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益辉
- 作品数:47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动态监测急性肝衰竭大鼠微囊化肝细胞移植后HMGB1的变化及意义
- 急性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目前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的药物和手段,肝移植被证明是有效的治疗措施,但由于健康供肝短缺及价格昂贵,难以满足临床需要。生物型人工肝与肝细胞移植是近年肝衰竭治疗的研究热点,但免...
- 金小亚陈永平王晓东金益辉朱碧红
-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生物型人工肝HMGB1肝细胞移植动态监测
- 文献传递
- 感染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被引量:1
- 2005年
- 李庆兴王邦松金益辉张慧芳朱碧红陈迎晓
- 关键词:感染内科抗菌药物感染内科细菌感染
- 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和药敏分析被引量:20
- 2001年
- 目的 分析和总结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方法 对 6 5例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用 VITEK- AMS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细菌 ,并用其配套 GNS- KI或 GNS- 2 0 1卡测定该菌的体外药敏。结果 6 5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 ,其中以各种恶性血液病最常见 ,其次为各种恶性肿瘤 ;6 0 %入住 ICU病房 ;不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 ,化疗、放疗 ,激素使用、意识障碍及各种侵入性治疗为本病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 :发热 10 0 %,咳嗽、咯痰 87.7%,肺部影像诊断多表现为双下肺斑片状的阴影 ;药敏试验 :该菌对常用抗生素广泛耐药 ,敏感率 >5 0 %的抗生素依次为哌拉西林(91%)、头孢哌酮 /舒巴坦 (84%)、妥布霉素 (77%)、复方新诺明 (6 9%)、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 (6 7%)、环丙沙星(5 3%)。结论 医院获得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 ,各种高危因素又促成本病发生 ;临床表现危重复杂 ;该菌耐药现象严重 ,正确。
- 潘发愤金益辉苏刚郑宇金小亚廖洪菊周铁丽王震龙
-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药物敏感试验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关系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122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87例慢性乙型肝炎非肝纤维化患者和61例健康对照者VDR基因多态性,观察其与肝纤维化关系,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生物化学指标与比较VDR基因型的关系。结果肝纤维化组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非肝纤维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与非肝纤维化组VDRaa基因型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VDR基因多态性与肝纤维化标志物、肝功能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等位基因是肝纤维化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VD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肝纤维化发病存在基因连锁,a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
- 李骥董培红金益辉卢明芹潘发奋王帮松陈永平
- 关键词:肝纤维化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
-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CNM)与结核性脑膜炎 (TBM)的临床特征、脑脊液和影像资料的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 32例CNM和 35例TBM的主要临床表现 ,治疗前脑脊液和头颅CT资料。结果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热多为轻 中度 ,头痛剧烈 ,视神经乳头水肿多见 ,结核性脑膜炎可合并有脑外结核 ,发热多在 39℃以上 ;脑脊液检查显示CNM表现为压力高 ,葡萄糖含量下降明显 ,而TBM表现为脑脊液蛋白质升高较明显 ,CSF白细胞增多不如TBM显著 ;两种脑膜炎的头颅CT改变亦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 ,结合脑脊液和头颅CT表现可以为病因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确诊有待于病原学检查。
- 卢明芹金益辉陈永平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医院绿脓杆菌的耐药性调查与控制策略
- β-内酰胺类(β-lactams)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但近年来其耐药性不断变化。绿脓杆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因其多重耐药性等特征,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
- 李庆兴金益辉王邦松郑宇
- 关键词:美洛培南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耐药性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绿脓杆菌
- 文献传递
- 应用捕获ELISA法早期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被引量:3
- 2000年
-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用macELISA、IFAT两种方法同时检测经临床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清 40份 ,非出血热血清 2 0份 ,正常人血清 2 0份 ,并进行对比研究。而且阳性血清用 2 -巯基乙醇破坏IgM试验 ,阴性血清加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用macELISA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病程第 2天即可出现阳性 ,第 3~ 4天特异性抗体IgM阳性率达 89% ;第 5~ 7天可达 10 0 % ,而IFAT法同病日抗体阳性率只有 5 5 %与 70 % (P <0 .0 5 )。非出血热病人与正常人特异性抗体全部阴性。阳性血清用 2 -巯基乙醇破坏IgM后macELISA检测为阴性 ;而阴性血清加类风湿阳性血清后再用本法检测无假阳性。结论 :与IFAT法相比 ,macELISA法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早期诊断意义大。
- 潘发愤卢明芹王震龙金益辉金小亚吴新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 恙虫病误漏诊19例分析
- 2002年
- 郑宇李庆兴董培红金益辉王邦松
- 关键词:恙虫病立克次体误诊漏诊
- 动态监测STAT3、HMGB1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变化
- 目的:观察STAT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HMG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在D-氨基半乳糖介导的急性肝...
- 金小亚陈永平王晓东金益辉朱碧红
-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氨基半乳糖HMGB1STAT3动态监测
- 文献传递
- 动态监测STAT3、HMGB1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D-氨基半乳糖介导急性肝衰竭模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用D-氨基半乳糖制作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用RT-PCR检测STAT3mRNA,HMGB1mRNA在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6、12、24、48、72、120和168h的表达。结果STAT3 mRNA在急性肝衰竭的6h有显著升高,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h达高峰,在48、72、120h仍保持较高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GB1 mRNA在6h亦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h达高峰,在24、48、72h仍保持较高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和AST在6h有轻度升高,至24h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P<0.01)达高峰,72h逐渐下降。TBil在6h开始持续升高,72h达到高峰(P<0.01),120h逐渐下降。结论STAT3、HMGB1可能参与了急性肝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新靶点。
- 金小亚陈永平卢明芹王晓东金益辉朱碧红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D-氨基半乳糖