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征
- 作品数:25 被引量:5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一组高血压诱发左心室肥厚的生物标志物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组高血压诱发左心室肥厚的生物标志物。具体地,所述标志物是Ankrd1、Birc5、Nuf2、C1qtnf6、Fcgr3和Cdca3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Ankrd1、Birc5、Nuf2、...
- 杨敏周明瑄李铁钢吕思霖甘文强张芳杨柳侯玉芳闫征曾紫凡赵雯怡
- ThiS可能作为一个原核翻译后修饰分子通过二硫键结合细胞蛋白(英文)
- 2014年
- 泛素及其相关蛋白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结构高度保守的一类小分子蛋白,参与蛋白翻译后修饰.尽管在少数原核种属含有Pupylation这样的翻译后修饰,在原核细胞中尚未发现通用的泛素样修饰系统.ThiS是原核细胞广泛存在的泛素样小蛋白分子,它作为硫转运蛋白参与辅助因子的合成.当与靶蛋白融合重组表达时,ThiS可降低靶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稳定性.本研究旨在探讨ThiS是否可能在原核细胞中参与翻译后修饰.ThiS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时,它可与细胞蛋白游离巯基发生共价结合,但与真核细胞泛素修饰不同,ThiS是通过12位半胱氨酸的游离巯基与蛋白形成二硫键,而不是通过C端活化的硫代羧基的转化过程发生共价结合.在细胞内,氧化应激可诱导ThiS与蛋白的共价结合.结果提示,ThiS在大肠杆菌中与细胞蛋白的结合,可能与真核细胞泛素化修饰在功能上存在进化联系;原核细胞中这种ThiS的结合形式可能代表一种古老的原核泛素样修饰方式.
- 许建刘力力闫征王楠
- 关键词:原核生物翻译后修饰二硫键氧化应激
- 生物标志物PLXNC1在结直肠癌诊断、治疗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生物标志物PLXNC1在结直肠癌诊断、治疗和预后预测中的应用,所述生物标志物PLXNC1对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且本发明通过实验验证首次发现抑制PLXNC1表达水平的试剂可...
- 杨敏王玮琪李铁钢闫征张日新甘文强侯玉芳吕思霖曾紫凡
- 精氨酸对牛胰核糖核酸酶氧化复性的时相性抑制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精氨酸常在重组蛋白的体外复性中,作为一种小分子添加剂用于抑制蛋白聚集。精氨酸对蛋白复性折叠过程本身的影响尚不清楚。首次以不易聚集的牛胰核糖核酸酶为研究对象,通过飞行质谱检测氧化复性中间体的变化,通过酶学活性检测蛋白活性的恢复过程,观察了精氨酸对氧化复性的直接影响。发现不同浓度精氨酸对牛胰核糖核酸酶的氧化复性有直接的抑制作用。特别在0.5 mol/L浓度时,精氨酸对牛胰核糖核酸酶氧化复性的抑制作用具有独特的时相依赖性:早期复性可持续至4 h,其活性恢复达30%后,晚期复性基本终止。这种抑制特征与脲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不同,精氨酸没有完全抑制关键结构中间体的形成。结果说明,牛胰核糖核酸酶的氧化复性,除经关键结构中间体的主要通路外,还可能存在一个潜在复性通路,它是其氧化复性后期的关键限速通路。该复性通路可以被0.5 mol/L精氨酸完全阻断。
- 冯崔香邓丽刚闫征杜国华王楠
- 关键词:精氨酸氧化复性中间体
- 一种新型TRAIL融合蛋白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TRAIL融合蛋白,含有TGF‑α第三环区的序列,具有极强的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并公开了新型TRAIL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及其表达途径,融合蛋白的生产方法,以及该蛋白质在治疗肿瘤等疾病...
- 王楠闫征王燕
- 文献传递
- 海鞘素简易结构类似物GJ7-1和GJ7-2的抗肿瘤活性及分子靶向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依照特有DNA靶向性的抗肿瘤海洋天然产物海鞘素(Ecteinascidins,ETs)合成的简易结构类似物GJ7-1和GJ7—2的抗肿瘤活性及分子靶向。方法:MTT法检测0.0125~1.6μmol/L的GJ7-1、GJ7-2作用72h对10种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荧光结合竞争法测定0.01~100μmol/L的GJ7-1、GJ7-2与DNA的结合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0.01、0.1、1μmol/L的GJ7-1、GJ7-2对A549细胞周期(作用24、48h)的影响;Hochest33342染色和AnnexinV/PI双染检测O.01、0.1、1μmol/L的GJ7-1、GJ7-2对A549细胞凋亡(作用24、48、72h)的影响。结果:GJ7-1和GJ7-2对10种肿瘤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但无明显肿瘤类型选择性;浓度增加到100μmol/L时也与DNA无明显结合;仅1μmol/L的GJ7-1、GJ7-2对A549细胞周期有一定的影响,但均不能诱导其明显凋亡。结论:GJ7-1和GJ7-2虽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但较ETs大幅降低,部分原因是其完全丧失了与DNA的结合活性。
- 刘力力闫征郭举刘站柱王楠
- 关键词:DNA结合细胞周期细胞凋亡
-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27
- 2017年
- 目的研究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在不同肿瘤细胞上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3种灵芝三萜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的抑制能力,绘制抑制曲线,并计算IC50,反映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体外实验显示,3种灵芝三萜类化合物单体对5种肿瘤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灵芝酸Y的抑制作用比较强,对肺癌细胞H460的IC50为22.4μmol/L,其次是7-oxo-ganoderic acid Z2,IC50为43.1μmol/L。3种化合物灵芝酸Y、7-oxo-ganodericacid Z2和ganoderon B对其他被测细胞株未显示活性或活性很弱。结论灵芝酸Y对肺癌细胞H460显示了较强的抑制活性,7-oxo-ganoderic Z2对肺癌细胞H460显示了一定的抑制活性,且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灵芝酸Y和7-oxo-ganoderic Z2的抗肺癌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 闫征王宏旭刘莉莹杜国华陈若芸
- 关键词: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四甲基偶氮唑盐
- 一种诊断结直肠癌的分子标志物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诊断结直肠癌的分子标志物。更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分子标志物的检测试剂和/或装置在制备诊断结直肠癌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分子标志物包括MED11。
- 杨敏侯玉芳李铁钢闫征周明瑄张芳张日新甘文强吕思霖杨柳
- 融合TGF3L短肽促进TRAIL形成高聚体并增强抗肿瘤活性
- 王燕雷琼闫征沈苍颉王楠
- 新结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筛选及抗肿瘤活性初步观察
- 2005年
- 组蛋白的乙酰化调节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机制,它参与了机体病理、生理水平的多方面调节。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共同决定了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从而调节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我们建立了非同位素法高通量筛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模型,筛选了约二百种化合物,发现三种能够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化合物。实验证明,它们能在细胞水平促进组蛋白的乙酰化,并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初步体内实验表明,化合物H9能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的发生、发展。新结构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能具有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前景。
- 龙娟闫征赵晋燕王楠
-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肿瘤活性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基因表达调控细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