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食管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入路
  • 2篇食管空肠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中药
  • 2篇中医
  • 2篇肿瘤
  • 2篇吻合术
  • 2篇腺癌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空肠
  • 2篇功能性腹泻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2篇肠癌

机构

  • 1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暨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作者

  • 12篇陈妍
  • 7篇张子敬
  • 1篇信梦雪
  • 1篇符梅华
  • 1篇罗燕君
  • 1篇许丽绵
  • 1篇林洁涛
  • 1篇许志恒

传媒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医文献杂志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西医结合研...
  • 1篇消化肿瘤杂志...

年份

  • 6篇2025
  • 5篇2024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功能性腹泻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功能性腹泻对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3月本院就诊的80例功能性腹泻患者,依据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液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IgG、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结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功能性腹泻患者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体液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戚飞飞陈妍罗斌冷雷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功能性腹泻体液免疫
一种治疗结直肠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结直肠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黄芪20~30份、党参8~12份、白术10~20份、茯苓10~20份、甘草8~12份、白花蛇舌草20~30份、半枝莲2...
王伟熊文俊麻闻慧罗立杰张子敬王涛韦钰王献哲林泽宇符梅华信梦雪李金陈妍彭耀辉宋长林廖沂忠
食管前壁全层固定并胃管引导法在腹腔镜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食管前壁全层固定并胃管引导法在腹腔镜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食管前壁全层固定并胃管引导的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术适用于术前临床分期为进展期胃癌(cT1b~4aN0~3M0)、肿瘤侵犯食管长度<3 cm、行腹腔镜全胃根治术并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术的患者。手术关键步骤如下:在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前使用1枚钛夹固定食管前壁全层,并在胃管引导下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进行食管空肠侧侧吻合,在检查确认吻合器进入食管正确腔道后取出钛夹,采用双倒刺线缝合关闭共同开口。本文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下全胃根治术,且吻合方式均为食管前壁全层固定并胃管引导的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4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全胃根治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为17(15~25)min,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8.8±38.0)min和50(20~200)ml,术中食管“假道”发生率为0,无术中并发症。术后胃管拔除时间为2(1~5)d,全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1~8)d和8(4~21)d,无术后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等其他相关并发症。1例(2.4%)患者出现Clavien-DindoⅢb级并发症,为术后腹腔出血,经二次手术探查证实为胃十二指肠动脉破裂出血,给予术中缝扎止血、扩容、输血等治疗后,于术后第15天好转出院。3例(7.1%)患者出现Clavien-DindoⅡ级并发症,分别为吻合口漏、乳糜漏、肺部感染各1例,经抗感染、延长引流管留置时间等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采用食管前壁全层固定并胃管引导法的改良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术能够缩短食管空肠吻合时间,避免食管“假道”发生,且不增加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陈妍叶歆睿罗立杰张子敬熊文俊杨海淦彭耀辉林泽宇张焯铉王伟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尾内侧入路联合中间翻页式清扫术技术要点
2025年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结肠癌的重要治疗手段。腹腔镜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目前有关腹腔镜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手术入路较多,如中间入路、尾侧入路、头侧入路等,笔者团队探索的尾内侧入路,以十二指肠为指引,由尾侧向头侧,自内侧向外侧分离右结肠后的Toldt间隙,重点解剖横结肠系膜、胃、胰十二指肠三者之间的融合间隙,从而降低肠系膜上血管部位淋巴结的清扫难度,符合无瘤原则,安全有效。该技术适用于位于盲肠、阑尾、升结肠、结肠肝曲及肝曲远端10 cm以内的肿瘤,以及临床诊断分期为Ⅰ~Ⅲ期或需局部根治的Ⅳ期肿瘤。术前需进行肠镜病理诊断、影像学检查评估术前分期和全身状况,做好肠道准备。手术采用平卧分腿位,常规五孔法,操作要点包括尾内侧入路、中间“三点一线”翻页式清扫、头外侧分离、体外吻合、冲洗检查等。此技术优势在于膜解剖清晰,手术标志明显,易于辨别层面,降低淋巴结清扫难度。
徐元亮熊文俊王伟张子敬李金陈妍
关键词:结肠肿瘤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入路
近端胃癌腹腔镜手术消化道重建吻合术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2024年
腹腔镜食管空肠(胃)吻合术的解剖位置特殊,空间狭窄,操作难度大,术中并发症发生率高,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中,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伴随腹腔镜技术日趋成熟,掌握腹腔镜食管空肠(胃)吻合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可以更好地完成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团队经验,概述腹腔镜食管空肠(胃)吻合术的相关并发症,总结其预防和处理技巧,旨在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熊文俊林泽宇陈妍王涛罗立杰张子敬王伟
关键词:消化道重建术中并发症
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脂质组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脂质代谢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分析)对57例结直肠癌患者和54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样本进行脂质组学分析。以P <0.05,VIP值> 1,差异倍数<0.67或> 1.5为标准筛选差异脂质。对差异脂质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筛选出具有良好诊断价值的差异脂质作为生物标志物。结果 共筛选出5类、66种差异脂质,其中磷脂酰胆碱(PC)和甘油三酯(TG)占比高达59.09%,KEGG通路富集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及甘油酯代谢途径。ROC分析筛选Sphinganine、MG(19∶0)、LysoPC(18∶2)、PA(42∶6)、PC(36∶5)、PC(36∶4)、PC(38∶6)、PC(40∶8)的曲线下面积大于0.85。结论 通过UPLC-Q/TOF-MS技术并运用改良的Bligh-Dyer法高效富集血清中的脂质类代谢物,能较为系统地分析CRC患者的脂质代谢轮廓。筛选出的Sphinganine、MG(19∶0)、LysoPC(18∶2)、PA(42∶6)、PC(36∶5)、PC(36∶4)、PC(38∶6)、PC(40∶8)等8种脂质可以为区分健康志愿者和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新的视角和参数。
杨潇王涛王伟彭耀辉陈妍曾海平杨宝
关键词: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生物标志物
基于文献计量的免疫性不孕中医用药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对近十年生物医学期刊有关中医治疗免疫性不孕文献的处方录入,对其用药进行频数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中医治疗免疫性不孕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频数分析结果显示,当归、赤芍、甘草、菟丝子、丹参、山药、黄芪、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牡丹皮、女贞子、桃仁、生地黄等为常用药物。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了治疗本病常见的处方配伍规律。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中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的用药处方规律,有利于学习和研究中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的用药,处方配伍规律可以用于指导临床。
林洁涛罗燕君陈妍许丽绵
关键词:免疫性不孕中药配伍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技术探讨淫羊藿苷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基于细胞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淫羊藿苷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与对照组和5-氟尿嘧啶组比较淫羊藿苷干预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Bligh-Dyer法提取干预后细胞内源性代谢物,运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代谢轮廓,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鉴定结构,基于MetaboAnalyst数据库富集代谢通路。结果:淫羊藿苷显著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本研究共筛选了89个差异代谢物,主要为氨基酸、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类成分。差异代谢物在淫羊藿苷干预后均有恢复至正常水平的趋势。淫羊藿苷显著下调PC-3细胞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等甘油磷脂类代谢物的代谢水平,显著上调色氨酸、亮氨酸、脯氨酸等氨基酸类代谢物的代谢水平。结论:淫羊藿苷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密切相关。
王涛王伟熊文俊张子敬王飞彭耀辉陈妍陈妍罗立杰
关键词:淫羊藿苷PC-3细胞氨基酸代谢
功能性腹泻患者的肠道菌群特点及中医诊疗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功能性腹泻作为一种在消化系统疾病领域广泛存在的疾病,其确切的病因学基础与病理生理机制至今仍未能全面阐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及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功能性腹泻在亚洲地区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科学研究逐渐聚焦于肠道微生态失衡在功能性腹泻发病中的核心作用。研究表明,肠道内有害菌群的过度增殖,能够释放一系列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不仅干扰了脑-肠轴的正常调控功能,还损害了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促进了菌群移位等病理生理过程,最终诱发了功能性腹泻的发生。在此背景下,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策略,在治疗功能性腹泻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与潜力。现有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包括促进有益菌群的增殖、调节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平衡以及有效抑制有害菌的过度繁殖,从而有效缓解功能性腹泻的症状。本文就功能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以及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相关的医学人员提供临床理论依据。
陈妍戚飞飞罗斌冷雷
关键词:功能性腹泻中医药治疗
一期吻合联合T管造瘘在腹腔镜下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术中的初步探索
2025年
目的讨论一期吻合+T管造瘘术在腹腔镜下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由广东省中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成功实施腹腔镜下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一期吻合+T管造瘘术的14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手术步骤如下:(1)明确安全切缘后, 全层完整切除十二指肠肿瘤, 标本袋取出标本送冰冻, 确定肿瘤性质及切缘阴性;(2)于肿瘤平面下方十二指肠前壁凿孔, 置入16#T管, 腹腔镜荷包缝合固定, 经十二指肠引出腹壁, 呈十二指肠T管造瘘术;(3)全层横形连续缝合十二指肠, 浆肌层加固, 形成一期吻合。主要观察患者术后营养改善情况, 并记录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4例完成腹腔镜下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一期吻合+T管造瘘术的患者均未出现中转开腹和术后急诊再手术及术中术后的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为(225.4±56.5)min, 术中出血量为(72.1±74.6)ml。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无出现术后腹腔严重出血, 术后消化道造影提示吻合口通畅, 无狭窄及吻合口漏等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血清白蛋白[(37.09±3.53)g/L比(37.52±4)g/L]和血红蛋白[(100.79±31.93)g/L比(103.07±19.6)g/L],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一期吻合+T管造瘘术可作为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安全可行改良方法之一。
罗立杰王涛叶歆睿王献哲张焯铉张子敬彭耀辉陈妍陈妍唐海鹏林建涛邹卫强王伟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一期吻合腹腔镜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