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瑷珂
- 作品数:90 被引量:41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湿地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2000~2008年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数据、气象数据和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对研究区退化湿地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8年期间,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出现退化现象;退化湿地主要分布在吉隆县折巴乡、聂拉木县波绒乡和门布乡、定日县岗嘎镇和定结县多布扎乡;退化湿地面积约为71.3 km2,其占研究区湿地总面积的1.8%;退化湿地多分布在保护强度较弱的保护区的试验区内。人类过度放牧和连年的降水量偏少是造成研究区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 李国庆阚瑷珂王绪本李国明高志勇汪涵永忠
- 关键词:青藏高原保护区湿地
- 服务于大型综合地学科研项目的在线数据支撑平台被引量:4
- 2012年
- 大型综合地学科研项目产生的数据既是项目研究成果的组成部分,又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面向复杂地学信息资源汇交、管理和共享的需要,有必要建立针对项目自身运行管理和数据产出特色的在线数据支撑平台。本文以973项目"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为例,研究并应用Web Services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服务于特定项目的数据支撑平台。论文阐述了项目数据的分类方法和数据汇交机制,并基于"数据-功能-用户"视图理念,设计实现了提供数据汇交、管理和共享功能的数据服务门户以及对WebGIS的集成。应用结果表明:在线数据支撑平台对发挥多源、复杂、高成本的地学科研数据共享利用价值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平台框架对同类项目数据成果的归档管理以及验收汇报演示具有示范意义。
- 阚瑷珂朱利东汤晶龚建辉黄青伦胡滨王成善
- 关键词:数据汇交数据共享973计划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流域生态决策评价系统被引量:15
- 2011年
- 探讨以西藏高原流域(涵盖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中典型区域为对象的流域生态决策评价系统实现方法。在制定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建立了决策评价模型,并采用Java语言以组件的方式实现模型程序,设计并实现了流域生态决策评价系统。以流域中各种生态系统为例,系统进行了决策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决策评价模型得到的结果与野外科学考察所观测到的实际现象基本一致。在流域中针叶林、灌木林生态系统类型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质量优于湖泊生态系统。
- 吴旭王绪本阚瑷珂彭培好陈文德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决策支持
- 基于OpenGIS的地震信息采集与震灾评估系统被引量:32
- 2007年
- 提出一套基于OpenGIS的地震信息采集与震灾评估系统,遵循美国“开放式地理空间协会”提出的GLS、GDAS、WFS-T与WMS等相关服务规范,利用GML规范,建模、传递及储存地理信息作为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基础,将对数据的共享提升到特征类级的层次。给出了系统的功能结构,系统模型及流程,有效地实现了地震信息采集与灾情评估的目的。
- 郑文锋银正彤阚瑷珂王绪本
- 关键词:地震灾害评估地理信息系统
- 基于数据融合的SRTM数据空洞填补方法被引量:17
- 2007年
- 总结国内外对SRTM数据空洞的填补方法,指出基于内插的填补方法无法满足大区域SRTM数据处理的需求。提出在内插的基础上进行数据融合的空洞填补方法,并以实例验证了该方法是一种获取完整地形数据的有效途径。
- 阚瑷珂朱利东张瑞军郑文锋银正彤王绪本王成善
- 关键词:SRTM数据融合
- 多目标最优时效均衡复杂工序流程整合算法
- 2014年
- 传统复杂工序流程整合算法中难以将复杂的工序流程转化成高效、新颖的且能适应各类操作者使用的简化流程。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最优时效均衡的复杂工序流程整合算法。把工序整合中的工序动态选择的全局最优问题转换为一个不同目标的均衡,同时产生一组满足多目标均衡条件的工序流程集合,最终选择出最优工序流程。在选取最优工序的算法中加入基因遗传优化算法,使最终结果可以快速准确收敛,同时也提高了计算的精度。仿真实验中,对复杂工序流程的整合中,得到了时间与效率最优的整合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新算法在复杂工序流程整合领域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李海蓉唐晏阚瑷珂杨曜溢
- 关键词:工序全局最优
- 自然保护区生态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为服务于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信息管理与评价,设计开发了一套综合性的生态地理信息系统。描述了系统的实施方案和技术特色,重点强调了有关生态的专题属性集成,并提出了基于GIS地理处理建模的生态分析、评价和预测的模型驱动方案,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以及生态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持续的信息化保障。
- 汪刘艳阚瑷珂王绪本龚建辉
- 一种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干扰恢复自适应检测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干扰恢复自适应检测方法及系统,涉及生态环境数据处理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多个生态系统类型因子、干扰识别因子、固碳能力指标及干扰恢复指标,获取多个样本生态系统的类型相关信息及固碳能力干扰恢复检...
- 阚瑷珂其米次仁项清董嘉琦董晓冬杨枭李国庆
-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西藏人口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9
- 2019年
- 在乡镇尺度下厘清人口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与区域差异,对在生态脆弱区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基于2010年西藏自治区的乡镇尺度人口普查数据,提取人口密度和空间因子,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了人口分布的疏密特征和集聚特征,对比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随机森林回归方法探索该地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西藏乡镇人口密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极强的非均衡性,其总体趋势是东南高西北低,高密度区与大江大河及主要交通干线具有较强的空间耦合性;②大致以波绒乡(聂拉木县)—岗尼乡(安多县)为西藏的人口分界线,人口集聚的"核心—边缘"特征明显;③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中,人造地表指数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程度最大,随后依次为夜间灯光指数和路网密度;④利用随机森林方法进行的人口密度预测比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精度高,可以用来对影响因子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排序在前六位的影响因子由高到低依次为夜间灯光指数、人造地表指数、路网密度、工业总产值、GDP和多年平均气温,它们与人口密度均呈正相关关系;地形地貌要素中以海拔和坡度的贡献率最大且与人口密度均呈负相关关系;⑤西藏人口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河谷是西藏地区人口的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拉萨河谷、年楚河谷以及三江河谷;⑥通过随机森林回归分析,可以利用概念模型来表达人口分布影响因素,将主导因素概括为土地利用结构、道路通达度及城镇化水平。
- 王超阚瑷珂曾业隆李国庆王民次仁
- 关键词:人口分布影响因素
- 一种基于无人机组与北斗定位的山区失踪人员搜救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组与北斗定位的山区失踪人员搜救系统,涉及旅游安全技术领域,包括失踪人员救助终端与搜救通信集成系统,所述失踪人员救助终端包含定位模块、体征监测模块、控制模块与信号发射模块;所述体征监测模块的输出端...
- 阚瑷珂杨枭李源王丹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