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作用。
陈定贵张一张锁才罗德宝
关键词:乙型肝炎白细胞介素-1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联合普萘洛尔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下硬化剂注射联合口服普萘洛尔与单纯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止血成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方法:入选有效随访患者115例,其中59例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56例采用硬化剂注射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全部患者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间的止血成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硬化剂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各级别构成及Child-Pugh评分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化剂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的止血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再出血发生率,联合治疗组较硬化剂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硬化剂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均有较高止血成功率,联合治疗组可显著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郑中伟童学成郑剑陈定贵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普萘洛尔
老年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因素,探讨预防老年肝癌患者TACE并发肝功能代偿不全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行TACE术术后并发肝功能代偿不全老年肝癌患者4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行TACE手术治疗未出现肝功能代偿不全的老年肝癌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发分析可能影响TACE术后出现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相关因素,对于明确有影响的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系统行高危因素分析。根据相关因素及高危因素,探讨预防老年肝癌TACE手术患者预防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措施。结果 (1)老年肝癌TACE患者术后并发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肝癌病理类型、合并肝硬化、吲哚氯清除实验(ICGR-15)、Child-Pugh评分、术前血浆白蛋白(ALB)水平、TACE治疗次数为影响患者术后并发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相关因素;(2)多因素Logistic分析:巨块型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ICGR-15≥10%、Child-Pugh评分>10分、术前ALB≤25g/L、TACE治疗次数>2次为老年肝癌TACE术后并发肝功能代偿不全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肝癌行TACE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并发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影响因素以患者术前肝损害严重程度相关指标为主,其次为行TACE治疗次数,故术前应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肝损伤情况全面评估,谨慎制定手术方案,尽可能提升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效果。
龙春梅朱东梅陈定贵郑中伟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高危因素分析
肝小静脉闭塞病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20例HVOD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检查、病理特征及治疗与转归情况。结果 15例(75%)HVOD由服用"土三七"引起。临床表现以腹水、肝大、肝区疼痛、黄疸及体质量增加为其主要特征。实验室检查显示,肝功能损害、血清CA125升高。超声示肝肿大,肝静脉变细,血流速度减慢或无血流信号。CT示肝外形饱满,平扫密度欠均匀,肝实质密度降低;增强扫描示肝实质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改变。病理提示中央静脉周围肝窦高度扩张、淤血,汇管区肝小静脉内皮肿胀、管壁增厚。经治疗后8例(40%)好转,其余均因病情加重自动出院或死亡。结论土三七是导致HVOD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来确诊,但不典型病例仍需行肝组织穿刺检查。HVOD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采用抗凝和活血化瘀对改善预后有一定作用。
龙春梅郑中伟陈定贵
关键词:肝小静脉闭塞病土三七中草药
5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5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01例,105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9.4%,例次感染率为20.2%。医院感染部位主要是腹腔和呼吸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天数、临床分期、出现并发症及侵入性操作等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天数、临床分期、出现并发症及侵入性操作是肝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重视与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
陈定贵龙春梅郑中伟
关键词:肝肿瘤肝硬化医院感染
疏肝健脾颗粒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作用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研究疏肝健脾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对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和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7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和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疏肝健脾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检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Th1、Th2、Th17及Treg细胞比例和数量;比较血清肝功能指标、肝纤维指标及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监测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reg/Th17及Th1/Th2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阻治疗16、24周后,HBsAg转阴数、HBeAg转阴数、HBeAg转换数、ALT复常数及HBV DNA转阴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颗粒不仅可以明显抑制HBV的复制,改善CHB患者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张东范正达朱珊梅陈定贵周其
关键词:肝郁脾虚生活质量免疫功能
脐带血和母亲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探讨脐带血与母亲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1 1月在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340例HBsAg阳性母亲,定量检测分娩前母亲血清和分娩后脐带血HBV标志物.新生儿接受3剂乙型肝炎疫苗和2剂高效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随访至12月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M)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 340例HBsAg阳性母亲中HBeAg阳性175例,HBeAg阴性165例,共分娩新生儿341名.母亲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00.00%,0,51.47%,38.82%和99.41%,脐带血分别为14.66%,0.59%,26.69%,39.88%和95.31%.脐带血HBsAg阳性组母亲血清HBsAg浓度明显高于脐带血HBsAg阴性组的母亲(419.40∶387.95,x2=4.592,P<0.05),母亲血清HBeAg阳性组脐带血HBsAg浓度明显高于母亲血清HBeAg阴性组脐带血(0.04∶0.01,x2=5.674,P<0.05).脐带血抗-HBe与抗-HBc水平分别与母亲血清中抗-HBe与抗-HBc的水平呈正相关(r=0.838和0.764,P值均<0.01).随访婴儿至12月龄时,血清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HBV感染率为11.29%(7/62),血清HBeAg阴性母亲所生婴儿无HBV感染.结论 母亲血清HBsAg浓度越高发生母婴传播的可能性越大,HBeAg阳性母亲的孩子感染HBV的风险高.
邵幼林张锁才柳龙根陈定贵郭风彩
关键词:血清标志物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的检测与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SF)的水平及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F水平,并检测ALT、HBV DNA、基因型等指标。结果:轻度、中度至重度患者SF水平依次递增,均高于健康对照组,SF与ALT水平呈正相关,不同基因型之间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48周后,ALT复常组及HBV DNA阴性组患者SF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检测SF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炎性反应程度。定期监测SF的变化,对判断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及疾病预后有一定意义。
陈定贵郑中伟郑剑姚惠玉
关键词:肝炎乙型恩替卡韦铁蛋白
药物性肝损伤92例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究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药物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对9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表现、相关性药物等特点进行总结。结果在初发症状中,68例患者表现为乏力,60例患者出现纳差,58例患者出现尿黄,只有15例患者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中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几率最高,约占43.5%,抗结核类药物其次,占10.9%,抗肿瘤类药物、精神类药物、抗菌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分别占6.5%。结论中年女性是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易发群体,中药则是导致肝损伤的主要药物类型,其中,肝细胞型损伤为主,患者预后情况良好。
龙春梅陈定贵郑中伟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用药情况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