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兆芳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8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肌钙蛋白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假性减...
  • 1篇阳性
  • 1篇仪器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优生
  • 1篇优生优育
  • 1篇优育
  • 1篇孕妇
  • 1篇三分群
  • 1篇体检
  • 1篇凝集
  • 1篇全血
  • 1篇自身免疫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解放军第14...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作者

  • 8篇陈兆芳
  • 3篇边静
  • 2篇刘玲
  • 1篇张建敏
  • 1篇董雪珂
  • 1篇边静

传媒

  • 5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粪便分析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4年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我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粪便常规越来越被重视.粪便常规作为临床检验三大常规之一,多年来一直是新住院病人的传统检查项目,便隐血没有被列入常规检查.粪便分析包括粪便常规和隐血试验.
董雪珂陈兆芳
关键词:粪便
老年患者梅毒血清检测假阳性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TP),属于密螺旋体属中苍白密螺旋体中的苍白亚种,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因其透明又不易染色,又称苍白螺旋体[1].自然情况下,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经过直接接触传播或间接接触(如输血)传播引起获得性梅毒.另外,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先天梅毒.人体对梅毒无先天免疫力.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问题.作者在日常工作也发现有很多无临床症状、无梅毒接触史的老年患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出假阳性率较高[2],为此,本文对本院2013年196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梅毒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与临床相关性进行探讨.
陈兆芳
关键词:梅毒假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血小板假性减少1例
2014年
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有10~30万个血小板,而针对因不同检查仪器与方法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情况,现对我院救治的血小板假性减少1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陈兆芳
关键词:血小板假性减少EDTA-K2抗凝肝素抗凝
优生优育五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8
2013年
每对夫妇都渴望拥有一个聪明、活泼、健康的宝宝,然而现实中却因优生优育落实不到位,造成许多家庭的痛苦.先天畸形儿与智障儿往往成为其家庭和社会的巨大负担.病原体感染是导致先天性缺陷的重要原因,故TORCH检测显得尤为重要.TORCH指优生优育五项检测,包括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Ⅰ、Ⅱ型,统称为TORCH.TORCH病原体共同特征为:当感染发生在孕期时,
边静陈兆芳
关键词:孕妇优生优育
不孕不育患者血清中相关抗体检测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抗体血清学检测的意义及与不孕不育的相关性。方法将70例不孕不育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胶体金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的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Ab)、抗卵巢抗体(AoAb)。结果观察组AsAb、EmAb、ACAb、Ao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男性AsAb阳性率为16.7%,低于女性的22.4%,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身免疫抗体在不孕不育人群中有较高的阳性率。
陈兆芳边静
关键词:不孕不育自身免疫抗体抗体检验
镜检白细胞分类和仪器三分群严重误差1例
2007年
张建敏陈兆芳
关键词:白细胞分类显微镜检查
肌钙蛋白T快速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我院从2008年开始采用全血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快速测试条进行检测并与传统的CK-MB检测进行比较,探讨肌钙蛋白T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现分析报告如下.
边静刘玲陈兆芳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CK-MB全血CTNT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近年来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简称前S1抗原)作为HBV血清学新的标志物逐渐显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前S1抗原和乙肝五项的联合检测更能够敏感的反映出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肝细胞损伤、抗病毒治疗效果等信息,对病情的预后及治疗判断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
边静陈兆芳刘玲
关键词: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